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的点滴渗透-教育论文
作者:吴云来源:原创日期:2012-05-17人气:113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可以表达语言不能表达的感情和美。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和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不断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一、教育学生保持和发扬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作风
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比较优越,在家有父母娇惯,在外面也没吃过什么苦头。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而我校是属于“乡学型”师范院校,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和思想。我把学生喜欢的著名歌手韩红的歌作为切入点,上课时让大家欣赏、演唱她的歌,体验歌中的执著与百折不挠的精神,并介绍韩红的奋斗经历来引导学生。韩红长得不漂亮,没有什么背景,一度不被观众认可,但她凭借自己对歌唱事业的热爱,克服重重困难,自己写歌、唱歌,以执着的精神打动了每一位观众,最终成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位耀眼的明星。使学生懂得任何人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奋斗经历,而不只是“风光无限”。
二、教育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家乡,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
针对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我实施了了正面教育,选用了中国20、30年代的优秀爱国歌曲,如《松花江上》、《黄水谣》等,还运用多媒体播放抗战时的真实画面,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能从视觉、听觉上充分感受当亡国奴的痛苦和拥有独立主权的重要性,激发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通过演唱歌曲,都喜欢上了这些老歌。在课后我还让学生查找歌颂近些年祖国巨大变化的歌曲,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让学生渐渐意识到演唱形式是次要的,关键是通过作品感受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产生自豪感和使命感。
例如,我在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采取了如下方法。1."通过范唱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旋律美。2.在识谱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简洁有力的节拍中、挖掘出曲调中三连音和切分音的特殊节奏。3.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这首歌曲在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直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4.总结各个国家国歌的特点:都是运用鲜明的本国民族音乐语言,集中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教育学生唱歌时要明白“先要心里有,才能嘴上有”的道理,要求以情带声,用内心感情再创活生生的音乐形象,使学生在感知感受中"受到积极的情感教育。
三、教育学生坚持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
诚实守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学会做人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我选择了贴近生活的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主题歌,让同学欣赏、演唱,不仅了解了山西民歌音乐的丰富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总结电视剧中主人公的经商之道:“诚信”,激发学生作为山西人的自豪骄傲情感,并且要延续老一辈山西商人的精神财富。学生演唱主题歌曲《远情》时,从歌词中领悟到“要想做成事,先是学做人”的道理,从小事做起,做到言而有信,诚实、不撒谎,在学习上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耻下问”。
总之,在音乐教育中适当地贯穿德育思想,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修炼学生的师德,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师角色认同的不断升华。
一、教育学生保持和发扬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作风
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比较优越,在家有父母娇惯,在外面也没吃过什么苦头。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而我校是属于“乡学型”师范院校,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和思想。我把学生喜欢的著名歌手韩红的歌作为切入点,上课时让大家欣赏、演唱她的歌,体验歌中的执著与百折不挠的精神,并介绍韩红的奋斗经历来引导学生。韩红长得不漂亮,没有什么背景,一度不被观众认可,但她凭借自己对歌唱事业的热爱,克服重重困难,自己写歌、唱歌,以执着的精神打动了每一位观众,最终成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位耀眼的明星。使学生懂得任何人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奋斗经历,而不只是“风光无限”。
二、教育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家乡,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
针对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我实施了了正面教育,选用了中国20、30年代的优秀爱国歌曲,如《松花江上》、《黄水谣》等,还运用多媒体播放抗战时的真实画面,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能从视觉、听觉上充分感受当亡国奴的痛苦和拥有独立主权的重要性,激发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通过演唱歌曲,都喜欢上了这些老歌。在课后我还让学生查找歌颂近些年祖国巨大变化的歌曲,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让学生渐渐意识到演唱形式是次要的,关键是通过作品感受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产生自豪感和使命感。
例如,我在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采取了如下方法。1."通过范唱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旋律美。2.在识谱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简洁有力的节拍中、挖掘出曲调中三连音和切分音的特殊节奏。3.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这首歌曲在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直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4.总结各个国家国歌的特点:都是运用鲜明的本国民族音乐语言,集中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教育学生唱歌时要明白“先要心里有,才能嘴上有”的道理,要求以情带声,用内心感情再创活生生的音乐形象,使学生在感知感受中"受到积极的情感教育。
三、教育学生坚持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
诚实守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学会做人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我选择了贴近生活的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主题歌,让同学欣赏、演唱,不仅了解了山西民歌音乐的丰富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总结电视剧中主人公的经商之道:“诚信”,激发学生作为山西人的自豪骄傲情感,并且要延续老一辈山西商人的精神财富。学生演唱主题歌曲《远情》时,从歌词中领悟到“要想做成事,先是学做人”的道理,从小事做起,做到言而有信,诚实、不撒谎,在学习上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耻下问”。
总之,在音乐教育中适当地贯穿德育思想,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修炼学生的师德,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师角色认同的不断升华。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