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市景观中水元素文化意义及运用-历史论文
作者: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安徽工程大学—金希来源:原创日期:2012-03-07人气:2082
在古代文献中中国的先人们用文字和诗句记录了对水的喜爱。《管子度地》曰:“水者,万物之准也”;“诸生之淡也。”水永远扮演着“吐新纳旧”的角色,永远都愿意呈现给人们最好的一面。透明的水让人联想到圣洁与崇高以及生命的灵性,流动的水让人感悟到它的活力,随物赋形的水给人变通之感,平静的水则又让人觉得柔美,汹涌澎湃的水让人们惊呼它的威力,则水滴石穿又让人们对于它的坚韧感叹。似乎水的这些特性也符合了君子所具有的德、仁、义、智、勇的所有品格。因此,对于水,应报以尊重和感恩的心态。《诗经》中“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小雅四月》,“径以渭浊,混混其祉。”《邶风谷风》等。论语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应是具有宽广博爱胸襟的人,智者是懂得生活具有审美情趣的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回!”的豪情、《送盂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惜别之情、杜甫《登高》中“无端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愁绪、还有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奈与惆怅,这种种的情感都从水中表现出来。在唐朝诗人罗邺《流水》“漾漾悠悠几派分,中浮短艇与鸥群。天街带雨淹芳草,玉洞漂花下白云。静称一竿持处见,急宜孤馆觉来闻。隋家柳畔偏堪恨,东入长淮日又曛。”和《水帘》“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这两首诗中,描绘的是水不同的姿态所呈现的美好。这些诗句,无不成为借水抒情的千古绝唱,也足以看出中国古人对于水的特殊的情感。
在古代城市的城市建设中,水成了建城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古代城市的建设一般选址滨临水系,在城市的规划中往往也水系纵横,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水系乃城市之血脉”的说法。在早期文献中,经常出现“市井”的字样,“古未有市及井,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言市井”。世界上的文明发源地都依靠着江河湖泊,因为人类的生活生产都需要大量的水,因此水源成为城市选址的重要标准。如,荆州城在唐代呈现出“平时十万户,鸳瓦百贾区”的繁荣盛景。据北宋人刘挚所写的《荆南府图序》记载,当时江陵府治有规模壮观的围城9,有深1丈2尺,阔,25丈的广阔的城壕,府城内有各式各样的桥梁66座、大小湖池47处。至于“六代繁华”的古都南京,因有穿城而过的秦淮河水系及两岸的奢华景象而驰名远近。在盛唐之世,因隋唐大运河的建成而成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扬州,一跃成为“天下诸津,舟航所聚”之处,不仅“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旧唐书“崔融传》,而且城内水系十分发达。张乔的“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全唐诗》、杜荀鹤的“青春花柳枝临水,白日倚罗人上船。夹岸画楼难惜醉,数桥明月不教眠。”《全唐诗》等诗句,正是沿水两岸如画美景的记述。这些诗句都表现了水元素在古代中国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水元素城市建设中,特别是在一些古典建筑中也有出彩的表现,如:北京的颐和园、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园林以及徽州的古民居中都运用了水这一元素,不仅让整个布局更为灵动外也增添了整个环境的观赏性和使用性。
水元素在中国的古城建设中被广泛的运用,水体本身的走势与形态是城市布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体对城市的形态、结构、布局有重要影响,每个按水系规划的城市和小镇都有着不同特色:苏州呈棋盘格子状;无锡城壕呈菱形,城河呈鱼骨状;绍兴有七条护城河,称为“七弦”;嘉定城壕略呈圆形,城中骨干河还呈十字交叉状;南通的护城河呈葫芦形;安徽的宏村呈牛状,村中以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现以徽州古民居中的宏村为例,详细研究水元素在古代城市中的文化意义及实际运用的结合。徽州先民受到新安画派“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的影响,在整个村落的建设中充分的注意山、水、人的和谐。而宏村的先民更是觉得居处的地方应是处处如画,人如画中的美好意境,因此在整个村落的规划中将画意画境贯穿其中,从而塑造了“全村同在画中居”的村园意象,在整个宏村的规划中,周围有青山绿树相拥,村内家家宅院潺潺溪水。月沼、南湖的波光粼粼,粉墙黛瓦倒影湖中,湖上小桥玲珑,湖面鹅鸭悠游,古黔有诗赞道:“何事就此卜邻居,月沼南湖画不如。洗汲何妨汐路远,家家门巷出清泉。”整个是一个画中仙境。
在徽州村落规划选址深受传统堪舆术的影响既表达了追求“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和皆环境观,又体现了满足人们趋吉避害的心理观。徽州地处山陵地带,群山环绕,溪水清澈,村落选址多利用天然地形,如依山傍水、枕山环水、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随坡就势等,大多选择在山谷内相对开阔的阳坡或山侧南向缓坡上。遵循“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的模式。处于面南而居的坡地,村落可以获得充足的自然日照和开阔的视野,又可避免洪涝和有利排泄;近水可以获得灌溉、洗涤、防火和航运等便利。此外“枕山、环水、面屏”,即前有朝山、案山,后倚来龙山,水口处有两山夹峙,溪水环抱流过村前,这种格局形成较封闭的区域居住环境,既可使村落避开强烈山风的侵扰、寒冷潮湿气流的侵蚀且夏季一可吸纳临水而过的凉风,又能使村民获得安静稳定的居住心理需要,这种选址方式,除了体现了村落选址利用自然环境,也充分体现了人类对水的崇拜精神。
在宏村村中每一处水系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如:水口,一般水口地带属于自然山水,以山为背景,以水为骨架,因地制宜,组织园林景观,所以有“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景观。宏村的水口布局,讲“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处”,并且水口位于村落入口处,是众水汇集之地,“夫水口者,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
水圳:水圳之上设置活水道,用来调节水位。引沟开圳实际功效是疏通村中的水系,并附以“风水财气”观点使人乐于接受,使水圳得以保护。徽州《种麓齐氏族谱》记载“吾里山林水绕……而要害尤在村中之一川,相传古坑族祖渊公精堪舆之学,教吾里开此圳,而科第始盛……自圳塞而村运衰焉……故培村基当以修圳为先条……务使沟通,永无奎滞,此我里之福也。”由弯曲的水圳而形成的水巷空间,具有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空间效果。点景、对景、借景、框景等,运用各种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使环境景观互相渗透溶合,更加具有理性的美学意义。
村中蓄水对方便村民使用和防火具有重要价值的是塘,《阳宅会心集》卷上“开塘说”中云“塘以蓄水水躁急难于取用等情况足以阴地脉,养真气”。池塘主既可缓冲水势又可防洪供居民浣洗、饮用。在新安《金紫胡氏家谱》载:“,所蓄之水可供村盂闸闸下之水盘旋,实翼水所汇处,为汇,水口之关锁,而地势,直走姚江,宁惟一方,实四境风气枚关则莫如闸包村是急者,余乃次第经营既为修筑沙湖、畜一邑之水源,又为更新横坝”。村中有塘与周围山势形成对比同时也使映衬了村内风景,还具有审美的作用。在宏村中的月沼,按照民间“花开则落,月满则亏”的传统说法,将水塘开掘成半月形,取“花未开、月未圆”的境界。月沼的北面将宗祠、书院等相对高大的建筑作为背景,其他三面以民居建筑将此处营造一个相对围和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以月沼为中心的既开阔又宁静的空间环境,清澈宁静的池塘代替了广场,远山近景映于水中,诗意盎然,也使得书院与祠堂周围更加的宁静,不被打扰。
宏村中的院落将门前的溪水引入家中,成了一道别样风景,就是水院。李笠翁曾说宏村的水院:“造型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纤巧烂漫”,因而要“绝无多费而奇情妙趣尽在其中”。水院的设计形态,体现了自然与整体院落布局的统一和谐。水院不仅是单体建筑之间的过渡和建筑功能、等级划通行可联系的交汇点,而是有意营构,精心装点的室外活动环境,将内外空间相互融合,相互映衬,起到“山随宴座画图出,夜窗风雨来”的构图效果。使居民住户接近自然、享受自然。
宏村的水系依“牛”的形象设计,使得整个村落以达到对整体水资源的生态循环利用,古人通过这些巧妙的设计,用贯穿整个村落的水系来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这样不仅减少了对其他资源的消耗,还保持了环境的舒适性。引水入庭,也起着很好的调节局部地区小气候的作用,节约了资源。
在现代的城市和城市居民居住区的规划和建设中缺少的就是对整体环境的具体研判和细致的研究,不仅没有利用周围的资源,还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更不用讲有任何的文化意义可言。
因此,在当代城市住区的环境设计中,我们应借鉴民居环境系统设计的方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对居住区进行环境设计和水景设计。西蒙兹在《景观设计学》中说“地形、排水系统、溪流、生物的活动路径及栖息地,所有这一切都有其连续性。好的土地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尽量减少对现存格局和各种流〔气流、水流……〕的十扰。”体现着设计遵从自然的设计思想。居住区的水景营造是一个与居住区环境整体景观以及整体水系的规划紧密关连的概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居住区环境中的水体营造应该尽量与城市生态廊道、城市水系结合起来,从城市规划界面的角度进行考虑,把城市宏观环境与住宅区环境规划设计联系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增强水的流动性和水的自身清洁作用。现代水景建设还要充分地研究用地范围内的地形、气候条件、土壤地质情况、水系分布情况、植物配植情况等等,要对从景观建筑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来研判设计水景的可行性。水景的运用还要考虑还要小区的风格定位,销售群体、市场推广策略等等诸多因素。最后再来确定水体的形式,水岸处理的手法,水体周边植物花木的效果,灯光处理等等。
在今天的水景景观设计中,如果能吸收古人对自然环境认识观的经验,认真的利用当地的地理自然优势,而不是一味的运用科技和重型机械的力量强制的进行改变,或许能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人为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破坏。在现代的小区的水景建设中统一规划,以不破坏现有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对雨水、天然降水、周围可利用的地表水、污水、景观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规划,使得还可以循环再利用的水不会白白的流走,增加小区的相应费用,这些水得到合理的运用,这样也在不同的程度上保护了自然,保护了当地的原始水系。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景观质量、居住环境有着不断拓展的丰富内涵需求,并且永无止境,但无论怎样,人们心中仍然还存有对自然的一份渴望,对于水的亲近之感。无论是对身处的城市,还是居住的小区,人们都希望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清澈的水域,流淌的水系,以及各项配套水景设施和园林绿化。在现代的水景设计中要充分的分析变化着的因素,结合实际,从而营造出适合于人们需求的舒适、宜人、生态、环保、安全、优美的人居环境景观,始终都能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因此,我们要在借鉴古人对于水元素在整体村落规划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再加上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准确的分析、完善的设计理念,让现代人们感受到“傍水而居”的惬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心境。
在古代城市的城市建设中,水成了建城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古代城市的建设一般选址滨临水系,在城市的规划中往往也水系纵横,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水系乃城市之血脉”的说法。在早期文献中,经常出现“市井”的字样,“古未有市及井,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言市井”。世界上的文明发源地都依靠着江河湖泊,因为人类的生活生产都需要大量的水,因此水源成为城市选址的重要标准。如,荆州城在唐代呈现出“平时十万户,鸳瓦百贾区”的繁荣盛景。据北宋人刘挚所写的《荆南府图序》记载,当时江陵府治有规模壮观的围城9,有深1丈2尺,阔,25丈的广阔的城壕,府城内有各式各样的桥梁66座、大小湖池47处。至于“六代繁华”的古都南京,因有穿城而过的秦淮河水系及两岸的奢华景象而驰名远近。在盛唐之世,因隋唐大运河的建成而成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扬州,一跃成为“天下诸津,舟航所聚”之处,不仅“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旧唐书“崔融传》,而且城内水系十分发达。张乔的“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全唐诗》、杜荀鹤的“青春花柳枝临水,白日倚罗人上船。夹岸画楼难惜醉,数桥明月不教眠。”《全唐诗》等诗句,正是沿水两岸如画美景的记述。这些诗句都表现了水元素在古代中国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水元素城市建设中,特别是在一些古典建筑中也有出彩的表现,如:北京的颐和园、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园林以及徽州的古民居中都运用了水这一元素,不仅让整个布局更为灵动外也增添了整个环境的观赏性和使用性。
水元素在中国的古城建设中被广泛的运用,水体本身的走势与形态是城市布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体对城市的形态、结构、布局有重要影响,每个按水系规划的城市和小镇都有着不同特色:苏州呈棋盘格子状;无锡城壕呈菱形,城河呈鱼骨状;绍兴有七条护城河,称为“七弦”;嘉定城壕略呈圆形,城中骨干河还呈十字交叉状;南通的护城河呈葫芦形;安徽的宏村呈牛状,村中以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现以徽州古民居中的宏村为例,详细研究水元素在古代城市中的文化意义及实际运用的结合。徽州先民受到新安画派“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的影响,在整个村落的建设中充分的注意山、水、人的和谐。而宏村的先民更是觉得居处的地方应是处处如画,人如画中的美好意境,因此在整个村落的规划中将画意画境贯穿其中,从而塑造了“全村同在画中居”的村园意象,在整个宏村的规划中,周围有青山绿树相拥,村内家家宅院潺潺溪水。月沼、南湖的波光粼粼,粉墙黛瓦倒影湖中,湖上小桥玲珑,湖面鹅鸭悠游,古黔有诗赞道:“何事就此卜邻居,月沼南湖画不如。洗汲何妨汐路远,家家门巷出清泉。”整个是一个画中仙境。
在徽州村落规划选址深受传统堪舆术的影响既表达了追求“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和皆环境观,又体现了满足人们趋吉避害的心理观。徽州地处山陵地带,群山环绕,溪水清澈,村落选址多利用天然地形,如依山傍水、枕山环水、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随坡就势等,大多选择在山谷内相对开阔的阳坡或山侧南向缓坡上。遵循“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的模式。处于面南而居的坡地,村落可以获得充足的自然日照和开阔的视野,又可避免洪涝和有利排泄;近水可以获得灌溉、洗涤、防火和航运等便利。此外“枕山、环水、面屏”,即前有朝山、案山,后倚来龙山,水口处有两山夹峙,溪水环抱流过村前,这种格局形成较封闭的区域居住环境,既可使村落避开强烈山风的侵扰、寒冷潮湿气流的侵蚀且夏季一可吸纳临水而过的凉风,又能使村民获得安静稳定的居住心理需要,这种选址方式,除了体现了村落选址利用自然环境,也充分体现了人类对水的崇拜精神。
在宏村村中每一处水系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如:水口,一般水口地带属于自然山水,以山为背景,以水为骨架,因地制宜,组织园林景观,所以有“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景观。宏村的水口布局,讲“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处”,并且水口位于村落入口处,是众水汇集之地,“夫水口者,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
水圳:水圳之上设置活水道,用来调节水位。引沟开圳实际功效是疏通村中的水系,并附以“风水财气”观点使人乐于接受,使水圳得以保护。徽州《种麓齐氏族谱》记载“吾里山林水绕……而要害尤在村中之一川,相传古坑族祖渊公精堪舆之学,教吾里开此圳,而科第始盛……自圳塞而村运衰焉……故培村基当以修圳为先条……务使沟通,永无奎滞,此我里之福也。”由弯曲的水圳而形成的水巷空间,具有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空间效果。点景、对景、借景、框景等,运用各种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使环境景观互相渗透溶合,更加具有理性的美学意义。
村中蓄水对方便村民使用和防火具有重要价值的是塘,《阳宅会心集》卷上“开塘说”中云“塘以蓄水水躁急难于取用等情况足以阴地脉,养真气”。池塘主既可缓冲水势又可防洪供居民浣洗、饮用。在新安《金紫胡氏家谱》载:“,所蓄之水可供村盂闸闸下之水盘旋,实翼水所汇处,为汇,水口之关锁,而地势,直走姚江,宁惟一方,实四境风气枚关则莫如闸包村是急者,余乃次第经营既为修筑沙湖、畜一邑之水源,又为更新横坝”。村中有塘与周围山势形成对比同时也使映衬了村内风景,还具有审美的作用。在宏村中的月沼,按照民间“花开则落,月满则亏”的传统说法,将水塘开掘成半月形,取“花未开、月未圆”的境界。月沼的北面将宗祠、书院等相对高大的建筑作为背景,其他三面以民居建筑将此处营造一个相对围和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以月沼为中心的既开阔又宁静的空间环境,清澈宁静的池塘代替了广场,远山近景映于水中,诗意盎然,也使得书院与祠堂周围更加的宁静,不被打扰。
宏村中的院落将门前的溪水引入家中,成了一道别样风景,就是水院。李笠翁曾说宏村的水院:“造型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纤巧烂漫”,因而要“绝无多费而奇情妙趣尽在其中”。水院的设计形态,体现了自然与整体院落布局的统一和谐。水院不仅是单体建筑之间的过渡和建筑功能、等级划通行可联系的交汇点,而是有意营构,精心装点的室外活动环境,将内外空间相互融合,相互映衬,起到“山随宴座画图出,夜窗风雨来”的构图效果。使居民住户接近自然、享受自然。
宏村的水系依“牛”的形象设计,使得整个村落以达到对整体水资源的生态循环利用,古人通过这些巧妙的设计,用贯穿整个村落的水系来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这样不仅减少了对其他资源的消耗,还保持了环境的舒适性。引水入庭,也起着很好的调节局部地区小气候的作用,节约了资源。
在现代的城市和城市居民居住区的规划和建设中缺少的就是对整体环境的具体研判和细致的研究,不仅没有利用周围的资源,还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更不用讲有任何的文化意义可言。
因此,在当代城市住区的环境设计中,我们应借鉴民居环境系统设计的方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对居住区进行环境设计和水景设计。西蒙兹在《景观设计学》中说“地形、排水系统、溪流、生物的活动路径及栖息地,所有这一切都有其连续性。好的土地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尽量减少对现存格局和各种流〔气流、水流……〕的十扰。”体现着设计遵从自然的设计思想。居住区的水景营造是一个与居住区环境整体景观以及整体水系的规划紧密关连的概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居住区环境中的水体营造应该尽量与城市生态廊道、城市水系结合起来,从城市规划界面的角度进行考虑,把城市宏观环境与住宅区环境规划设计联系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增强水的流动性和水的自身清洁作用。现代水景建设还要充分地研究用地范围内的地形、气候条件、土壤地质情况、水系分布情况、植物配植情况等等,要对从景观建筑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来研判设计水景的可行性。水景的运用还要考虑还要小区的风格定位,销售群体、市场推广策略等等诸多因素。最后再来确定水体的形式,水岸处理的手法,水体周边植物花木的效果,灯光处理等等。
在今天的水景景观设计中,如果能吸收古人对自然环境认识观的经验,认真的利用当地的地理自然优势,而不是一味的运用科技和重型机械的力量强制的进行改变,或许能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人为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破坏。在现代的小区的水景建设中统一规划,以不破坏现有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对雨水、天然降水、周围可利用的地表水、污水、景观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规划,使得还可以循环再利用的水不会白白的流走,增加小区的相应费用,这些水得到合理的运用,这样也在不同的程度上保护了自然,保护了当地的原始水系。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景观质量、居住环境有着不断拓展的丰富内涵需求,并且永无止境,但无论怎样,人们心中仍然还存有对自然的一份渴望,对于水的亲近之感。无论是对身处的城市,还是居住的小区,人们都希望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清澈的水域,流淌的水系,以及各项配套水景设施和园林绿化。在现代的水景设计中要充分的分析变化着的因素,结合实际,从而营造出适合于人们需求的舒适、宜人、生态、环保、安全、优美的人居环境景观,始终都能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因此,我们要在借鉴古人对于水元素在整体村落规划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再加上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准确的分析、完善的设计理念,让现代人们感受到“傍水而居”的惬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心境。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