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语词汇在汉语中使用的初步研究与总结-社科论文
作者:张敏来源:原创日期:2012-05-26人气:1298
从16世纪末开始,日本大量接触西方文化,在此之前主要是通过和中国的交流来学习。而此时,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明逐步为日本所接受。关于日语中“外来语”的定义:日语原来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日本人民通过学习中国汉字,逐渐将其转变为日本文字。汉语词汇在转化过程中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1阶段是“音译法”,如:日语中的“山”的发音是“YAMA”,于是就写成“雅馬”。这两种都可以表示“山”这个词汇。这样以来就显得非常麻烦,且难度极大。
第2阶段是“意译法”,如:把日语中的“雅馬”直接写成“山”,并把其作为日语词汇来使用,可是日语中“山”的发音不是“SHAN”,而是“YAMA”,于是,日本人就把“YAMA”的读法称为“训读”。和“训读”相对的就称为“音读”。还有的词汇在古代日本就不存在,因此就不存在“训读”,这样的词的读法就直接模仿汉语的发音,直接引用汉字的文字和意思。如:“判断”的读法和汉语的读法“PANDUAN”极其相似,日语汉字也写成“判断”。
第3阶段是“借用法”,日语词汇中“仮名”的“仮”不是真假的意思,而是“假借,借用”的意思。假名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前者是由汉语中的草书演化而来,后者是由楷书的部首演化而来。在现代日语中,平假名大多用来注音或者是用在格助词里,片假名主要是用在外来语和商号等。
关于日式汉语的特征,日本人民赋予了古老的汉语词汇新的意义:如“经济”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经世济民”的意思。现在,这个词被增加了“economy”的意思。
1、音译与意译同时存在。单词以汉字形式出现,翻译时根据汉字的读音来译:如:瓦斯―日本語(ガス)―原文(gas)
2、意译法。充分利用汉字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翻译新生事物。如“哲学”等
3、翻译的字数。一般是直接翻译一两个字到四个字,像五个字的如“流行性感冒”,其他的不多。
4、翻译词的读音。日语词汇中音读占大多数,特别是三个字以上的单词较多。如“所得税”等。训读的单词一般为两个字,如“取消”等。
5、利用音读和意译法创造出的日式汉语。如“瓦斯”(ガス)等。
二、日式词汇如何传入中国
日式词汇在汉语中的出现:近代中国遭受到了俄、日等列强的严重侵犯。中日甲午战争后,当时的维新派提出向日本学习的主张。他们不但翻译欧美书籍,还翻译了大量的日本书籍。不久,清政府向日本派出了13名留学生,这可能是近代中国最初的公费留日学生。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写到:“作为留学地点,日本有西洋所不能比的方便性:因为近,不但节约旅费,使大量派遣留学生成为可能,而且视察也较方便。无论是语言还是风俗习惯,日本都与我国接近,模仿起来容易。西洋的书太过深奥,难得要领,而日本人已经为我们做好了这方面的取舍。如果想更加详细地获得知识,也可以再远渡重洋”。于是清政府就接受了这个意见,并且制定了《留学毕业生奖励规定》,从而掀起了一股留学日本的热潮。
从清末到中华民国初期,国内的日语书籍的翻译本已远远超过了西洋书籍。光绪末年翻译的533本书籍的60%是日语书籍。因而使“日式汉语”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汉语词汇中,从日本舶来的外来语的数量相当惊人,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传来的。1982年出版的《汉字外来语词典》收录约一万外来语,而日语竟占全部的10%。这个比例,对包含众多数量语言的文献而言,绝对不算小数目。关于其中的日式汉语举几个例子进行介绍:
1、利用汉字,通过欧美词语的音译而来的词汇:瓦斯、基督等。
2、利用汉字,通过欧美词语的意译而来的词汇:温度、概念等。
3、日本独自创造的汉字:腺、糎等。
4、利用汉字创造的词汇:味之素、入口、等。
5、使用古代汉语中的词汇,通过欧美词语的意译而来的词汇:医学(旧唐書)、意義等。
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步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文化交流的研究与总结,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个人以及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与考验,从而更加准确及时地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1阶段是“音译法”,如:日语中的“山”的发音是“YAMA”,于是就写成“雅馬”。这两种都可以表示“山”这个词汇。这样以来就显得非常麻烦,且难度极大。
第2阶段是“意译法”,如:把日语中的“雅馬”直接写成“山”,并把其作为日语词汇来使用,可是日语中“山”的发音不是“SHAN”,而是“YAMA”,于是,日本人就把“YAMA”的读法称为“训读”。和“训读”相对的就称为“音读”。还有的词汇在古代日本就不存在,因此就不存在“训读”,这样的词的读法就直接模仿汉语的发音,直接引用汉字的文字和意思。如:“判断”的读法和汉语的读法“PANDUAN”极其相似,日语汉字也写成“判断”。
第3阶段是“借用法”,日语词汇中“仮名”的“仮”不是真假的意思,而是“假借,借用”的意思。假名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前者是由汉语中的草书演化而来,后者是由楷书的部首演化而来。在现代日语中,平假名大多用来注音或者是用在格助词里,片假名主要是用在外来语和商号等。
关于日式汉语的特征,日本人民赋予了古老的汉语词汇新的意义:如“经济”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经世济民”的意思。现在,这个词被增加了“economy”的意思。
1、音译与意译同时存在。单词以汉字形式出现,翻译时根据汉字的读音来译:如:瓦斯―日本語(ガス)―原文(gas)
2、意译法。充分利用汉字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翻译新生事物。如“哲学”等
3、翻译的字数。一般是直接翻译一两个字到四个字,像五个字的如“流行性感冒”,其他的不多。
4、翻译词的读音。日语词汇中音读占大多数,特别是三个字以上的单词较多。如“所得税”等。训读的单词一般为两个字,如“取消”等。
5、利用音读和意译法创造出的日式汉语。如“瓦斯”(ガス)等。
二、日式词汇如何传入中国
日式词汇在汉语中的出现:近代中国遭受到了俄、日等列强的严重侵犯。中日甲午战争后,当时的维新派提出向日本学习的主张。他们不但翻译欧美书籍,还翻译了大量的日本书籍。不久,清政府向日本派出了13名留学生,这可能是近代中国最初的公费留日学生。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写到:“作为留学地点,日本有西洋所不能比的方便性:因为近,不但节约旅费,使大量派遣留学生成为可能,而且视察也较方便。无论是语言还是风俗习惯,日本都与我国接近,模仿起来容易。西洋的书太过深奥,难得要领,而日本人已经为我们做好了这方面的取舍。如果想更加详细地获得知识,也可以再远渡重洋”。于是清政府就接受了这个意见,并且制定了《留学毕业生奖励规定》,从而掀起了一股留学日本的热潮。
从清末到中华民国初期,国内的日语书籍的翻译本已远远超过了西洋书籍。光绪末年翻译的533本书籍的60%是日语书籍。因而使“日式汉语”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汉语词汇中,从日本舶来的外来语的数量相当惊人,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传来的。1982年出版的《汉字外来语词典》收录约一万外来语,而日语竟占全部的10%。这个比例,对包含众多数量语言的文献而言,绝对不算小数目。关于其中的日式汉语举几个例子进行介绍:
1、利用汉字,通过欧美词语的音译而来的词汇:瓦斯、基督等。
2、利用汉字,通过欧美词语的意译而来的词汇:温度、概念等。
3、日本独自创造的汉字:腺、糎等。
4、利用汉字创造的词汇:味之素、入口、等。
5、使用古代汉语中的词汇,通过欧美词语的意译而来的词汇:医学(旧唐書)、意義等。
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步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文化交流的研究与总结,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个人以及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与考验,从而更加准确及时地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方向。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