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受挫后常见的消极行为表现-学生管理论文
由于行为主体的认知水平和思想素质基础以及自我能力、目标抱负水平各不相同,所以挫折行为的反应形式和程度也往往不尽相同。其中有积极的行为表现,也有消极的行为表现,而消极的行为表现往往在学生中占多数且对学生危害较大。较为常见的消极反应方式主要有:
1、推诿。当一个学生遭到挫折后,不是认真总结自己的不足,而是把责任推给其他人,以减轻自己内心的挫折心理,是一种文过饰非的行为,也就是俗话说的“找替罪羊”。
2、攻击。米勒和多拉德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于1939年提出著名的“挫折—攻击”假说,认为“攻击行为的出现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的。简言之,挫折的存在往往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5]攻击行为可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受挫者向阻碍自己达到目标的人和事发起的直接攻击行为;另一种是受挫者将愤怒的情绪转向毫不相干的他人或事物,寻找出气的对象,迁怒于某个替代物。
3、畏缩。畏缩是指有的学生受挫后丧失自信而走向消极、悲观、躲避的行为表现。他们由于挫折而对自己的刺激判别能力产生动摇,丧失了原有的信心,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由于背上了挫折的包袱,他们以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失去青年人应有的敢想、敢说、敢干的闯劲和锐气,停滞不前,放弃了原本可以成功的机会。
4、冷漠。在遭受挫折而又孤立无援、看不到改变境遇的希望或挫折较大并包含心理恐惧与身体痛苦时,往往表现出冷漠反应。此时的行为人情绪麻木,对挫折情境漠不关心,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毫无兴趣,对同学和老师的宽慰与教育无动于衷。值得重视的是冷漠的表象后面有时是愤怒情绪的暂时压抑,是行为人心理上攻击与抑制激烈冲突时的极端表现。
5、固执。一个人受到挫折后,采取刻板的方式,盲目重复某种无效行为的现象即是固执。这种刻板固执的行为往往会给受挫者带来更大的挫折和痛苦。所谓“不撞南墙不回头”,结果多半是“头破血流”。
6、退化。退化是指当个体遭到一系列挫折后出现的回复到与自己的年龄身份不相称的、幼稚的、不成熟的行为模式的现象。如一些学生遇到挫折后,像小孩子一样纵情发泄、大哭大笑、大吵大闹,做事缺乏主见,盲目地轻信他人,盲目地执行他人的命令等。
7、厌世或自杀。如果挫折的打击来得突然而沉重,受挫者对挫折的承受力又很小,就会深深陷入万念俱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此时,如果得不到外力的帮助,受挫者又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就可能因自暴自弃而将自己作为迁怒的对象,伤害自己的身体,甚至厌世或自杀。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