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可能性”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学论文
作者:杜艳玲来源:原创日期:2012-04-18人气:994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六七十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首先,结合所教知识点想象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有一天,鸡妈妈哭哭啼啼地来到向法官这里告状:我的蛋宝宝被邻居大鸭偷走整了容貌!我认不出来了。请求法官主持公道,把孩子还给我!
然后,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去解决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帮鸡妈妈认出她的蛋宝宝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鸡妈妈。
接着,增加困难,设计问题。这时候,我出了个难题:化了妆的蛋,两个一模一样的蛋该怎样区分呢?有个淘气的孩子说:“等蛋孵出来呗!”“哎呀,对啊!你太聪明了!”
最后,刨根问底,解决所学知识点的难点问题。接着这个问题,我又赶紧追问:为什么要等它孵出来呢?“因为鸡蛋孵出来的是小鸡!”“好,我们一起来给鸡妈妈当律师,帮小鸡找到自己真正的妈妈吧!”接着,为了引出课题,我说:“鸭妈妈在法庭上对大象法官说它的鸭蛋也可能孵出小鸡来呀!”
反馈学习效果,再次激起学习高潮。一阵哄堂大笑之后,只听见“鸡蛋孵出来的一定是小鸡,不可能是小鸭的!”这时候,我及时总结:对!你用的一个词语非常好!“一定”,就是只有这一种情况发生,不会有第二种情况的发生。那么,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像这样的情况吗?比如:把鸡蛋用力摔到地上,一定会摔碎的。冬天一定比夏天冷。姐姐一定比我大。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效用,解决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更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的有效手段。
1、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形并茂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统计的可能性”时,教师只用语言叙述小故事,是不能够完全解决孩子们内心的需求,更不能声情并茂地展示出故事内容的。
此时,必须借助于多媒体的作用,把小故事里面涉及到的部分内容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让孩子们更加愿意参与到其中!
2、一年级学生面前,有效利用多媒体可以超过语言叙述的效果。我把两个化妆的完全一样的蛋,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孩子们兴趣更浓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这是语言叙述所达不到的效果。
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当动画展示到小鸡和小鸭被孵出来的那一刻,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左边的是鸡蛋!
3、抓住时机,利用多媒体的操作让孩子紧紧跟随着学习的节奏。(定格)此时,大象法官宣判:a、可能是你偷走了鸡妈妈的蛋宝宝,所以你被捕了!b、一定是你偷走了鸡妈妈的蛋宝宝,所以你被捕了!请同学们猜猜:哪句话是大法官说的?
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故事内容,更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最终,鸡妈妈抱着小鸡的那一刻,孩子们又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4、再次利用多媒体的声形并茂,解决知识的迁移。
图像立刻又回到了两个被化妆成完全一样的两个蛋的画面。两个蛋宝宝都都说自己是鸡妈妈的宝宝,并且跳跃着要让鸡妈妈抱,还不停地绕着鸡妈妈跑,根本分不出哪个才是刚才左边的那个蛋了……
此时老师问:鸡妈妈从这两个蛋里随便抱起了一个蛋,她会对法官说:
a、这个蛋宝宝一定是我的。
b、这个蛋宝宝可能是我的。
请同学们选择鸡妈妈应该怎样说?接下来,展示两种情况:一种是鸡妈妈抱对了,一种是抱错了。也就是说,会有两种情况发生。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叫有两种情况发生。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可能”来叙述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解决了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效地利用了多媒体,充分发挥了它的时效性。
三、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培养思维品质。
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哪些事情是可能会发生的。然后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别说说,为什么可能发生或是一定会发生。
通过观察图像、小组分析等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什么情况是可能会发生的,什么情况是一定会发生的。找些图片,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成可能发生的和一定发生的两类,对两个概念进行更深入地理解。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通过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思维策略的运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了,能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初步的心理监控了。和以往的学习状况相比,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思维也比以前敏捷了,就连后进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
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比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迷宫寻宝”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鸡妈妈,大家当导游,到鸭妈妈的迷宫城堡救小鸡。这一场景,激发了孩子们的正义感,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美丽的城堡,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我及时把城堡内所涉及的机关,告诉了他们,并嘱咐一定要小心谨慎!机关就是一道道的问题,让孩子们帮助鸡妈妈判断是可能发生还是一定发生的情况。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程。我们应该不断分析、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和途径,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素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养成积极钻研、探索和创造的数学学习习惯。尽量做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首先,结合所教知识点想象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有一天,鸡妈妈哭哭啼啼地来到向法官这里告状:我的蛋宝宝被邻居大鸭偷走整了容貌!我认不出来了。请求法官主持公道,把孩子还给我!
然后,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去解决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帮鸡妈妈认出她的蛋宝宝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鸡妈妈。
接着,增加困难,设计问题。这时候,我出了个难题:化了妆的蛋,两个一模一样的蛋该怎样区分呢?有个淘气的孩子说:“等蛋孵出来呗!”“哎呀,对啊!你太聪明了!”
最后,刨根问底,解决所学知识点的难点问题。接着这个问题,我又赶紧追问:为什么要等它孵出来呢?“因为鸡蛋孵出来的是小鸡!”“好,我们一起来给鸡妈妈当律师,帮小鸡找到自己真正的妈妈吧!”接着,为了引出课题,我说:“鸭妈妈在法庭上对大象法官说它的鸭蛋也可能孵出小鸡来呀!”
反馈学习效果,再次激起学习高潮。一阵哄堂大笑之后,只听见“鸡蛋孵出来的一定是小鸡,不可能是小鸭的!”这时候,我及时总结:对!你用的一个词语非常好!“一定”,就是只有这一种情况发生,不会有第二种情况的发生。那么,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像这样的情况吗?比如:把鸡蛋用力摔到地上,一定会摔碎的。冬天一定比夏天冷。姐姐一定比我大。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效用,解决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更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的有效手段。
1、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形并茂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统计的可能性”时,教师只用语言叙述小故事,是不能够完全解决孩子们内心的需求,更不能声情并茂地展示出故事内容的。
此时,必须借助于多媒体的作用,把小故事里面涉及到的部分内容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让孩子们更加愿意参与到其中!
2、一年级学生面前,有效利用多媒体可以超过语言叙述的效果。我把两个化妆的完全一样的蛋,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孩子们兴趣更浓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这是语言叙述所达不到的效果。
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当动画展示到小鸡和小鸭被孵出来的那一刻,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左边的是鸡蛋!
3、抓住时机,利用多媒体的操作让孩子紧紧跟随着学习的节奏。(定格)此时,大象法官宣判:a、可能是你偷走了鸡妈妈的蛋宝宝,所以你被捕了!b、一定是你偷走了鸡妈妈的蛋宝宝,所以你被捕了!请同学们猜猜:哪句话是大法官说的?
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故事内容,更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最终,鸡妈妈抱着小鸡的那一刻,孩子们又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4、再次利用多媒体的声形并茂,解决知识的迁移。
图像立刻又回到了两个被化妆成完全一样的两个蛋的画面。两个蛋宝宝都都说自己是鸡妈妈的宝宝,并且跳跃着要让鸡妈妈抱,还不停地绕着鸡妈妈跑,根本分不出哪个才是刚才左边的那个蛋了……
此时老师问:鸡妈妈从这两个蛋里随便抱起了一个蛋,她会对法官说:
a、这个蛋宝宝一定是我的。
b、这个蛋宝宝可能是我的。
请同学们选择鸡妈妈应该怎样说?接下来,展示两种情况:一种是鸡妈妈抱对了,一种是抱错了。也就是说,会有两种情况发生。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叫有两种情况发生。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可能”来叙述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解决了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效地利用了多媒体,充分发挥了它的时效性。
三、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培养思维品质。
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哪些事情是可能会发生的。然后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别说说,为什么可能发生或是一定会发生。
通过观察图像、小组分析等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什么情况是可能会发生的,什么情况是一定会发生的。找些图片,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成可能发生的和一定发生的两类,对两个概念进行更深入地理解。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通过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思维策略的运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了,能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初步的心理监控了。和以往的学习状况相比,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思维也比以前敏捷了,就连后进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
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比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迷宫寻宝”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鸡妈妈,大家当导游,到鸭妈妈的迷宫城堡救小鸡。这一场景,激发了孩子们的正义感,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美丽的城堡,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我及时把城堡内所涉及的机关,告诉了他们,并嘱咐一定要小心谨慎!机关就是一道道的问题,让孩子们帮助鸡妈妈判断是可能发生还是一定发生的情况。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程。我们应该不断分析、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和途径,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素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养成积极钻研、探索和创造的数学学习习惯。尽量做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