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悲剧与快感美-音乐论文
作者:卓丽萍来源:原创日期:2012-03-13人气:1084
这两种快感在我们戏曲悲剧中同样存在,此外,戏曲悲剧的快感还体现在:娱乐的快感。悲剧场面中安排了各种喜剧处理现象,如:湘剧《白兔记》“打猎回书”中的头牌,二牌时喜剧穿插;汀剧《鸳鸯瓦》“四府祭台”中儿子潘有为的插科打诨;祁剧《血物印》“叫街生祭”中的丫环梅香的喜剧穿插等,都能引起观众娱乐的快感。
在有的悲剧中,安排一些武打、杂技、舞蹈及生活性细节场面,例如《白蛇传》“水斗"、“盗草”中的武打场面,舞台上十分精彩热闹,观众往往为演员的绝技(如打出手,变脸)惊叹不已。以上这些与中心情节并无特别密切关系,长短增删,可视演员技艺和演出场地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在整本戏演出中已成必不可少的传统习惯。
在悲剧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往往引起观众强烈的“痛感”,而悲剧的喜剧结局则带来无比的快意,因而给予这种“痛感”以补偿。焦循曾生动地记述了当时观众观看悲剧《清风亭》的热烈情绪:“其始无不切凿,既而无不大快。饶鼓既歇,相视肃然,罔有戏色。归而称悦,浃旬未已。”又观看《赛琵琶》秦香莲审问陈世美时》忽聆此快,真久病顿苏,奇痒得搔,心融意畅,莫可名言,《琵琶记》无此也。”这种感受,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也有介绍,书中记载他的观众常说:“我们花钱听个戏,目的是为找乐子来。……到了剧终,总想看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把刚才满腹的愤慨不平,都可以发泄出来,回家睡觉也能安甜。”这都说明了善恶赏罚在道德感情上引起的强烈快感。
传统戏曲悲剧强调艺术的快感美是有其根源的。我国戏曲艺术一直比较重视戏剧的快感作用。常见的“寓教于乐”的说法,便是强调让观众在对艺术的快乐享受中得到教益。人们喜欢说戏者“戏”也,就包含戏拟、游戏、玩笑的意思。因此,无论是喜剧、正剧,还是悲剧,都要给观众快乐。李渔在《曲话》中也提出戏曲必须“重机趣”,“当以板腐为戒”,对悲剧创作要求能“抑圣为狂,寓哭于笑。”孔尚任借《桃花扇》中那个老赞礼之口道出了戏曲悲剧的特点:"演得快意,演得伤心,无端笑哈哈,不觉泪纷纷。”这都充分表明快感在悲剧演出效果中的突出地位。原其初心,无非使观众高高兴兴地看戏,又高高兴兴地离去,使观众既要带着“超脱”感,轻松愉快地“旁观”人生的搬演,又要不知不觉的从中得到感情上的陶冶和净化。因此,如前所述,传统戏曲悲剧中从来就不排斥喜剧性因素的加入,相反,而是依喜剧手段的运用以收到更强烈的演出效果。
加上历史的原因,在过去的时代里,演戏总是在逢年过节,迎神报赛,结婚、堂会、请客等喜庆节日的时候。死人一般是不演戏的。因此,演出剧目(尤其是悲剧^让了看了太痛苦,就未免扫兴。终如李渔《风箏误》终场诗所表白的:“何事将钱买哭声?反令变喜为悲咽。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这样,演剧竟以博取观众快感为最佳效果了。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习惯,即使悲剧也要求热闹和给人快感,即使悲剧创作,也特别重视“机趣”和“科诨”的作用:必要时甚至“悲剧喜唱”,“抑圣为狂,寓哭于笑”在所不惜,以引起最大程度的快感。
在有的悲剧中,安排一些武打、杂技、舞蹈及生活性细节场面,例如《白蛇传》“水斗"、“盗草”中的武打场面,舞台上十分精彩热闹,观众往往为演员的绝技(如打出手,变脸)惊叹不已。以上这些与中心情节并无特别密切关系,长短增删,可视演员技艺和演出场地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在整本戏演出中已成必不可少的传统习惯。
在悲剧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往往引起观众强烈的“痛感”,而悲剧的喜剧结局则带来无比的快意,因而给予这种“痛感”以补偿。焦循曾生动地记述了当时观众观看悲剧《清风亭》的热烈情绪:“其始无不切凿,既而无不大快。饶鼓既歇,相视肃然,罔有戏色。归而称悦,浃旬未已。”又观看《赛琵琶》秦香莲审问陈世美时》忽聆此快,真久病顿苏,奇痒得搔,心融意畅,莫可名言,《琵琶记》无此也。”这种感受,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也有介绍,书中记载他的观众常说:“我们花钱听个戏,目的是为找乐子来。……到了剧终,总想看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把刚才满腹的愤慨不平,都可以发泄出来,回家睡觉也能安甜。”这都说明了善恶赏罚在道德感情上引起的强烈快感。
传统戏曲悲剧强调艺术的快感美是有其根源的。我国戏曲艺术一直比较重视戏剧的快感作用。常见的“寓教于乐”的说法,便是强调让观众在对艺术的快乐享受中得到教益。人们喜欢说戏者“戏”也,就包含戏拟、游戏、玩笑的意思。因此,无论是喜剧、正剧,还是悲剧,都要给观众快乐。李渔在《曲话》中也提出戏曲必须“重机趣”,“当以板腐为戒”,对悲剧创作要求能“抑圣为狂,寓哭于笑。”孔尚任借《桃花扇》中那个老赞礼之口道出了戏曲悲剧的特点:"演得快意,演得伤心,无端笑哈哈,不觉泪纷纷。”这都充分表明快感在悲剧演出效果中的突出地位。原其初心,无非使观众高高兴兴地看戏,又高高兴兴地离去,使观众既要带着“超脱”感,轻松愉快地“旁观”人生的搬演,又要不知不觉的从中得到感情上的陶冶和净化。因此,如前所述,传统戏曲悲剧中从来就不排斥喜剧性因素的加入,相反,而是依喜剧手段的运用以收到更强烈的演出效果。
加上历史的原因,在过去的时代里,演戏总是在逢年过节,迎神报赛,结婚、堂会、请客等喜庆节日的时候。死人一般是不演戏的。因此,演出剧目(尤其是悲剧^让了看了太痛苦,就未免扫兴。终如李渔《风箏误》终场诗所表白的:“何事将钱买哭声?反令变喜为悲咽。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这样,演剧竟以博取观众快感为最佳效果了。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习惯,即使悲剧也要求热闹和给人快感,即使悲剧创作,也特别重视“机趣”和“科诨”的作用:必要时甚至“悲剧喜唱”,“抑圣为狂,寓哭于笑”在所不惜,以引起最大程度的快感。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