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动态系统理论在语言磨蚀领域的应用

作者:辛廷廷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12-29人气:1193

1 引言

语言磨蚀,即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 其运用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Lambert在1980年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的首届语言磨蚀研讨会上第一次使用了“磨蚀”一词。目前, 语言磨蚀研究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 许多语言学家经过实证研究提出了系统的语言磨蚀理论和解释框架。本文拟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视角讨论语言磨蚀的研究现状。

 

2. 动态系统理论

动态系统理论是二战后诞生于自然科学的理论,它是一个自组织、自纠正、自稳定的系统, 发展过程存在多种可能性, 但其结果却具有普遍性。

对二语习得的大量研究表明,二语习得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它不是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的简单的叠加,也不是简单孤立地从一种语言技能转到另外一种语言技能,而是会出现“反复”甚至“倒退”,即“磨蚀”,所以,它一个“复杂的、动态的、非线性的”过程(弗里德曼,1997)。这与自然科学中的动态系统有许多相似之处。

 

3. 动态系统理论在语言磨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方法

3.1 研究现状

    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动态系统理论研究始于弗里德曼( 1997) , 她从混沌论出发比较全面地讨论了语言作为一种复杂自适应系统的特点, 基本上奠定了动态系统理论的理论框架。弗里德曼指出语言可以被视为一个动态系统,例如它拥有一套不断互动的变量,语言的发展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语言的发展现了动态系统的一系列典型特征: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子系统之间的完全关联性、非重建平衡态的出现以及系统自身和相互之间存在的变量等。

    动态系统理论“初值敏感性”和“非线性、非周期性”的特征决定了系统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测性。在动态系统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吸引子,所谓吸引子是指系统被吸引并最终固定于某一状态的性态。动力系统奇异吸引子会使系统偏离而导向不同的性态,它通过诱发系统的活力,使其变为非预设模式,从而创造了不可预测性。

弗里德曼(1998)通过研究发现,在决定一个习得者的中介语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相互作用的因素。在语言因素方面涉及源语、目的语、一语的标记性、二语的标记性、输入语的数量和种类、交互作用的数量和种类、学习者接受的反馈的数量和种类,以及二语习得的语境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等。在学习者个体因素方面包括年龄、语言潜能、动机和态度等社会心理因素,此外,性格因素、认知风格、学习策略、性别、出生次序、兴趣等也可能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就是语言习得系统中的吸引子,它们的综合运动使得本来微小的差别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放大,而且不是按固定的线性方式增加,最终会放大到显著的差距程度,造成学习者之间巨大的差异。而二语习得中的僵化和磨蚀现象有可能是由于中介语变得封闭,转向了一个固定点的吸引子所致。

3.2 研究方法

     非线性观与语言损耗有关研究表明, 语言的使用和输入对语言保存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阐明语言在不被使用情况下的自动衰退情况, 必须在语言发展模式中设定衰退因素。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角度看, 语言衰退的过程不是线性的, 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衰退现象也各有不同, 为了控制研究中的变量, 必须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二语习得领域的语言损耗研究中,都要用到网络仿真数据和实证数据。

    作为词汇习得研究和将动态系统理论原则应用于词汇发展研究的先驱之一, Meara( 2004) 关于词汇网络中的损耗现象的研究成果对于采用动态系统方法解读语言损耗中的实证数据方面有一定的启示。首先,词汇网络中的损耗并不呈线性发展; 其次, 数据明确强调对于变异需采用不同的方法。Meara的研究成果反映了语言损耗研究的一些关键点。首先就是在类似的损耗环境下个人语言损耗存在巨大差异。有些人在第二语言环境下生活短短几年后母语损耗就很大, 而另一些人生活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下超过25年, 却仍然保持了很好的母语技能。其次, 研究发现语言系统中有部分内容一旦习得即不易丢失。Neisser( 1984) 也认为语言中存在永久储存现象,其状态非常稳定, 比如即使与母语基本或完全无接触, 已经习得的一些基本内容也不易丢失。这一发现同样为其他一些研究者所证明。

简言之, 对语言损耗进行动态词汇网络的仿真实验以及实证数据证明了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的相关性, 尤其是为语言发展的非线性以及个人语言发展的变异性提供了证据。

 

4 结论

    “传统语言学的线性分析方法已经不够用了,我们需要有新的概念和新的方法来分析语言体系演变的复杂性。”(张公瑾,1997)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需要突破确定论、机械论、线性论等观念的禁锢,建立一个更加复杂的、动态的、非线性模式。动态系统理论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框架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范式。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