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析文言虚词的解题方法

作者:滕燕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11-05人气:980

一、从语法结构分析

借助语法结构分析文言虚词的用法,根据用法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词义。例如:

1、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宽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宽”的宾语,代词,活用作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吴、越之众”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3、辍耕之垄上。

——“之垄上”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

二、从对应位置分析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并列式句子,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来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例如: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应该是语气助词。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三、找特殊标志分析

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常会使用一些虚词来充当标志性词语。这此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例如: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至于”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至”、“至若”、“至如”等。

2、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嗟夫”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噫”、“呜呼”等。

四、品语气表达分析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以下四个例子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其”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怎么”“难道”。

五、定具体语境分析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要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例如: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第一句中的“而”是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而第二句中“而”是通假字,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你的”。

再如以下关于“焉”的用法: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 语境是“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死焉”即“死于这件事”。

2、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语境是“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为时不过十一个月罢了”。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五位义士”。“葬焉”即“安葬他们”。

3、割鸡焉用牛刀。

——“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反问的语气,由此可以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哪里”。

4、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了”“啊”“呢”。

六、看删换变化分析

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的表达受到影响的一般是介词。例如:

比较下列名句中“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木欣欣以向荣     ④士大夫终不肯以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解答此题,先要确定“以”的词性,然后作具体分析。可采用“删除法”,删除“以”字,①、④句意表达受到影响,②、③句意表达则不受影响。由此可以推断①、④句中的“以”是介词,②、③句中的“以”是连词。再作具体分析,①句中“以”表示凭借某种特质,④句中的“以”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两者的意义不相同。②、③句中的“以”都是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两者的意义完全相同,由此可得知正确的答案是C。

此题还可以通过“替换法”解答。把四个句子中的“以”用“而”来替换,①、④句意的表达受到影响,②、③句意的表达不受影响,据此可推断①、④中的“以”是介词,②、③句中的“以”是连词。

七、借句式特点分析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借助固定句式来推断。所谓固定句式,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一个固定结构,在文言文中是一种不变的句式,表示一定的意义,不能随意变动。例如以下几个句子,要准确把握其中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就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

1、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 “苛政猛于虎也” 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虎”是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

2、竖子不足与谋!

——是省略句式,“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与(之)”是介宾短语,“与”是介词“和、跟”的意思。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