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存高校师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和荣誉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学知识的传播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及师德品质,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广大高校教师恪守职责,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积极进取,献身教育事业,他们的努力赢得了社会的普遍称赞和尊重,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很多优秀教师成为我国新世纪劳动楷模和道德代表。但是近期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当前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及受西方文化功利主义的影响,也给教师的思想品德带来了负面效应,也使得老师在思想品德出现下滑现象,难以做出表率。
当前有些高校教师政治观念淡薄,偏激片面,信口开河,爱向学生传播负面信息,不利于学生思想上健康成长;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不安心本职工作,忽视课堂教学和科研,过分追逐课余兼职利益;有的教师不求上进,满于现状,讲课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教学方法落后、单一,不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不关注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还有的教师对科研工作投入不够,缺乏创新,为了应付现有的职称评审制度,不惜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还有的老师以身试法,利用自己掌握的考试信息收受贿赂,在学生考研考博过程中谋取个人私利。如果高校教师的道德出现了问题,他们又怎么承担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
1.教师缺乏崇高的教师职业理念
尽管大多数教师价值观积极向上,忠诚于教育事业,关心呵护学生,但是也有不少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不够,在教育教学中,总是以自己的工资多少来看待工作的付出,缺乏奉献精神,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帮助那些在专业学习、生活、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向其求助的学生,往往以待遇的高低,来决定自己敬业的态度。高校教师承担着学术研究的责任,而对待学术研究敷衍了事,违背学术道德,急于追求名利,不踏实做学术研究,等现象时有发生。
2.高校德育方面的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制度缺乏创新
现阶段,虽然高校整体师德水平是令人满意的,而且高校对教师的德育培训也设立了制度,但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例如在职称评估中,高校一般都是重视科研学历等,而高校教师的师风、师德、政治觉悟等虽然也在评估范围,却形同虚设,这也无形中造成了教师重视业绩而轻视德育,而且对于教师的培训都是老一套的培训制度,并没有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
3.相关的师德建设工作体系和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
2014年5月份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但问题是有无具体标准、谁来实施、谁来监管、谁来评价、如何高效评估?这些问题尚未统一和完善,并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无疑使得我国现有的师德评价制度陷入窘境。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