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论文
作者:鲍景华来源:日期:2012-05-15人气:1356
教师对物理习题的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习题的教学是渗透在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和实验教学之中,使整个物理知识达到全面地统一。但是,学生往往对习题课并不是很重视,单纯为练题而练题,进而降低了习题的有效性,达不到练题的真正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习题上要把握住适度,系统指导学生练题,提高每道题的有效性。同时,在练习设计中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培养发散思维的习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随堂练习能起到巩固知识、强化技能、拓展提升的作用。有效高质的课堂练习,有利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益,但我们不能随意的使用,在练习的布置和讲评上要注意几个方面:1、目的性与针对性相结合。2、趣味性与开放性相结合。3、层次性与整体性相结合。4、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5、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结合。
一、课堂练习内容新颖,层次分明
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课堂练习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好奇心,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做,喜欢钻,自主地动脑筋探索解题技巧,愉快地寻求解题步骤,从而焕发起更高的求知欲,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选择基本的一类进行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堂练习具有生活实用性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练习的设计中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物理融为一体,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身边,从而使他们对学习物理更感兴趣。
三、课堂练习要保证时间,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45分钟教师不能从头讲到尾,这样学生学习会感觉很累。如果教师安排10到15分钟的练习,效果会比较好。一堂好的课巩固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练习可以在复习旧知的时候安排,也可以安排在讲课的时候,还可以在讲课结束以后安排。练习要精心设计并选择一些典型例题,并让学生当堂检测。从练习中可以反映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效果,从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及时地进行矫正教学。
四、设置疑问,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选编一些典型题发给学生,每道题都提出要求、规定范围,正确引导,及时总结。如在讲授《阿基米德定律》一节课时,教师应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①当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密度液体之中,决定浮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②当体积不同的物体浸没在同一密度液体之中,决定浮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③当同一物体浸没在同一液体的不同深处,浮力大小变化如何?④当一物体在逐渐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浮力大小如何变化?
问题提完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这时教师紧紧抓住阿基米德定律及公式,从物体浸入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两个关键因素出发,借助投影的直观形象,将各种情况板书对比、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阿基米德定律的内涵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让学生彻底明确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五、强化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和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主要包括题型变换、条件变换二种形式。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经过思考,把原题变成保持原知识点不变的题。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变化发散思维。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练习,阶梯性变化的训练,不但可以复习相关的概念和规律,而且带可以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变通性。
一题多问主要有:一题多问型,一带几连带性,题组等形式,这是拓宽思路的先导,也是引水入田的渠道。使设问逐渐加深,引导思维逐渐深化,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一题多问,带领学生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则可发展学生的思维广阔性,从而真正理解了基本知识。
六、课堂练习注重创新性和开放性
由于创新活动有赖于学生的个体心理过程的充分展开,所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心理途径之一。现行教学中,一味强调“书上写的”和“教师说的”作为课堂练习“标准答案”凡此种种,都不是自由,那是书云亦云,师云亦云的守旧行为,谈不上课堂练习的创新性和开放性。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提高学生的课堂自由度,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解题思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针对优生,课堂练习除了要有基础练习,还必须要有拓展性学习,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练习的设计可以是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问题方法不统一,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能从不同方向去夺取最佳的习题策略。
七、实验教学注重操作练习
陶行知先生说:“人生有二宝,双手和大脑。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又用脑,才是开天辟地大好佬。”这里所说的“用脑”,就是指一个人的心智心理过程;这里所说的“用手”就是指一个人的操作心理过程。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操作心理过程主要表现为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实验、探索和研究等活动。
例如:①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解题,探索问题、验证假设;②想方设法变演示实验为随堂学生实验,像电压表、电流表反接了,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待学生争论一番后,让学生用随堂实验进行验证;③编制一些有趣味性和有创意的课外小实验、家庭实验及小制作、小发明活动;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逐渐培养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的良好习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相互质疑、释疑,阐述自己的观点,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及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八、布置课外练习,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结合课堂教学布置一定的课外练习,并要求按时完成,保质保量。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必定会遇到一些问题,他们自然会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会提出更多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会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物理科学的欲望,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这种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同学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
九、优化作业的检查和评价功能
充分发挥作业的检查导向,激励的功能,加强教师指导性评价功能,教师评,自己有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依据不同内容及学生个体差异作业时间,也有所不同,但最少也得10分钟。
在课堂教学中的随堂练习不只是有新的习题还应包括无形方法,思维训练,起码一堂好课应是有形与无形的统一结合,使学生从中既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各种能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练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培养发散思维的习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随堂练习能起到巩固知识、强化技能、拓展提升的作用。有效高质的课堂练习,有利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益,但我们不能随意的使用,在练习的布置和讲评上要注意几个方面:1、目的性与针对性相结合。2、趣味性与开放性相结合。3、层次性与整体性相结合。4、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5、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结合。
一、课堂练习内容新颖,层次分明
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课堂练习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好奇心,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做,喜欢钻,自主地动脑筋探索解题技巧,愉快地寻求解题步骤,从而焕发起更高的求知欲,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选择基本的一类进行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堂练习具有生活实用性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练习的设计中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物理融为一体,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身边,从而使他们对学习物理更感兴趣。
三、课堂练习要保证时间,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45分钟教师不能从头讲到尾,这样学生学习会感觉很累。如果教师安排10到15分钟的练习,效果会比较好。一堂好的课巩固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练习可以在复习旧知的时候安排,也可以安排在讲课的时候,还可以在讲课结束以后安排。练习要精心设计并选择一些典型例题,并让学生当堂检测。从练习中可以反映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效果,从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及时地进行矫正教学。
四、设置疑问,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选编一些典型题发给学生,每道题都提出要求、规定范围,正确引导,及时总结。如在讲授《阿基米德定律》一节课时,教师应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①当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密度液体之中,决定浮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②当体积不同的物体浸没在同一密度液体之中,决定浮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③当同一物体浸没在同一液体的不同深处,浮力大小变化如何?④当一物体在逐渐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浮力大小如何变化?
问题提完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这时教师紧紧抓住阿基米德定律及公式,从物体浸入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两个关键因素出发,借助投影的直观形象,将各种情况板书对比、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阿基米德定律的内涵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让学生彻底明确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五、强化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和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主要包括题型变换、条件变换二种形式。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经过思考,把原题变成保持原知识点不变的题。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变化发散思维。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练习,阶梯性变化的训练,不但可以复习相关的概念和规律,而且带可以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变通性。
一题多问主要有:一题多问型,一带几连带性,题组等形式,这是拓宽思路的先导,也是引水入田的渠道。使设问逐渐加深,引导思维逐渐深化,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一题多问,带领学生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则可发展学生的思维广阔性,从而真正理解了基本知识。
六、课堂练习注重创新性和开放性
由于创新活动有赖于学生的个体心理过程的充分展开,所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心理途径之一。现行教学中,一味强调“书上写的”和“教师说的”作为课堂练习“标准答案”凡此种种,都不是自由,那是书云亦云,师云亦云的守旧行为,谈不上课堂练习的创新性和开放性。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提高学生的课堂自由度,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解题思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针对优生,课堂练习除了要有基础练习,还必须要有拓展性学习,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练习的设计可以是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问题方法不统一,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能从不同方向去夺取最佳的习题策略。
七、实验教学注重操作练习
陶行知先生说:“人生有二宝,双手和大脑。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又用脑,才是开天辟地大好佬。”这里所说的“用脑”,就是指一个人的心智心理过程;这里所说的“用手”就是指一个人的操作心理过程。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操作心理过程主要表现为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实验、探索和研究等活动。
例如:①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解题,探索问题、验证假设;②想方设法变演示实验为随堂学生实验,像电压表、电流表反接了,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待学生争论一番后,让学生用随堂实验进行验证;③编制一些有趣味性和有创意的课外小实验、家庭实验及小制作、小发明活动;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逐渐培养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的良好习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相互质疑、释疑,阐述自己的观点,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及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八、布置课外练习,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结合课堂教学布置一定的课外练习,并要求按时完成,保质保量。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必定会遇到一些问题,他们自然会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会提出更多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过来会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物理科学的欲望,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这种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同学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
九、优化作业的检查和评价功能
充分发挥作业的检查导向,激励的功能,加强教师指导性评价功能,教师评,自己有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依据不同内容及学生个体差异作业时间,也有所不同,但最少也得10分钟。
在课堂教学中的随堂练习不只是有新的习题还应包括无形方法,思维训练,起码一堂好课应是有形与无形的统一结合,使学生从中既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各种能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练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