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
影响高校大学生逃课情况主要分为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内部扰动是指学生因自身问题而逃课的原因,外部扰动是导致大学生逃课的外部因素,而有些外部扰动是造成大学生逃课的直接原因。
1.自我放弃,偏离目标
现在的大学生多少都是独生子女,吃苦少、经历少,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不够。考大学前,他们的学习动力源于家长、老师的管束,或来自跳出“农门”的压力,一旦考上大学,压力顿时解除,松懈涣散,自由放任。加上纷繁世界的诱惑,使得无故缺课成为家常便饭。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难以理解,不少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自己将来发展作用不大,“学这些东西没用”,因此,上这类课时逃课现象时有发生[7]。
2.专业了解不够,造成“后遗症”
对于将来学习、从事哪个专业,许多学生未曾做过深入思考,没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十年寒窗苦读,唯一目的就是考大学,考名牌大学。但在填写报考志愿时对专业造成盲目选择,进入大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越来越感到不喜欢现在的专业。这时有人感到后悔,进行逃避,有的则试图通过考研究生改变专业方向,并利用逃课的时间补习考研课程。
3.误解大学宗旨,顾此失彼
大学生普遍重视提高自身素质,但一些大学生在理解时存在较大偏差。近年来,应试教育显露出种种弊端。在素质教育中,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最终目的,但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是根本前提,有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活动来锻炼自己,有的则通过打工及早了解和适应社会,并在经济上自立,当这些活动与正常的教学秩序冲突的时候,则宁愿逃课[8]。
4.课堂教学风格陈旧,缺乏吸引力
许多年青教师毕业后,没有经过严格的职业培训,缺乏教学经验,便匆匆走上讲台,他们无法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严重的甚至出现“挂黑板”的现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型,市场经济的重利思想严重地冲击了高校的教学园地,教师的主要精力因政策导向发生了偏移,上课缺乏激情,导致大学生即使人在课堂,也难以激发听课的兴趣[9]。
5.考勤管理工作未被重视、落实
任课教师、管理教师、学校对学生逃课都有管理职责,逃课现象普遍发生,原因之一是考勤管理未在这些环节得到重视和落实。许多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对旷课达到一定时数的学生进行处理,但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事实表明,考勤管理因未被落实而没有对学生逃课起到应有的束缚作用[10]。
6.“成绩好”与“就业难”存在反差
1999 年以前,大学生毕业由国家分配,就业有保障,特别是分配与成绩挂钩,对激发学习积极性有促进作用。由于市场按专业需求配置人力资源,结果导致“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成绩欠佳仍可以找到理想工作,“冷门”专业的即便成绩优良,也难以在就业时如愿以偿。许多大学生认为“成绩好不好与就业关系不大。专业好,即使逃几次课也没关系,否则多听课也解决不了问题。”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