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型文学的发展脉络与未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体育事业步入正轨,逐渐成长。文学是语言和内心世界的文字表达,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类型文学开始萌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体育已经成为我国事业发展的核心部分,而体育类型文学也开始了大面积的渲染,相信伴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的姿态,体育类型文学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与我国的体育事业交相辉印,成为赞颂的焦点。
一、类型文学的发展概要
所谓类型文学其实就是通俗文学的细致划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类型的不断分化,类型文学从网络到市场逐渐流行开来,在文化背景和题材类别上进行细致划分,延伸为不同类型,风格迥异,以此满足不同爱好者的需求。类型文学之所以现在才进入人们的视野,是因为人们的兴趣喜好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而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除纯文本文学外的文学,以类型小说最为典型。体育类型文学偏向于对体育元素的研究和评论,但凡文学内容中涉及到体育相关内容,都有可能属于体育类型文学集合中的一员,即便是他们之间属于不同的结构和题材,也具备了体育类型文学的特异性和差别性。
西方文学一直以三分法进行划分,根据文学体裁的独特个性,将文学分为抒情类、叙事类、戏剧类。三分法的分类方法应用于欧洲的各个地方,至今仍然被文艺理论界采用,这种划分法虽然简单明了,但是对文学而言缺乏在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特点的考虑。我国文学体裁的分类最早始于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要属《诗经》和《尚书》,《诗经》是当时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尚书》是当时的散文集,分为典、谟、训、诰、警、命六类,充分说明当时文人们已经有文体分类的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九世纪末类型文学开始出现,各种题材的小说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我国晚清时期涌现的小说类型比较多,包括政治、科学、侦探等题材,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出现了一位文学巨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探讨了类型文学演变历史,并提出了研究类型文学的方法,打开了类型文学研究的新思路。1990年后,著名文学者陈平原、许子东、施战军等继续了类型文学的研究之路,虽然在类型文学的划分上有一定建树,但仍没有系统的划分方案。体育类型文学作为类型文学中的一支,没有受到太多人的关注,甚至在早期处于被遗忘的境地。
二、体育类型文学的发展脉络
(一)体育类型文学的崛起和发展
1979年中国正式加入奥委会,让我国体育事业向前踏出了革命性的一步,中国体育开始了雪耻道路。1984年的23届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夺得了中国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在体育界掀起了历史性的高潮。从此我国体育一路披荆斩棘,在体育的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政府、媒体开始重视体育,为了表示对体育的肯定,政府加大了对体育的宣传,各种体育类的报刊、杂志销量惊人,媒体争相报道,为体育类型文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随着体育事业的稳步发展,体育类型文学开始大量涌现,《新体育》、《南风》等知名体育类型杂志为体育类型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体育类型杂志的创办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体育事业,作家们也创作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扬眉剑出鞘》,讲的是击剑运动员栾菊杰的感人事迹。作者巧妙的将文学细腻的写法融入到体育作品中,强化人物的细腻情感和复杂的心里活动,将整个事迹描写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集中表现了栾菊杰在赛场上挑战身体极限,为国争光的决心。作品一经发表就受到了体育内外界人士的强烈关注,掀起了体育的爱国热潮。
1981年鲁迅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姑娘》的体育类文学作品,文中主要讲述了中国女排走出国门,冲向亚洲和世界的艰难历程。文中以女排日常训练为素材,认真刻画每一个女排队员的性格特点,在魔鬼式的训练强度下,女排英雄们坚韧不拔,奋力拼搏,鲁迅先生这样描写到,“她奇迹般地挣扎起来,奇迹般地扑救来球,奇迹般地倒地滚翻,最后她像一个从浑浊的泥水中钻出来的人一样,头发水淋淋的,身上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女排英雄们的一路荆棘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这两篇文章最终获得了优秀文学奖的荣誉称号,也标识着体育类型文学开始步入成熟阶段。
体育类型文学除了在文学报告中取得傲人成绩外,在诗歌、散文、戏剧等方面也获得了一定成效。歌曲的代表作有《驯马者》、《长跑者之歌》、《中国姑娘之歌》等,诗歌方面的代表有《女骑手》、《草原金秋》等。散文方面有《思念》、《美》、《慧眼》等。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故事片《同在蓝天下》在国际体育电影节上获奖。体育类型文学在多种题材下茁壮成长。
(二)体育改革时期的问题文学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全国开始实行改革开发政策。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体育制度的改革也迫在眉睫,而体育类型文学也需随之做出调整。改革即为创新的过程,难免会遇到各种难以预计的困难和问题,此时的体育类型文学作家们分成了两派,一种是为体育的改革摇旗呐喊,另一种对这种改革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其中影响最深的是赵瑜撰写的《强国梦》,揭露了原乒乓国手韩玉珍的赛前自残丑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舆论,讽刺了当时体育比赛的弊病,强烈呼吁体育改革的进行。
赵瑜的作品往往带有敏锐的时代嗅觉,十年后,他再出力作《马家军调查》,借以马家军现象揭露体坛不人性化的一面。过去,我国体坛过于重视成绩,往往将得奖和金牌放在首位,而忽略了运动员的身心健康。纵观一些体育大事件,不难发现这种只以成败论英雄的体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应该让体育成为一种能够带动人们强身健体的精神领袖,而不是夺取金牌的工具。人性化的体育制度才是体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体育类型网络文学的兴起
网络的出现及大力发展给体育类型文学打开了网络大门,成为体育类型文学的产销大平台。各门户网站都开辟了网络专题,比如新浪、搜狐等。文学手法多以轻松随意的散文或者评论形式出现,内容丰富多样,大大契合了众多读者的口味,此时体育类型文学达到了兴盛时期。2001年新浪独家连载了中国第一部长篇足球小说《假球》。在对中国足球的成长进行鼓励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体育竞赛公平原则的期望,认为体育竞赛是一项竞技游戏,要从游戏中体会到真正的精神和乐趣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即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随着3·24”西安球迷骚乱事件的发生,杨杰又创作了另一部中篇足球小说《足球流氓》,文中通过对球迷不服裁判判决而发生的打人事件,甚至后来演变为火烧看台、砸警车等过激的行为表示深刻的指责,对这种球坛出现的“流氓”行为表示不耻,同时也揭露了当时我国足球的真实面貌。
(四)体育类型奥林匹克文学
2008年对中国体育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使中国体育事业在国际上迈出了一大步。体坛作家借奥运盛世谱写了许多有意义的体育文学。比如《八月狂想曲》、《觉建筑》、《五环旗下的中国》等。其中影响比较大的要属徐坤的《八月狂想曲》,文中假以虚拟的城市为奥运协办城,围绕奥运场馆建设展开的一系列故事,全文渲染出一种强大的奥林匹克精神。随之出现的报道《五环旗下的中国》,淋漓尽致的刻画了中华名族精神与世界潮流的完美融合,描述了中国申办奥运会的细枝末节,揭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历史,展现了奥运健儿们备战奥运的拼搏精神。
三、对体育类型文学未来的展望
体育其实可以归纳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人们通过体育项目的观看或参与可以让身心得到舒展和愉悦。特别是体育竞技项目,其中富有的紧张性和挑战性牵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弦,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在体育比赛项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体育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宣泄,而文学和体育在这方面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文学是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内心情感,和体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体育类型文学和体育彼此存在一种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的关系,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文学的渲染,而体育文学的深入离不开体育的支持。
生活除了要有健康的体魄作为资本外,还需赋有文学的熏陶作为精神向导。二者在生活中缺一不可,人们在享受体育带来的视觉和心灵震撼外,还需要抚慰灵魂的文学作为内心深处的呐喊。体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和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是社会强健稳固的两大支柱,体育类型文学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期,科学技术走进人们的生活,进入到各行各业,体育智能服务网的建立标识着科学技术和体育事业的完美融合,各种高科技器材和技术在体育界中投入使用,触觉敏锐的体坛作家们开始以科技为题材,创建体育科幻文学,为体育类型文学再添新题材,也标识着体育类型文学的再次跨步成长。
随着网络的普及,体育类型文学和网络也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借着网络高速传播的特点,体育文学可以瞬时覆盖大面积区域,一些草根作家凭借自己对体育的独到见解开始了网络创作之路,主要包括小说、评价等题材,成为新起的体育文学势力,这种新势力的冲击不容忽视,甚至可以掀起文化界的新潮流。
四、总结
总而言之,体育类型文学的发展几经沧桑,从萌芽到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体育本身的发展变化,和体育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体育在情感上的宣泄,也是人们对体育的一种鞭策,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体育事业的壮大,体育类型文学会向着多元化和深入化的方向成长,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掀起文学新潮。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