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阅读材料的教学价值-教学论文
作者:杨秀根来源:原创日期:2012-05-10人气:1578
浙教版初中数学义务教育教材,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在阅读材料中,提供了较多供学生思考、讨论的素材,精心设计阅读材料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材料的素材,认真组织学生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阅读材料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打开世界数学发展的史册,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进程起过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如七上第10页阅读材料——“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中,我国在数的发展史上有辉煌的成就。中国古代的算筹计数法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我国还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早在西汉初年,人们就用红色算筹来记收入的钱数,用黑色算筹来记支出的钱数。在我国著名的数学书《九章算术》中,明确提出了“正负术”,使得中国数学早在西方千年之前,就能对正负数运算自如。
又如七下第131页阅读材料——“杨辉三角和两数和的乘方”中,将两数和的乘方计算结果中多项式各项系数表,类似于这样的系数表,在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中已有记载,在欧洲,法国数学家帕斯卡直到1654年才发现了这一规律。这比我国数学家杨辉的记载迟了近400年,比北宋时期数学家贾宪的发现迟了500多年。
二、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有些阅读材料,给我们提供了数学史上中外数学家们对数学研究的的执著精神,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如七上第68页阅读材料——“神奇的π”,在日常应用中,大多数人只需要知道的前4位小数值就足够了,然而数学家对的值的研究却经历了许多世纪,从公元前1700年的埃及人使用π的圆周率开始,先后有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杰出的数学家263年的刘徽和460年的祖冲之,1609年的德过数学家卢道夫,1655年的英国数学家瓦里斯,德过数学家莱布尼兹,1873年的英国数学家詹克斯等,对π的值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现在人们对π的研究还将继续。
又如八下第82页阅读材料——“费马和他的猜想”,大约1637年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一个命题:方程xn+yn=zn(n>2)没有正整数解。历史上称它为费马大定理。它的真正的证明经历了许多数学家及数学爱好者300多年的不懈努力。直到1994年9月才由英国数学家怀尔斯与他的学生泰勒完美地完成了费马大定理的证明。
三、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材料中,有几个启发性强、思维密度大、思维要求高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问题,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如七下第91页阅读材料——“《九章算术》中的方程”,根据所给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设三个未知数后,由题意可列出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怎么办呢?同学门经过认真思考、讨论,一方面深深地被古代数学家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另一方面,同样可以运用刚刚学过的“消元”法,将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二远一次方程组,再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得解。由此同学们认识到,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也是“消元”,即
四、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结合学生普遍喜欢上电脑课的实际情况,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涉及计算机应用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上机操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认知工具和更能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使学生在探究上更主动,更深刻,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如七上第178页阅读材料——“初识几何画板”,学生通过上机操作,亲身体验,初步掌握了“几何画板”软件的主要功能,探索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九上第38页阅读材料——“用计算机画二次函数的图象”,也用到了“几何画板”软件。在学习描点法画二次函数图象时,许多同学普遍反映出画不好,甚至不想画的情绪,现在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可以轻松地画出任意一个二次函数图象,无不流露出成功的喜悦,再根据提示,调整图象,观察动态二次函数图象的变化,进一步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又如八上第81页阅读材料——“利用计算机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介绍常见的Excel软件不仅可以进行数据的排序和制作统计图,还可以很方便的求出一批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只要单击各自的函数名“AVERAGE”、“MEDIAN”、“MODE”即可。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又提高了信息技术水平,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五、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特别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些阅读材料,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的事实,力图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七下第44页阅读材料——“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从蝙蝠等动物的体形,枫叶、菊花等植物的部分形体,再到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我国宏伟的古建筑天坛,印度著名建筑泰姬陵等,轴对称现象到处可见,轴对称知识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
又如九上第80页阅读材料——“生活离不开圆”,车轮设计成圆形,是因为圆周上的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锅碗杯、自来水管等都做成圆柱形,是因为圆柱形容器的容积最大;有的拱形门和屋顶做成半圆形,是因为圆形建筑的抗压能力强;圆常被用来绘制各种美丽的图案是因为圆给人以和谐、匀称的观感,是一种很美的图形等。
总之,尽管阅读材料还处于教师不讲、中考不考的状况,但作为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还是可以考虑一下如何在阅读材料中带给学生一份“精神大餐”,也不必害怕学生会消化不良和影响中考,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打开世界数学发展的史册,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进程起过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如七上第10页阅读材料——“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中,我国在数的发展史上有辉煌的成就。中国古代的算筹计数法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我国还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早在西汉初年,人们就用红色算筹来记收入的钱数,用黑色算筹来记支出的钱数。在我国著名的数学书《九章算术》中,明确提出了“正负术”,使得中国数学早在西方千年之前,就能对正负数运算自如。
又如七下第131页阅读材料——“杨辉三角和两数和的乘方”中,将两数和的乘方计算结果中多项式各项系数表,类似于这样的系数表,在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中已有记载,在欧洲,法国数学家帕斯卡直到1654年才发现了这一规律。这比我国数学家杨辉的记载迟了近400年,比北宋时期数学家贾宪的发现迟了500多年。
二、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有些阅读材料,给我们提供了数学史上中外数学家们对数学研究的的执著精神,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如七上第68页阅读材料——“神奇的π”,在日常应用中,大多数人只需要知道的前4位小数值就足够了,然而数学家对的值的研究却经历了许多世纪,从公元前1700年的埃及人使用π的圆周率开始,先后有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杰出的数学家263年的刘徽和460年的祖冲之,1609年的德过数学家卢道夫,1655年的英国数学家瓦里斯,德过数学家莱布尼兹,1873年的英国数学家詹克斯等,对π的值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现在人们对π的研究还将继续。
又如八下第82页阅读材料——“费马和他的猜想”,大约1637年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一个命题:方程xn+yn=zn(n>2)没有正整数解。历史上称它为费马大定理。它的真正的证明经历了许多数学家及数学爱好者300多年的不懈努力。直到1994年9月才由英国数学家怀尔斯与他的学生泰勒完美地完成了费马大定理的证明。
三、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材料中,有几个启发性强、思维密度大、思维要求高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问题,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如七下第91页阅读材料——“《九章算术》中的方程”,根据所给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设三个未知数后,由题意可列出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怎么办呢?同学门经过认真思考、讨论,一方面深深地被古代数学家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另一方面,同样可以运用刚刚学过的“消元”法,将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二远一次方程组,再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得解。由此同学们认识到,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也是“消元”,即
四、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结合学生普遍喜欢上电脑课的实际情况,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涉及计算机应用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上机操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认知工具和更能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使学生在探究上更主动,更深刻,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如七上第178页阅读材料——“初识几何画板”,学生通过上机操作,亲身体验,初步掌握了“几何画板”软件的主要功能,探索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九上第38页阅读材料——“用计算机画二次函数的图象”,也用到了“几何画板”软件。在学习描点法画二次函数图象时,许多同学普遍反映出画不好,甚至不想画的情绪,现在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可以轻松地画出任意一个二次函数图象,无不流露出成功的喜悦,再根据提示,调整图象,观察动态二次函数图象的变化,进一步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又如八上第81页阅读材料——“利用计算机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介绍常见的Excel软件不仅可以进行数据的排序和制作统计图,还可以很方便的求出一批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只要单击各自的函数名“AVERAGE”、“MEDIAN”、“MODE”即可。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又提高了信息技术水平,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五、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特别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些阅读材料,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的事实,力图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七下第44页阅读材料——“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从蝙蝠等动物的体形,枫叶、菊花等植物的部分形体,再到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我国宏伟的古建筑天坛,印度著名建筑泰姬陵等,轴对称现象到处可见,轴对称知识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
又如九上第80页阅读材料——“生活离不开圆”,车轮设计成圆形,是因为圆周上的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锅碗杯、自来水管等都做成圆柱形,是因为圆柱形容器的容积最大;有的拱形门和屋顶做成半圆形,是因为圆形建筑的抗压能力强;圆常被用来绘制各种美丽的图案是因为圆给人以和谐、匀称的观感,是一种很美的图形等。
总之,尽管阅读材料还处于教师不讲、中考不考的状况,但作为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还是可以考虑一下如何在阅读材料中带给学生一份“精神大餐”,也不必害怕学生会消化不良和影响中考,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