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写作教学的几点体会
当前,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缺乏写作兴趣,思想肤浅;脱离生活,缺乏观察和感悟,文章不能一气呵成等等。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找寻新思路,不断探索新方法。现就以上问题,谈谈点滴体会。
第一,创新写作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西汉文论家刘 勰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就是因为兴趣激发了人的丰富的想象力。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研究的动力”,这算得上至理名言了。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下大工夫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教育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记下来,要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受,使学生不再“怕写”“厌写”。其次,教师要大张旗鼓地表扬较优秀的习作,甚至要不辞辛劳,将学生平常日记、练笔中的好文章打印张贴,在校刊甚至高一级的刊物上发表,以此激励学生,使学生有喜悦感、成就感。变“怕写”“厌写”为“爱写”“乐写”。这是创新写作教学的首要之功。
第二,创新写作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文章最能感动人的是感情,不在于文中写了什么事,不在于文中辞藻的华丽。要倡导“为情而造文”,切忌“为文而造情”。文章要感动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实践中,作文题目是《我渴望父母X X》,学生在下笔之前,我先以范文《我渴望妈妈有份工作》为引子,然后让他们说自己最想让父母怎么样,好多学生边说边潸然泪下,甚至涕不成声。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动笔,这次作文整体效果很不错。
第三,要让生活和阅读成为创新作文的沃土 。要丰富学生在学校、家庭、自然和社会的生活,使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其创新写作的摸索,让他们去充分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提取创新写作的材料。诚然,教师也应该充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其动口、动脑、动手,纷繁多彩的生活会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激起波澜,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教师要教给学生筛选素材,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使学生创新作文的土壤越积越肥沃。同时,还应转变纯语文教学观和为写而读的功利化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中外名著、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提高自身的素质等。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中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异曲同工,都强调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获得较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他们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吸纳精华,达到“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坚持进行一月一次的读书交流活动、读后感 、读书笔记等形式的训练,反对写作文时的临时抱佛脚——看范文而胡乱拼凑,因为这会是作文时的思维受到限制。这些都为加大强化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并提高学生创新写作能力的有效措施。
第四,创新作文要培养学生的文气。所谓文气,就是古人所说的“文道”,就是美好的道德品质。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言“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写文章要以气盛为先,“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陶冶学生美好的道德情趣。有高尚品质的人,看问题高屋建瓴,能准确地认识事物,认清事物的本质,写文章就会立意高远。我们平时也不难发现文章写得好的学生大多是品质优良的人(不是以写文章来论人品),文中表现思想,判断是非,表达美丑,都是人们所崇尚的积极的正确的思想品质。反之,行为猥亵,思想消极、堕落之人,笔下又怎能传达出美好的东西?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总之,作文教学如果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从生活中学习、从书本中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能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