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小说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文学论文
作者:翟朋来源:原创日期:2012-04-19人气:1202
老舍小说的情节和人物,虽然并不都是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但都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有一种怆凉、哀婉、无可奈何的压抑。《离婚》中的老李是个大学毕业生,当上了每月能挣百十来块钱的北平某财政所的科员,吃喝不愁,可别人混得兴高采烈,他却寂寞无聊。带着太太和孩子逛市场,老李会顾忌拉洋车的讪笑,看见太太少见多怪的模样,心中便涌上“刘姥姥入大观园”的恐怖;他早已决心与太太离婚,可一直到故事终了,他却没有迈出一步,因为他不能首先超越自己。
《骆驼祥子》是老舍最著名的小说。祥子的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是老舍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的生动体现。祥子悲剧性的人生经历凝聚着一个不公道的社会与一个被压迫者不可调和的尖锐冲突。祥子原是善良、纯朴的个体劳动者,他恭卑谦和,富有同情心。他生活的唯一目标是自己买上一辆车,似乎当上了车子的主人也就当上了生活的主人。祥子的梦幻破灭了,他断了生活的意志的缆绳,一任破碎的生命的小舟,在人海的狂潮中自沉自灭,沉沦后的祥子是丑陋可怕的。他歇斯底里地向摧残他的那个社会进行疯狂地报复。因此,他才能在作品中发出“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可是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的痛心疾首的议论。
二
老舍小说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源于老舍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由于老舍的生活经历和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老舍生于北京城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这些给他创作的选材和命意以深刻的影响。经过“五四”文学革命的洗礼,老舍的这种朴素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就自觉地转化为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使他自觉地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他与同时代的作家一样“对一切负着责任:前五百年,后五百年,全属他们管。”20年代初,老舍曾接受洗礼,加入了基督教,幻想通过宗教工作,把人们引向“大同主义”。随着阅历的增长,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越发强烈,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加自觉,当他受英国文学的影响走上作家之路时,便把他的笔指向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他要用他的笔、他的作品去“反抗那压迫人的个人和国家”。老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的创作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围绕一个基本核心:“文艺应当表现现实,揭示自然与人生的奥秘。”
三
老舍很善于也很技巧地用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组织作品激烈的矛盾冲突,在激烈的矛盾冲突的漩涡中使人物的性格、心理得到全面充分的展现。《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就是这样。他软弱而又清醒,充满热情而又怠于行动,老舍把他的性格发展始终置于彼此不能合一的两难之境中,无法弃绝的国民责任和无法摆脱的家庭义务:为国尽忠,不仅要抛弃家庭,还有牺牲的危险:守家尽孝,又与他所受的教育和良心发生悖离。当民族斗争的烈火燃烧整个北平城,也燃烧他那个小羊圈胡同时,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只能如同其他浑浑噩噩的市民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感叹的:“我简直是个妇人,不是男子汉。”其内心所受的痛苦和煎熬就可想而知了。
四
庄子说:“真悲无声而哀”(《渔父篇》)。虽然老舍的作品都用了一种喜剧的形式表现为幽默。但老舍的幽默并非冷嘲热讽,而是“使人咂摸着人情世态,含泪或微笑着去作沉思”。老舍用令人发笑的手法表现的却是或带有悲剧性的故事。他能站在人类文化的至高点上,审视本民族自身的缺欠与独特价值。带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通过人物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去批判落后国民性和传统文化中落后消极的方面,揭露和刺痛同胞的疮疤,表现了老舍对我们伟大民族和丰韵传统文化的挚爱和忧虑。因此,我们欣赏老舍的幽默时,不可忽视其作品的最终美学价值在于那深沉而隽永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
《骆驼祥子》是老舍最著名的小说。祥子的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是老舍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的生动体现。祥子悲剧性的人生经历凝聚着一个不公道的社会与一个被压迫者不可调和的尖锐冲突。祥子原是善良、纯朴的个体劳动者,他恭卑谦和,富有同情心。他生活的唯一目标是自己买上一辆车,似乎当上了车子的主人也就当上了生活的主人。祥子的梦幻破灭了,他断了生活的意志的缆绳,一任破碎的生命的小舟,在人海的狂潮中自沉自灭,沉沦后的祥子是丑陋可怕的。他歇斯底里地向摧残他的那个社会进行疯狂地报复。因此,他才能在作品中发出“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可是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的痛心疾首的议论。
二
老舍小说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源于老舍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由于老舍的生活经历和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老舍生于北京城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这些给他创作的选材和命意以深刻的影响。经过“五四”文学革命的洗礼,老舍的这种朴素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就自觉地转化为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使他自觉地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他与同时代的作家一样“对一切负着责任:前五百年,后五百年,全属他们管。”20年代初,老舍曾接受洗礼,加入了基督教,幻想通过宗教工作,把人们引向“大同主义”。随着阅历的增长,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越发强烈,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加自觉,当他受英国文学的影响走上作家之路时,便把他的笔指向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他要用他的笔、他的作品去“反抗那压迫人的个人和国家”。老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的创作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围绕一个基本核心:“文艺应当表现现实,揭示自然与人生的奥秘。”
三
老舍很善于也很技巧地用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组织作品激烈的矛盾冲突,在激烈的矛盾冲突的漩涡中使人物的性格、心理得到全面充分的展现。《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就是这样。他软弱而又清醒,充满热情而又怠于行动,老舍把他的性格发展始终置于彼此不能合一的两难之境中,无法弃绝的国民责任和无法摆脱的家庭义务:为国尽忠,不仅要抛弃家庭,还有牺牲的危险:守家尽孝,又与他所受的教育和良心发生悖离。当民族斗争的烈火燃烧整个北平城,也燃烧他那个小羊圈胡同时,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只能如同其他浑浑噩噩的市民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感叹的:“我简直是个妇人,不是男子汉。”其内心所受的痛苦和煎熬就可想而知了。
四
庄子说:“真悲无声而哀”(《渔父篇》)。虽然老舍的作品都用了一种喜剧的形式表现为幽默。但老舍的幽默并非冷嘲热讽,而是“使人咂摸着人情世态,含泪或微笑着去作沉思”。老舍用令人发笑的手法表现的却是或带有悲剧性的故事。他能站在人类文化的至高点上,审视本民族自身的缺欠与独特价值。带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通过人物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去批判落后国民性和传统文化中落后消极的方面,揭露和刺痛同胞的疮疤,表现了老舍对我们伟大民族和丰韵传统文化的挚爱和忧虑。因此,我们欣赏老舍的幽默时,不可忽视其作品的最终美学价值在于那深沉而隽永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