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可”
一、程度副词“可”的界定
“可”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常用词,副词“可”在口语中更属于高频词汇。关于副词“可”,学者们更倾向于将其归入语气副词,如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侯学超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等都将“可”看作副词,表强调语气;武克忠主编的《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则明确表示“可”是语气副词,《虚词例释》则进一步具体化了“可”所表示的语气类型。指出“可”属于程度副词的学者是黄伯荣,黄先生认为:“可”在方言中是很常用的程度副词,由于一些方言中没有“很、更、十分、非常、最”等副词,所以由“可”来表示。由此可见,前人们对“可”是否属于程度副词还没有定论。
其实,“可”在信阳方言中更倾向于作程度副词,表示程度深,而且具有主观肯定性的语义倾向,语气是从语用的角度划分的,程度则是从语义角度来划分的。我们认为“可”具有程度副词的性质是根据程度副词中典型成员的一般语法特点来界定的,张谊生认为,程度副词的基本句法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从成句单用功能看,程度副词的粘附性较强,所有的程度副词都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只能和中心词构成偏正结构或中补结构后再共同充当句法成分。如:天儿一热,人就可容易浮躁。
其次,从组合搭配功能看,只有具有程度或者量度意义的词语,主要是性质形容词和心理动词才能被程度副词修饰。如:小丽今儿打扮得可好看;他可喜欢看足球赛。
最后,从连用共现功能看,程度副词一般出现在语气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之后,也就是可以根据“可”在句子中和其他副词共现时的顺序来判断“可”的副词性质。如:他一直都可崇拜林语堂那样的作家了,例句中的“可”位于时间副词“一直”和范围副词“都”之后,只能是程度副词。
此外,程度副词和表程度高的其他语法形式不能共现,这些语法形式包括其他程度副词,表程度高的状态形容词以及形容词的重叠式等,“可”在信阳方言中作程度副词时也满足这一要求,如:
(1)a 教室里可安静; b 教室里安安静静;
*c 教室里可安安静静。 *d 教室里非常可安静。
由此可见,“可”具备程度副词的性质是由它的语法特征决定的,而且,在信阳方言口语中更多的是用来表示程度,语义上相当于表程度高的典型成员“很”,但是二者在语法特征上差异较大。
二、程度副词“可”的语音特点
“可”在信阳方言中有三种读音,声调不同时,副词“可”的性质也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一)读信阳方言的阳平,即[k’ɣ⁵3],这时“可”为语气副词,轻读,为轻重模式,表强调、嘱咐,相当于“一定”,如:
(2)下次嗯([ən⁵3],“你”)可不能再出错了啊!
(二)读信阳方言的上声,即[k’ɣ3⁵],这时的“可”有两种情况:
1、“可”是语气副词,轻读,为轻重模式,和阳平的“可”用法基本相同,表强调,如:
(3)嗯可吃饭(不吃)啊?
例(3)中的“可”后面加动宾结构有两种理解:一是表达了说话人不耐烦的情感倾向,大家都已经在吃饭了,但听话人仍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所以暗含说话人不耐烦的情绪;此外,还可理解为听话人已经吃过饭了,说话人单纯地询问对方要不要再吃点儿,这时候没有不满情绪。
此外,朱德熙认为“汉语方言中存在着一种形式比较固定的‘K-VP’型问句,‘K’表示疑问副词,而且在早期白话文中‘K’就是‘可’字,现代汉语中闽南话和扬州话中都还是‘可’”。信阳方言也普遍存在“可-VP”型问句,而且朱先生指出,“可”字型问句的一个语法特征是可以跟“AB不”型或“AB不A”型的反复问句合用,信阳也常说“可写字不写?”,可见,信阳方言在“K-VP”型问句这一语法现象上和以扬州为代表的江淮官话有一定的相似性。
2、“可”是程度副词,重读,为重轻模式,相当于“很”,不过,在信阳方言中很少使用“很”作状语来表程度;“很”在信阳更倾向于作补语,加补语标志“哩”(“得”),即“哩很”,而且“哩很”在做补语时可重叠为“哩很哩很”表程度的加深,如:
(4)a 他刚从图书馆借的书可厚(了); b 他刚从图书馆借的书厚哩很;
c 他刚从图书馆借的书厚哩很哩很。
(三)读信阳方言的阴平调,即[k’ɣ213],这时的“可”是程度副词,重读,为重轻模式,相当于“很”,如:今儿个的天儿可热(了)。
由此可见,“可”做程度副词时在语音上须重读,与中心词构成的偏正结构一般为重轻模式,而且只有在读音为[k’ɣ3⁵]或[k’ɣ213]的情况下才可能是程度副词。
三、程度副词“可”的句法分布
在信阳方言中,“可”不仅能和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动宾结构等谓词性结构搭配,还能和名词、区别词、少数数词、方位词等体词性词语搭配。
(一)可+谓词性词语
1、可+形容词
可+形容词+语气词(了/来/啦/呢),在句中主要做谓语,把后面的句尾语气词去掉,“可+形容词”也可以做定语,如:
(5)a 其实周叔叔这人可好可逗了; b 小王是个可聪明的孩子。
动词+得+可+形容词,在句中主要做补语,而且这时的“可+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程度的加深,如:
(6)a 黄鼠狼跑得可快了,转眼间就没了踪影;
b 黄鼠狼跑得可快可快了,转眼间就没了踪影。
2、可+心理动词/能愿动词+语气词,主要做谓语,如:
(7)a 又大半年没回家了,我可想爸妈了; b 我可喜欢栀子花的香味儿了。
3、可+有+名词+语气词(了/啦),主要做谓语,如:
(8)a 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可有思想了; b 他的肢体语言可有意思啦!
4、可+动宾结构,主要做谓语,如:沙发可占地方了,往边儿上挪挪。
(二)可+体词性词语
1、可+名词,主要做谓语,如:
(9)a 现在的孩子大都可阳光,招人喜欢; b 她的回答可外交。
2、可+区别词,主要做谓语和补语,如:
(10)a 现代人的婚礼大都可西式可热闹了;
b 第一天上班,小李穿得可职业了。
3、可+数词,主要做谓语。这里的数词比较有限,一般限于“二”、“二百五”等被借代为具有特定含义的少数数词,而且这些少数数词在信阳方言中大都表示贬义,用来委婉地借指不聪明、傻。如:小强介(近指)孩子可二。
4、可+方位词,主要做谓语,“可”在信阳方言中可直接与方位词搭配,表示极端的程度,语义上和“太”相似,表示说话人认为自身和目标物之间距离过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如:那本书在可上面,我够不着。
四、程度副词“可”的语法特征
程度副词“可”语义上相当于“很”,但二者语法特征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者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所做的句法成分呈互补分布,信阳方言一般用“可”做状语来表程度,用“哩很”做补语来表程度,如:
(11)a 到了五、六月份,家里满园绽放的栀子花可香(了);
b 到了五、六月份,家里满园绽放的栀子花香哩很。
2、二者都可以通过重叠来深化程度,但重叠形式却不同,“可X”重叠为“可X可X”表程度的加深,主要做谓语和补语;“很X”在信阳方言中没有“很X很X”的表达,一般情况下将“很”置于中心词“X”之后,加补语标记“哩”,即“X哩很”,再重叠为“X哩很哩很”表程度的强化,重叠后在句中只能做补语,如:
(12)a 早市上的蔬菜可新鲜可新鲜(了);
*b 早市上的蔬菜很新鲜很新鲜。
(13)a 强烈的太阳光使得小李的眼睛睁哩可小可小(了);
b 强烈的太阳光使得小李的眼睛睁哩小哩很哩很。
3、“可X”和“很X”在语义上也有所不同,“可X”更突出说话人的主观肯定性,更倾向于以说话人自己的认同标准为基础,而且对自己的观点大都持肯定态度;“很X”则表示比较客观的程度高。如:
(14)a 读懂《百年孤独》的难度可大; b 读懂《百年孤独》的难度很大。
a组的“难度可大”是说话人以自己的主观认知为标准对《百年孤独》这本书的难度做出的主观上的评价,也存在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评价和判断的情况;b组中的“难度很大”是就大多数读者的平均认知水准为标准做出的比较客观的评价。
4、二者在否定形式上的差别,“很”有否定形式,“不很X”或“很不X”,不过,二者意思有些区别;但“可”在信阳方言中没有否定形式,如:
(15)a 她这段时间的心情不很好。 *b 她这段时间的心情不可好。
(16)a 她这段时间的心情很不好。 *b 她这段时间的心情可不好。
5、“可X”后可以加助词“了”或“来”,而“很X”后面则不能,如:
(17)a 她今天打扮得可漂亮了; *b 她今天打扮得很漂亮了。
6、程度副词“可”在信阳方言中突出的是说话人在语义上的主观肯定性,因此不能用于疑问句中,而“很”却可以,如:
(18)*a 小李也觉得昨天的话剧可精彩吗?
b 小李也觉得昨天的话剧很精彩吗?
综上所述,信阳方言的程度副词“可”在语音上须重读;语义上主要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肯定性和程度高;在句法分布上不仅能和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等谓词性词语搭配,而且也能和名词、区别词、少数数词等体词性词语搭配;“可”虽然在语义上相当于“很”,但是二者的用法有较大的差异,最后通过和程度副词中的典型成员“很”的对比得出信阳方言程度副词“可”的语法特征。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