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探索性研究-计算机论文
一、我校信息与工程学院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上的支撑下,集中优势学科力量,与2007年筹办了信管专业,并于2008年正式招收本科生。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对于专业,只有认清现状,才能在未来几年不断实践并达到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经过充分探讨、学习、分析与对照,对于2008年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我们学院按照教育部培养要求,设计了“广而全”的课程体系,但是由于计算机、经济管理类课程门类多,方向宽泛,在现有课程体系总课时有限的基础上就相应缩短了单门课程学时,导致基础不扎实,专业不精,方向不明确。同时由于招生规模和数量的大,招生生源文理兼招,由于学生的基础、学科层次不同,学生兴趣差异比较大,有些学生喜欢偏向经济管理类,有些喜欢计算机开发、网络类等。另外,通过对2008级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出的问题是“什么都学了,什么都不会”,基础课程学不精,专业课程学不会,结果知识面广了就业却难了。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建设
对于我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现状,我们在2010年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创新建设。根据当前社会对信管专业的需求,在满足正常社会需求的前提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采用“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和“3+1”人才培养方案。“以人为本”指信任学生发展潜力,开发学生成才动力,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尊重学生个性选择;“注重能力”指体现应用性定位,做好能力分析,强化实践教学,激励创新拓展;“分型培养”指设计成才类型,建立弹性学分制,开发模块课程,推进主辅修制。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按“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模式进行制定,以基础平台和模块化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按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和商业情报分析系统开发三个方向让学生选修课程,并设置了拓展模块课程,体现人才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3+1”培养方案是在“学术性与技术性”思想指导下,制订的以实现“实践第一”为目标的培养方案,即用3年左右的时间进行理论教学,用1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信管专业学生在前3年校内培养为主,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学习,主要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大四上学期进行为期11周的企业生产实习,安排学生到技术水平较高的岗位实习,同时安排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的技术骨干作为实习指导老师,学院教师定期到现场巡视指导,促使学生将专业理论、计算机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四、师资队伍的实践创新建设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我院开设时间不长,师资力量相对较缺,大部分教师都是从毕业学校进入工作学校,走向讲台,教师自身没有工程实践背景,讲课一般都是从书本到书本。教师承担着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职责。没有多学科的知识,就不可能指导学生用多学科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不利于彻底实现多学科融合的目的。所以我院对信管专业的教师采取以下方法。
1、引进外部人才。一方面,吸引信管专业的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研究生到学院工作,扩充专职教师队伍,组建本专业教学团队。尽量吸收一些学科背景不同的和毕业院校不同的专业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聘请兼职教师,邀请部分在社会工作岗位上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学校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来。
2、留住内部人才。一方面,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采取企业进修、攻读在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方式培养在校青年教师。另一方面,提高内部人才待遇,防止人才流失,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
3、企业实践
无论外部人才,还是内部人才,提倡终身学习,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信管专业的教师必须不断地跟踪技术的发展,更新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尤其要注意利用因特网加强同国内外信息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通过吸收信息研究新成果来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综合人才。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学院每年都选派年轻教师到企业实践。通过与学校外部系统的人才的交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策略。
五、专业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创新建设
信管专业实验室中不仅要具备计算机方面的基本软件系统,具备开发管理软件的环境,在于对管理环境及业务流程的模拟实验。通过塑造企业版的信息处理与管理环境,让学生体会工作环境,做出一些创造性的学习成果。信管专业的实践实验涉及到很多部门行业,因此我院广泛联系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创建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让信管专业学生到企业各部门跟班实习,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环境和广阔的校外辅导资源。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