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思考-教育论文
作者:彭艳来源:原创日期:2012-05-14人气:994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是令人欣慰的,但发展中也表现出许多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并没有真正显示出来,特色不是整体优势,而是局部优势。特色是“你无我有,你弱我强,你强我特强”的生动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不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不准。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尚未能够明确地区分开来,但高专显然更愿意姓“高”而不是姓“职”。高专生享有传统的种种优待,如农转非,户口可以迁到学校所在地,享受公费医疗等大学生待遇,毕业生具有干部身份,而高职都没有;高专招生由国家给补贴,高职也没有,这样高职的学费还要高出高专一大块,被人归纳为“三无一高”,当然很难吸引生源了。
2.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特色。因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升格和原来的成人高校改制而来,因而在专业设置上有两种倾向,一是把本科专业照搬过来,将课程压缩一下,按照学科体系的模式构建专业,强调专业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没有高职特色;二是将原来的中专专业搬过来,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教法还是原来的教法,培养的人才只是带了“高等职业教育”帽子的中等技能人才。当前,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课程模式是传统的以学术和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其教学观本质上是属于知识本位的。
3.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多数高等职业院校是在原来的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部分中专通过改名或合并升格,仓促上马,或者是在普通高校通过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派生而来,由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对职业教育缺乏经验,加之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够,许多学校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有的学校甚至只是把它作为本科教育的压缩或是作为专科教育的变形,对理论教学重视有余,而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没有摆脱学科教育的模式,学生动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会行业分工对技术人才的要求,缺少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
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一些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才是高层次的教育,由于这种错误观念的存在给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宣传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现状,宣传我国经济建设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特别是要使人们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是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引入竞争机制,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教育部提出“要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方面军,也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吸引民间多元投资,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就应当创造一个对所有高职院校而言都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竞争机制的引入,将有利于提高各院校的办学活力,有利于各院校明确定位、形成学校特色。国际比较的经验正说明了这一点:“特别是二战以后,美国的大学把欧洲的大学远远甩在后面,成了全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主要原因就在于,欧洲国家的政府对大学的严格的管制导致大学之间缺少竞争,而美国实行的是高度竞争的大学体制。”
3.突出“双师型”师资特色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建设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学院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特色所在,一所高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不能没有学术和技术“双高”的名师和知名专家,学者。师资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一个良好的培养、选拔、引进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坚持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各高等职业学校可建立一个大的兼职教师数据库,汇集大批学校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教师的资料,为学校提供足够的教师资源,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保证。
1.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不准。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尚未能够明确地区分开来,但高专显然更愿意姓“高”而不是姓“职”。高专生享有传统的种种优待,如农转非,户口可以迁到学校所在地,享受公费医疗等大学生待遇,毕业生具有干部身份,而高职都没有;高专招生由国家给补贴,高职也没有,这样高职的学费还要高出高专一大块,被人归纳为“三无一高”,当然很难吸引生源了。
2.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特色。因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升格和原来的成人高校改制而来,因而在专业设置上有两种倾向,一是把本科专业照搬过来,将课程压缩一下,按照学科体系的模式构建专业,强调专业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没有高职特色;二是将原来的中专专业搬过来,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教法还是原来的教法,培养的人才只是带了“高等职业教育”帽子的中等技能人才。当前,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课程模式是传统的以学术和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其教学观本质上是属于知识本位的。
3.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多数高等职业院校是在原来的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部分中专通过改名或合并升格,仓促上马,或者是在普通高校通过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派生而来,由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对职业教育缺乏经验,加之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够,许多学校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有的学校甚至只是把它作为本科教育的压缩或是作为专科教育的变形,对理论教学重视有余,而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没有摆脱学科教育的模式,学生动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会行业分工对技术人才的要求,缺少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
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一些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才是高层次的教育,由于这种错误观念的存在给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宣传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现状,宣传我国经济建设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特别是要使人们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是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引入竞争机制,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教育部提出“要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方面军,也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吸引民间多元投资,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就应当创造一个对所有高职院校而言都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竞争机制的引入,将有利于提高各院校的办学活力,有利于各院校明确定位、形成学校特色。国际比较的经验正说明了这一点:“特别是二战以后,美国的大学把欧洲的大学远远甩在后面,成了全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主要原因就在于,欧洲国家的政府对大学的严格的管制导致大学之间缺少竞争,而美国实行的是高度竞争的大学体制。”
3.突出“双师型”师资特色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建设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学院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特色所在,一所高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不能没有学术和技术“双高”的名师和知名专家,学者。师资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一个良好的培养、选拔、引进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坚持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各高等职业学校可建立一个大的兼职教师数据库,汇集大批学校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教师的资料,为学校提供足够的教师资源,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保证。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