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医学论文
作者:李共梅甘国会綦江县人民医院—綦江来源:原创日期:2012-02-06人气:88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近20多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趋于年青化。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导护理工作,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2010年3月〜2011年5月,我科通过循症拟定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路径,并给予实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1年5月到我科确诊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颇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8〜83岁,平均57岁;实验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39〜80岁,平均58岁。两组病人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且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检查化验、治疗用药、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根据病情进行抢救、护理、监测。
1.2.2实验组:1.2.2.1制定?表。指定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组成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参阅国内外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及相关指南,按照主要诊疗工作、医嘱、护理病情变异等制定临床路径表,并按照规定流程严格执行持续吸氧,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严密观察患者胸痛有无缓解。遵医嘱予以溶栓治疗,观察并记录溶栓过程中的病情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完善护理记录。做好心理护理。
持续吸氧,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胸痛情况,观察溶栓效果。入院护理评估,入院介绍,心理护理。保持病室安静,保证充足睡眠。进低盐低脂流质饮食,避免过饱。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被动改变体位,协助翻身,洗漱。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床上排便。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完善护理记录。住院第2〜3天 持续吸氧,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胸痛情况。健康宣教,讲解疾病及药物相关知识。进低盐低脂半流质饮食,避免过饱。卧床休息,无并发症者可主动改变体位,或被动坐起。保持大便通畅。做好压疮防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完善护理记录。
住院第4〜6天(普通病房第1〜3天)持续吸氧,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胸痛情况。指导并监督患者恢复期的治疗与活动,无并发症者可下床或床边步行。进低盐低脂普食,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二级预防教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完善护理记录。
住院第7〜9天(普通病房第4-6天)持续或间断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胸痛情况。指导并监督患者恢复期的治疗与活动,患者室内活动。进低盐低脂普食,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二级预防教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住院第8〜14天 出院指导:对饮食、生活方式、运动、休息、药物等方面进行指导,避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3.2临床护理路径强调时效性、系统性和目标性,可以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是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坏死,在救治时必须争分夺秒。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护理方法,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新模式,其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评估、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观察、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的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它减少了救治过程中的随意性。
3.3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的最大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程度大大提高,主动参与到治疗、护理过程中,加强了护患交流机会,从而改善了护患关系。其次,临床护理路径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1年5月到我科确诊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颇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8〜83岁,平均57岁;实验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39〜80岁,平均58岁。两组病人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且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检查化验、治疗用药、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根据病情进行抢救、护理、监测。
1.2.2实验组:1.2.2.1制定?表。指定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组成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参阅国内外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及相关指南,按照主要诊疗工作、医嘱、护理病情变异等制定临床路径表,并按照规定流程严格执行持续吸氧,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严密观察患者胸痛有无缓解。遵医嘱予以溶栓治疗,观察并记录溶栓过程中的病情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完善护理记录。做好心理护理。
持续吸氧,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胸痛情况,观察溶栓效果。入院护理评估,入院介绍,心理护理。保持病室安静,保证充足睡眠。进低盐低脂流质饮食,避免过饱。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被动改变体位,协助翻身,洗漱。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床上排便。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完善护理记录。住院第2〜3天 持续吸氧,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胸痛情况。健康宣教,讲解疾病及药物相关知识。进低盐低脂半流质饮食,避免过饱。卧床休息,无并发症者可主动改变体位,或被动坐起。保持大便通畅。做好压疮防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完善护理记录。
住院第4〜6天(普通病房第1〜3天)持续吸氧,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胸痛情况。指导并监督患者恢复期的治疗与活动,无并发症者可下床或床边步行。进低盐低脂普食,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二级预防教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完善护理记录。
住院第7〜9天(普通病房第4-6天)持续或间断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胸痛情况。指导并监督患者恢复期的治疗与活动,患者室内活动。进低盐低脂普食,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二级预防教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住院第8〜14天 出院指导:对饮食、生活方式、运动、休息、药物等方面进行指导,避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3.2临床护理路径强调时效性、系统性和目标性,可以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是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坏死,在救治时必须争分夺秒。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护理方法,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新模式,其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评估、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观察、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的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它减少了救治过程中的随意性。
3.3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的最大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程度大大提高,主动参与到治疗、护理过程中,加强了护患交流机会,从而改善了护患关系。其次,临床护理路径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