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社科论文
作者: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吴兆书来源:原创日期:2012-02-23人气:1431
一、女大学生的就业难现状
(一)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性别歧视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能力进行低估。同时由于女性自身的与男性的生理差异,我们在招聘会上,经常看到用人单位在招聘启事中直接打出“限招男生”的字样。招聘单位的性别歧视在女大学生的择业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女大学生自身不积极就业也有部分女大学生对就业抱可有可无的态度,在她们看来,找不到好的工作,就继续升学,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而且也有部分女大学生抱有“学得好不如嫁的好”的想法,都想找到一个有稳定收入,“三高”标准的男士结婚,所以自身不积极就业。
(三)女大学生对工作期望值过高一部分女大学生求职前就定下了从业的标准,都想找到一个稳定、待遇较好的工作。这样就减少了许多就业机会。女大学生的就业难现状,一方面将加大性别差异在传统思想中的影响,另一方面将影响人才的平衡发展,同时它也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原因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我们主要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一)主观原因
(工)女大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就业难
女大学生毕业以后,大部分都已经23周岁,甚至更大。心理、生理都已经比较成熟,马上面临着结婚、生育等一系列问题。他们认为女大学生生孩子以后会把经历过多地放在家庭上,不会像以前那么百分之百地投入工作。这样影响单位的经济利益与企业效益。而男生相对来讲,这个方面的负担就少很多。
(2)女大学生自身的性格因素女大学生某些自身的性格因素也造成其就业难。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卑心理,感到自己技不如人,没有竞争力,这种自卑感愈加强烈;另一种是自傲心理,表现为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值过高,这种高不成低
不就的心理导致了这部分人错失良机。(3)综合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
女大学生普遍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意志力不坚强,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较弱,竞争意识、前沿意识不强,而这些能力与素质都是当前用人单位所倍加关注的东西。这与她们平时较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关。(二)客观原因
(1)传统的性别歧视,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在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因素中,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和偏见、对男女的不同角色期待和双重标准造成的女大学生就业难是原因之一。受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男性优于女性。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已经在每个人心中普遍存在着。
(2)大学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的影响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社会工作岗位却没有同步增加。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女大学生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3)用人单位的利益驱使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都十分注重自己的经济利益。使用什么样的人才最有利,单位就会录用他。一般认为,使用男性职工的成本低于女性职工,但效益却高于女性职工。(4)政策、法规的不完善给女大学生就业带来影响三、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途径
女大学生就业是她们走向社会、报效祖国的重要途径。做好女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女生的切身利益,也是党和政府以及高校所有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们必须改变性别歧视和社会偏见。女性承担着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双重压力。“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仍然在许多人的大脑中占主导地位。女性要面对工作的压力,还要承担生育、家务的重担,许多女性陷于两难的境地。我们必须进一步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心底上真正的理解女性。
(二)对女大学生采取差别教育人生来就有自然性别的差异,但是,人的社会性别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后天在社会生活的文化构建中逐渐形成的。学生通过反思,产生一种现代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男女平等和社会性别平等这一基本观念。这样有利于女大学生从性别视角来认识和分析自我,提高女性的竞争实力,增强女性的独立意识。
(三)高校必须开展素质教育,加强思想教育
高等院校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开展素质教育,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努力提高她们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强化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主动就业意识,帮助她们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
(四)政府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国家和政府应该努力,增加就业总量,开发就业岗位。国家要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女性就业的产业经济,开发适合女性特点的就业领域。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积极发展包括商业、旅游、金融、信息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拓宽女性就业渠道,使女性就业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趋于合理,为女性提供更多的适合她们的岗位,提高女性就业的数量和层次。
总之,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需要女大学生自身努力,提高素质,同时更需要的是国家社会和学校为女大学生就业搭建平台,使学有所成的女大学生有机会回馈社会,报效国家。我们呼吁政府、企业及女大学生自身都要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全社会都关注当今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它。
(一)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性别歧视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能力进行低估。同时由于女性自身的与男性的生理差异,我们在招聘会上,经常看到用人单位在招聘启事中直接打出“限招男生”的字样。招聘单位的性别歧视在女大学生的择业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女大学生自身不积极就业也有部分女大学生对就业抱可有可无的态度,在她们看来,找不到好的工作,就继续升学,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而且也有部分女大学生抱有“学得好不如嫁的好”的想法,都想找到一个有稳定收入,“三高”标准的男士结婚,所以自身不积极就业。
(三)女大学生对工作期望值过高一部分女大学生求职前就定下了从业的标准,都想找到一个稳定、待遇较好的工作。这样就减少了许多就业机会。女大学生的就业难现状,一方面将加大性别差异在传统思想中的影响,另一方面将影响人才的平衡发展,同时它也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原因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我们主要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一)主观原因
(工)女大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就业难
女大学生毕业以后,大部分都已经23周岁,甚至更大。心理、生理都已经比较成熟,马上面临着结婚、生育等一系列问题。他们认为女大学生生孩子以后会把经历过多地放在家庭上,不会像以前那么百分之百地投入工作。这样影响单位的经济利益与企业效益。而男生相对来讲,这个方面的负担就少很多。
(2)女大学生自身的性格因素女大学生某些自身的性格因素也造成其就业难。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卑心理,感到自己技不如人,没有竞争力,这种自卑感愈加强烈;另一种是自傲心理,表现为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值过高,这种高不成低
不就的心理导致了这部分人错失良机。(3)综合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
女大学生普遍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意志力不坚强,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较弱,竞争意识、前沿意识不强,而这些能力与素质都是当前用人单位所倍加关注的东西。这与她们平时较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关。(二)客观原因
(1)传统的性别歧视,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在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因素中,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和偏见、对男女的不同角色期待和双重标准造成的女大学生就业难是原因之一。受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男性优于女性。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已经在每个人心中普遍存在着。
(2)大学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的影响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社会工作岗位却没有同步增加。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女大学生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3)用人单位的利益驱使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都十分注重自己的经济利益。使用什么样的人才最有利,单位就会录用他。一般认为,使用男性职工的成本低于女性职工,但效益却高于女性职工。(4)政策、法规的不完善给女大学生就业带来影响三、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途径
女大学生就业是她们走向社会、报效祖国的重要途径。做好女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女生的切身利益,也是党和政府以及高校所有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们必须改变性别歧视和社会偏见。女性承担着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双重压力。“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仍然在许多人的大脑中占主导地位。女性要面对工作的压力,还要承担生育、家务的重担,许多女性陷于两难的境地。我们必须进一步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心底上真正的理解女性。
(二)对女大学生采取差别教育人生来就有自然性别的差异,但是,人的社会性别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后天在社会生活的文化构建中逐渐形成的。学生通过反思,产生一种现代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男女平等和社会性别平等这一基本观念。这样有利于女大学生从性别视角来认识和分析自我,提高女性的竞争实力,增强女性的独立意识。
(三)高校必须开展素质教育,加强思想教育
高等院校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开展素质教育,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努力提高她们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强化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主动就业意识,帮助她们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
(四)政府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国家和政府应该努力,增加就业总量,开发就业岗位。国家要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女性就业的产业经济,开发适合女性特点的就业领域。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积极发展包括商业、旅游、金融、信息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拓宽女性就业渠道,使女性就业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趋于合理,为女性提供更多的适合她们的岗位,提高女性就业的数量和层次。
总之,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需要女大学生自身努力,提高素质,同时更需要的是国家社会和学校为女大学生就业搭建平台,使学有所成的女大学生有机会回馈社会,报效国家。我们呼吁政府、企业及女大学生自身都要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全社会都关注当今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它。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