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影视在文学欣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成文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06-20人气:1005

影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能够促进文学欣赏课程教学的丰富,其直观化的视觉形象、具象化的表达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文学欣赏课程中的具体文学作品做更深层次的消化和吸收。但其过于具象化的特点以及对文学作品改编的性质,又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课程的讲授效果。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应该因势利导,一方面要强化对影视手段的运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加以控制和引导。

 

 关键词:影视  手段  应用 文学欣赏 课程教学

 一、影视教学手段应用于文学作品教学的优势

 

 1.影视形象直观反映出文学作品内容

   文学作品是高度抽象化的和概念性的艺术品,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形象、事件、背景都需要阅读者自身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在接受的过程中,阅读者利用自己已经存在的概念和形象知识体系,将文学作品中需要被接受的部分转化为自我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个体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在每个学生的思维中,所产生的形象具有千差万别。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真正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很难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将文学作品所有需要表达出来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形象展示出来。影视作品恰好能够弥补文学课程教材过于抽象化的缺点。在所有的形象表达方式中,视像化是最直观的。人物、情节、背景都能够在视觉展示中被直观地得到体现。例如《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在文学课本中,曹雪芹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需要逐字逐句进行推敲,对于学生接受来说,这反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接受障碍,场景、林黛玉的表情、行为动作都需要自我想象,即便能够被想象出来,也很难以在意象中连贯起来,在影视剧《红楼梦》中,镜头、音乐、情节彼此结合在一起,整个黛玉葬花的现场就完整体现出来,通过观影,学生很快就能做到对现场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对于这一情节,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2.影视表现手段更加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学生对于信息的接受过程是复杂的,首先是感官的刺激,引发学生神经的兴奋,刺激大脑皮层,最后引发记忆。感官刺激越强烈,所引发的刺激越强烈。相比于纯粹的文字,影视作品是行、事、图、文的有机结合,极具有动态感地以立体地方式展现出来。多样化的展现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结合课堂讲解与文字的原典阅读,真正实现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更有助于学科知识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形成知识的积累和沉淀。

   二、影视教学在文学课程讲授中的作用

   1.引发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精神

   长期以来,学生对文学欣赏课程兴趣普遍不高,这种现象也是几乎全国各大高校文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难题,归根到底,其原因还是在于学生总是觉得教师的口头讲授“枯燥、干巴”,毫无兴趣感。文学作品的理解,是由语境的,对语境的理解则又是建立在情境之上。例如鲁迅的《呐喊》,没有历史情境的直观感受,单凭教师口头讲述中国旧社会的苦难,很难让成长于消费和娱乐媒介生态中的年青一代获得深厚的切身体验。但是采用影视教学手段,用一些带有历史记录场景的电影例如《甲午风云》来展示给学生看,侵略者在中国的种种暴行、中国农民生活的艰难和残酷、地主官僚资本和权贵的压榨、农民的落后和迷信……置身于这一系列现实环境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切体会旧中国的黑暗和落后,也能够从情境出发,深刻体会鲁迅“铁屋子”的隐喻和内心强烈的呐喊。以此为出发点,学生有了深刻的体会,自然而然会对相关的知识有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

   2.加强师生的互动,提高课堂的效率

   文学欣赏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体会作者透过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感情,进而能够做到引导学生和作者之间达到感情的共鸣。通过影视的欣赏,引导学生寻找视像中的形象,再和原文中的形象进行对比,加强了师生和课堂的互动,解决了文学欣赏课中学生一直诟病的“枯燥”的问题。而且,透过两者之间的对比,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找到影像和原文之间的不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课堂讲授的效率,也进一步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营造出了“互动式课堂”。笔者在《红楼梦》的课程讲述中,多次以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剧作与原著让学生做对比,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学生能够主动找到原著与影视中结构、形象塑造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展开积极讨论。

    三、文学欣赏课程中对影视资源应用的问题及其规避

    作为文学欣赏课程,其课程的主体还是在文学欣赏。影视教学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和加强文学欣赏主体内容的理解和完善。因此影视手段的使用,必须是处于从属的地位。由于影视相比于文字更具有冲击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过量的影视的使用,势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力,更深一层,影视所带来的视觉冲击相比于文字更容易在学生的记忆中形成沉淀,甚至会起到“喧宾夺主”的副作用。“小说的最终产品和电影的最终产品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美学种类,就像芭蕾舞不能与建筑艺术表现得一样。”[1]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势必会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利用影视资源,不可以太过于花哨,也不可太过于长时段。总之,保持在始终以文学欣赏作为主要对象的可控范围之内。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