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以胖为美”并非完全统治唐朝 -------新课改下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思考

作者:苏周媛 苏娣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09-09人气:1167

唐诗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和语言精髓,自然也成为很多学校选修课学习和鉴赏的内容。一般说来,唐朝女性“以胖为美”的观点已经被我们普遍接受和认可,“环肥燕瘦”,唐代宫廷绘画和仕女画中的女子形象,唐代雕塑、陶俑及其他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以美貌、智慧和胆识一步步走向了权力的巅峰。史书记载她“方额、广颐、凤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正是凭着宽额头、丰脸颊、圆浑而重叠的颈部及富态形象赢得了“媚娘”的称呼,从而为她进一步接近权力中心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更是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胖美人典范,《郦山记》写到,“肌丰而有余,体妖而婉淑”,《开元天宝遗事》中也说她“素有肉体,至夏苦热”。

唐朝绘画是以人物画为主流,而仕女画又是这一黄金时代的点睛之作。仕女图中多为形象丰腴,色彩艳丽的女性形象。《虢国夫人游春图》是盛唐时期的著名画家张萱的代表作,描绘的是杨贵妃的姐妹虢国夫人与宫女侍从在春天乘马出游的场面。中间两位贵妇衣着华丽,肌肤细腻,体态丰满,骑着三花骏马,豪华气派。

然而在细细品读和鉴赏唐代诗歌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另外一种与“以胖为美”相反的审美观。

刘希夷《公子行》中有这样几句“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 以男性口吻,充分表达了自己爱的情愫。而从“细腰”一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男子的审美观是偏重以瘦为美的。

李贺在《将进酒》中用“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写宴会上的歌舞音乐,将歌女唱歌写作“皓齿歌”,将舞女起舞写作“细腰舞”,“细腰”代指美人,具体生动地显示出了舞姿的美妙。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是我们都熟悉的诗句,说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个小妾:樊素和小蛮。樊素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因此很受宠爱。

唐孟棨《本事诗•事感第二》就有“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的记载。在白居易的其他诗作里我们也经常发现用来形容美女的“细腰”、“窈窕”等词语被频频使用:“窈窕双鬟女,容德俱如玉。” (《续古诗十首》)“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和春深二十首》)最有意思的是白居易的两句诗,“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 (《有感三首》)马以肥为美,歌舞妓却以瘦高为佳。

宋代《太平广记》记载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辞去宣州幕职,路经陕西时,在酒店里看见一个女招待胖而又害怕讲话,便赠诗道:“盘古当时有远孙,尚令今日逞家门。一车白土将泥项,十幅红旗补破裩。尾官寺里逢行迹,华岳山前见掌痕。不须啼哭愁难嫁,待与将书问岳神。” 因为胖要把一车白土都涂抹在脖子上,把十幅红色旗布补在破裤子上。尾官寺里能遇到她的行迹,华岳山前可以见到她的双掌,极尽嘲讽之意。

教师可以先抛出“你觉得唐代人以何为美”的问题,让大家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各抒己见,然后结合这些诗句逐步引导,相信他们能够自己发现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唐代社会,并非所有人都是以胖为美的。

获得这样的新体验以后,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在唐诗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接下来就是课后的探究了。可以将学生分组,课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参与下,收集资料,一起讨论,形成研究性报告,然后利用上课或班会时间利用多媒体和其他手段进行成果展示和陈述。

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人欣赏含蓄内向、窈窕淑女的传统审美观,文人更是如此。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是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需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写诗作赋也需要熟读古代经典。《诗经》开篇《关雎》篇“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窈窕,是指身材苗条婀娜。上文提到的“细腰”是中国古代美女的重要特征。春秋时候就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一文中邻家女“腰如束素”以及“《洛神赋》中的神女“肩若削成,腰若约素”都极力渲染美人腰的纤细,文人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