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精品课程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分析及对策-网络课程论文
一、精品课程问题所在
本人从精品课程内容资源的原创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本人在研究分析现有精品课程中发现网络精品课程所出现的问题,并收集整理这几年国家评选出的网络精品课程的共性问题,做了个总括上的归类描述。
1、精品课程内容方面的问题:
精品课程内容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整体规范化。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组织呈现形式和教学内容信息方面的不规范。
1)网络精品课程内容组织呈现形式上
网络精品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录像,而精品课程的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录像有在线版或下载版两种。这就造成了组织形式上的不统一。比如说用网页做的课程中嵌入的却是word的讲义或视频教程或其它文件信息,均需要下载后另外用不同的播放器播放。而下载版占了比较大的比重,下载版课件或教学视频录像都需要不同播放器来打开(学习者需安装不同播放器才能进行学习),并且需要等待下载时间,通常有些课程内容下载时间比较长特别是比较大的视频课程。
2)教学内容信息方面
不同网络精品课程的信息含概面非常广,数量也非常多,涉及到各种学科性知识,对网络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信息的好坏难于考证。但我们以看的出大部分网络精品没有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多为书本的网络搬家,或是采用PPT这种大纲式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这些对于网络上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来讲,与传统课程相比没有优势,甚至不如传统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且有一程量的网络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只是某几个章节的样版。整体教学内容信息不全。
2、网络精品课程在技术方面的问题:
成熟的网络精品课程开发技术是网络课程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综观历年评选出来的精品课程,虽然是网络课程的优秀代表,但还是存在技术不成熟的问题。
1)课程打开速度慢,特别是视频教学录像。
2)视频录像播放不流畅,部分需要下载的教学录像下载等待时间过长。多数视频录像打不开,链接无效。
3)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各学校精品课程都有自成体系的课程平台。整体课程平台比较杂,不利于学习者快速掌握学习环境。
4)部分网程课程模板实现不理想。如交互平台,教师和学习者不能实现及时的交流。师生同步异步交互平台不完善。在评价模块方面,多数精品课程的评价分有三块,学校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都主要是以证明表图片形式呈现。没有过程性评价。
3、网络精品课程在管理方面问题:
网络精品课程在管理方面存在比要严重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缺乏严厉系统的管理。在考评管理上也不是很完善,比如说有些精品课程根本就没有考评管理。在资源管理方面,没有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的管理。这点是我国所以网络资源的共性问题。在交互管理方面,如今在技术上可以实现实时和异步进行管理,但没有真正意义上在精品课程使用起来。
4、网络精品课程在运营方面的问题:
在运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访问量少,宣传力度不够大,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资源的建设,交流与共享。
二、分析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
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做体系的一级指标,总共有五块: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一般教学队伍由学院领导来组织,教学条件由学院领导来创建与提供。而教学师资队伍决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由此看来,师资队伍直接决定了精品课程的成功与否。因此网络课程的建设很重要的部分是师资的建设。
虽然我国一直为现代化思想而努力,但在有历史悠久的自已自足思想的中国人民,在实际的行为上不一定都能体现适合现代化生产的现代化思想。综观2003年至今的网络精品课程,是各个高等院校专门为网络精品课程开发设立项目开发组。队伍成员基本上是学科教师与计算机教师(教育技术人员)构成1+1开发模式,或以学科教师独立开发的模式。我们知道,这种开发模式缺少严格遵循一般项目开发的过程与规律,缺少理论上、技术上、质量上的规范。在以教师为主的网络课程开发师范队伍中,我们知道,高校教师多来自非师范类院校,其具有系统的学科知识,但在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并且广大教师对规范的网络课程的没一个定式。
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教师人员,由于水平能力的有限基础上,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进行开发,都自成体系。课程形式多种多样,课程差重点也不一样,造成无法有效的交流和共享优质资源的思想。
在一门网络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我们知道其工程量耗大。师资队伍中的教师既要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又要开发优秀的课程平台。教师既要保证技术上的没问题,又要保证课程的质量,并且每年评选出来的精品课程没有得到很好的后续维护及使用宣传。我想,现今网络精品课程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而精品课程的评选一定要有网络课程,这样容易造成一味追求技术上的盲目,从而也无暇投入更多的时间去提供完整且富于现代教育思想的课程内容。最终促使网络精品课程流于形式。
针对于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知道分工不够明确是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如在内容组织呈现形式和教学内容信息方面可以有个专门的队伍负责任,这个队伍可以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来提供完成。在技术方面的问题,应该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辅助教师完成网络精品课程的制作。传统的教育都必需有个管理机构,比如说大大小小的教育局等。网络课程当然也需要有个专门对网络课程进行管理的组织。至于运营方面的问题,可以有专门的运营策划小组,来让我们花这么多的心血做出来的精品课程能使用起来。
因此,人才专业化是铲除现今网络精品课程问题根源的有力工具。人才专业化最早是在企业上对人才需求的一个名词。企业的核心理念、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及运行方式决定了用什么样的人或人才,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所需人或人才适合企业的专业化水平程度,适合企业经营管理基本水平程度,适合企业经营多方面需求的程度。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从企业根本目的出发来设计和考虑,从企业人才结构与产业机构相配套角度去招聘和使用的。从这些角度出发,企业就必须要实行人才的专业化。由于人才专业化理念在企业上表现出比较突出的成绩。渐渐也引入了其它行业,比如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正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确认,教师发展的意义和可能得到确认。
本文主要是从师资队伍的人才专业化来考虑。把师资队伍分为三块,优秀学科教师、教学管理者、专业技术开发人员。
1、优秀学科教师,其主要任务为负责提供高质量课程内容,如教学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录像。对高质量课程内容要有一个专门质检部门进行审核,质检主要指标为:a.课程内容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如课程内容要体现科学性、先进性与实践性,要渗透教学教,学生学的“混合式”教学思想。b.要是一门完整的课程内容。c.制作的教学资源要统一规范格和类型。比如说通过教学管理者,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的沟通,来确定电子课件、视频录像用什么软件去做,格式为什么类型,大小等等的规范。
2、技术开发人员
技术开发人员主要任务为精品课程的实现所涉及到的所有技术方面的工作。其工程量及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我认为在技术开发方面,最好是成立一个专门的网络课程开发机构。这样可以从各个方进行专业开发。比如说如何处理美工使学习者更易接受。应用何种布局可以让课程内容清晰可找,用什么技术学习者更轻松进入课堂,结合什么其它技术可以让学习过程进行的非常顺畅等等。其主要目标就是让课程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3、教学管理人员
教学管理人员主要任务为提供课程指导理想及课程质量的监管。也可以说是教师和技术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如教学管理人员要求教师的课程内容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并且要求技术人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三、结论
上述我的对策还比较粗糙,但我们知道目前精品课程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师资队伍不够合理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只有网络课程开发建设实现了人才专业化了,各专业人员才能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各付其责,各尽所能,教学内容才可能及时更新;过程性评价得以实现,真品网络精品课程得以建立,优质教学资源的交流共享得以进行;质量工程得以完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EB/OL].[2007-04-15].http//jpkc.open.ha.cn/admin News File/2005722165930368.doc
[2]黄宝玉,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09):72-76。
[3]梁蕊,等。精品课程的模块建设与运行质量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8(02):20-27。
[4]杨世勇,等。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11):19-20
[5]朱凌云,等。网络课程评价[J]。开放教育研究,2002(1):22-28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