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简论孙中山关于整顿吏治的思考与尝试-历史论文

作者:广东省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黄德强来源:原创日期:2012-03-07人气:1088
关于政党的作用,孙中山从三方面给予定义,即一以养成多数者政治上之智识,而使人民有对于政治上之兴味;二组织政党内阁,直行其政策;三监督或左右政府,以使政治之不溢乎正轨。1912年国民党改组,吸收合并了大量党派,成为执政党。国民党的自身建设直接关系到政权好坏。因为在孙中山看来,“中华民国以人民为本位,而人民之凭籍则在政党”。要使党员廉洁自律,首先必须明确党纲,即国民党的宗旨定义为“为四万万人谋福利”,只有这样,政党性质才为高尚,否则“本党实施之党纲,不为人民所信任,则地位必至更迭。”其次,“政党自身之道德,尤当注重,以坚社会之信仰心。”
在培养党员的道德感方面,关键在于去除权利心,端正服务国民的心态。孙中山在不同场合的演讲中多次强调立志
六是有效。道德的血液不是自然天成。
3、服务行为。广义上的服务,既包含在党和群众之间进行沟通;也包含在上级和下级之间进行沟通;也包含在政府和党之间进行沟通;同时也包含为群众办实事。
三、怎么想:科学的思维方式
1、在一个系统里面,所有的要素都是相生相克、不断变化、相互斗争与相互妥协的。这与我们过去在一段时间内盛行的绝对斗争、非对即错的思维方式是有重大区别的。1950年我们的60?是美国的1896,美国有原子弹,我们的空军是幼儿园水平,可我们的部队在朝鲜打出了新中国的骨气和国威。简而言之,我们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同样是一个系统。对此,思维方式上需要有整体性、互利性、合作性等特征。有这样一种思维,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才能够有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在公正的利益协调中游刃有余。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决策,就有什么样的表现。我们的思想建设,对解决这个问题是大有好处的。
2、对于领导干部个人而言,思维方式是一个更为具体的问题。沈阳刺死城管的小贩夏俊峰被判死刑了,虽然9096的人认为应取缔小贩,可真正执行时9096的人站在小贩一面,审理前后更呈现出众多争议,为何会这样?不同环节的重点和主要矛盾不同,解决办法自然也不同。当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即使同一阶层中也有不同利益群体存在时,多元利益群体的博弈就成为社会常态。在这种背景下,整体性思维,要素有用论,合作、妥协等思维都有重要意义。
四、怎么做:构建与时俱进的机制框架
1、从政道德的内涵要与时俱进。建设创新的生态、创新的机制、创新的精神,要突破三种文化:权力文化、关系文化(圈子文化、不讲诚信)、现实文化(功利太重)。要公正、公开、保护公民权利、高效廉洁、工作合法合理、克服官僚主义等。都是因为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经济道德,即义利兼顾的集体主义道德、言行一致的诚信道德、以人为本的公正道德、效率优先的共富道德。
2、从政道德建设的路径要与时俱进。以往有一条短腿一他律机制。说到道德就会与修养联系,一直强调自律,其实任何一个道德规范的建立,单纯依靠自我修养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还是要外力的作用,就是要创造做好官的环境。
3、从政道德建设的形式要与时俱进。从遍布全国的彭宇案到见到老人摔倒不敢搀扶,再到搀扶摔倒老人的指南出台,许多原有社会道德适用的环境和条件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进行道德建设的形式也需针对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4、从政道德的标准要与时俱进。我们强调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强调思想和行动与中央的路线方针保持一致。就是一种新的上下级的伦理关系,决不是封建时代的三纲五常中的“君为臣纲”,强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强调对上级官员的指令无条件服从;也决不是“文革”中大肆宣扬的“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不理解的在执行中加深理解”,那种对领导的盲从。而是建立在民主协商、民主集中制这样的道德伦理关系之上。有专家认为,新时期从政道德标准要体现四个统一: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做人与做官的统一、责任与权力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奉献精神的统一。
五、遇到问题怎么办:加强党性修养
干部都有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党性修养正是干部克服缺点,弥补不足,经受锻炼,使自己的水平从一个高度提到另一个更高层次,更快成长、成熟的有效方法。孔繁森有句名言:老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要把自己当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路,就决不会被埋没。“只有能自我改造的人才能改造别人”,带头党性修养,构筑完整的个人品格和从政道德品质。的重要性,1916年8月,在杭州督军署宴会上,他明确指出“凡职业无论大小,官阶无论高卑,若不能立志,虽做皇帝,做总统,亦无事可做;若能立志,则虽做一小官,做一工人,亦足以成大事。一一吾甚希望诸君,不论职业大小,官阶尊卑,各尽其力,以保守固有之文明,并日图进步,为全国之模范。”概言之,便是要立志做大事,不做大官。孙中山对中国近两千年的官本位意识深恶痛绝,他意识到“吾国人最喜做官”,“华人向以官为利数”,为此告诫党员不要有升官发财的念头。孙中山在回复早期革命战友杨鹤龄的信函中写道“真革命党,志在国家,(非)必不屑于升官发财。彼能升官发财者,悉属伪革命党,此又何足为怪?”他引导国民应根据自己的才智选择职业,不要局限于仕途。倘“不问其所学如何,群趋于官之一途,所学非所用,是犹以庖人治衣,安能尽职。”
教化的同时,孙中山也意识到了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分析原因,认为国民党分子太杂,权利心太重,互相利用,互相倾轧,决定以后要严把入党关,“此后择人不求其多,只求矢志实行之人,能牺牲身命自由权利,而为国家生民造幸福者,乃能入选。”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重整政党组织,设立监督院和考试院,约束党员行为。规定监督院之职务为,监察党务进行,责备党员服务,察视党员行为,稽查党中账目;考试院职务为,考验党员之才干而定其任事资格,调查职员事功而定其勋绩。二、政府架构设置
无规矩不成方圆,孙中山在政府架构上借鉴西方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为保证这“三架马车”顺利运转,加入了考试权和监察权。这是孙中山的一个创举,民国初期及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都是照此模式运作。
考试权的加入,其目的是在源头上做好官员的选拔任用。治官首在选官,孙中山主张任官授职要任官惟贤,任官惟才,不讲资历,不问党派与省籍。为了形成法律化、常规化和系统化的考选机制,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便组织编纂了文官试验章程,草拟了文官考试委员会职官令,文官考试令等草案。这些良法美意虽然随着孙中山的解职没有付诸实践,但为我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官与权密不可分,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为对官员进行有效监督,防止滥用权力,孙中山引入了监察权。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大致认为孙中山的监察方法有两种。其一,全能分治理论,用政权管理治权。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然后赋予政府机关治权,即代表人民管理众人之事。人民通过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权力,监督约束官吏。其二,设立监察院,专管监督、弹劾之事。监察院与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独立,形成一套制衡机制。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