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创新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立足点在于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现实、社会资源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的。本文从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两个方面简单论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创新模式。
1.多维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的价值转换。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还强调要充分发挥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可利用区域资源特色,开发和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以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拥有稳定和丰富的视听、文字、图景等资源,利用实践教学基地优质资源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对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便利条件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纪念园祭奠扫墓,使学生们自然地接受优秀社会资源的熏陶,身临其境去而获得真知实感,这种直接的感染和冲击有利于学生对实践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从而自觉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产生积极地教育教学效果。当然,对于实践教学基地教育资源价值转化的有限,我们可以探索多维度实现实践教学形式,拓宽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例如,创造条件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实践教学基地宣讲、展览等活动进校园,提高这一列教学活动的教育对象覆盖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大大提高优质的社会资源在实践教学中向教育教学资源的转化的程度。
2.全方位开展大学生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途径之一,是将思想政治课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认知相结合,其创新之处在于学生的广泛参与性和深入社会性。这一类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的内容应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相一致,活动通过有目的的组织广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的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相比较其他实践活动周期较长、覆盖面较广,为了更好的实现社会调查活动的效果,社会调查活动的参与者可根据需要组成调查小组,分工协作。组织者在实施过程中也应精心选题、认真指导、加强调查活动的组织干预。社会实践调查能够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把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对社会的实践认知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内涵的理解,使理论上模糊得到了实践的巩固和检验。
探索创新实践教学的路径,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生动性与感染力,在此同时,高校还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资金保障,全面的创新与保障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时效性有积极的意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