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学不可以已”的学习意义、作用、态度和方法
《劝学》是荀子代表作,也是《荀子》开篇之作。“学不可以已”是贯穿全文中心思想:一方面是说学习重要意义,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方法也是不能停止的。
为了论述学习之重要,连用五个比喻,“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变化过程可有所提高和发展。直木“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人改造可改变原来状况。据此推理,人只有经过“博学”才能增长知识,成为一个有道德学识之人。荀子认为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获得的。木要改造成“中规”的轮要使“其曲”,金要利需“就砺”,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之意义重大。荀子同样用五个比喻论述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弥补以前之不足,把“终日思”与“须臾学”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实学。接着从生活经验谈起“跂而望”不如“登高”看的广阔,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都能获得良好效果。此效果获得并非人本身固有条件不同,而是“善假于物”的结果。据此理,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提出时难能可贵的。
学习态度与方法方面,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坚持不懈,逐步积累。先正面设喻“积土成山,可以兴风雨,积水成渊,可以生蛟龙。”之所以有如此之功效全在于“积”。同样,人要达到“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之境界就必须先积善成德。再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至千里成江河。人们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逐步积累、由量变到质变之过程。其次从“舍”与“不舍”来论述贵在坚持不懈的学习道理。先用骐骥与驽马对比,骐骥本身条件虽好,如止于一跃达不到十步,驽马本身条件虽差,如能锲而不舍,也可以跑很远。接着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我们的学习也贵在持之以恒,如是这样,再艰深的学问也可学会。最后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荀子关于学习观点无论是学习意义还是学习态度和方法都值得继承借鉴,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等都是有必要的。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