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师“教”《科学》的兴趣-教育论文
作者:韦昌华来源:原创日期:2012-05-31人气:798
学者勤学或懒学有趣或无趣在很大程度上与教者有方无方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小学生,多数是凭兴趣学习的,科学课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光凭两本书,两样教具是撒不成戏的。
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没有兴趣,要么他或许会放弃,不再想,也不再去做这件事情;或许他由于某种原因免强去做,但他不会认真思考、探究寻求最完善的方案来做完美的事。
一些专家、学者和老师们苦心思索、研究如何上好科学课,写出了许多好的论文和案例,探索出许多种好教学方法,他们推荐的探究发现式教学法,被大家供认为好的教学方法;许多积极、热爱《科学》教学的老师,不辞劳苦,采取探究式教学法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完成了教学任务,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而现在我要提的是“教而无趣或无耐”心态的老师们,特别是广大农村小学上《科学》课的教而无趣或无耐的老师。包括本人也是其中之一,本人还参加过多次的《科学》教学方面的培训,也获过自制教具‘鼓励性’设计奖和实验教学先进个人‘推荐式’表彰,现在处于有趣而无耐的心态,说来惭愧;无耐之下还得当任《科学》教研组组长,好像是雪上加霜;有人可能会大骂是懒人,甚至不配为人之师,或许更难听些。但只能默默地忍耐和承受,至少能代表广大农村上《科学》课的老师的心声,那么为什么他们对上科学课如此没兴趣或由于无耐而无趣?没有对上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就没有教好《科学》的动力,怎能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去上好课,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有再好再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他也不会去研究和运用,孤负了苦心研究的人们,《科学》教学这一块变得瘫痪状态。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操作、实验手段为主的学科,要以探究式学习法上好一节科学课并非易事,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首先和语文、数学一样备课,一般备一节课要1—2课时的时间才备好、写好一节科学课教案;但不是备好课,写好教案就能上好课,不像语文、数学那样拿一两样工具、两本书就可以驾驭一堂课。而科学还需准备观察或实验材料和仪器,这可不那么轻松,一般仪器保管室现有的仪器是不够的,如需要大自然的材料,如萝卜、冰块、树根等仪器室也不可能有;仪器室没有,找不到的仪器还要找替代的来做;需要老师在备课时提前准备,准备齐了还要试一次观察或实验一次,一般用一课时的时间,试验成功了还要恢复,摆放整齐等待学生上课,让学生来做,以免上课时观察或实验,由于材料、仪器原因不成功,不仅一课时的时间泡汤了,还影响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后要激化他们的学习兴趣难上加难;最后才是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学习,施展教法的时候,时间安排恰当,教法有方才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课中或课后还要指导学生写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一般农村的孩子都写不好或不会写,要上好完整一节《科学》课老师要花3—4课时的时间;而且老师普遍认为课多,教学内容多,每一册的观察或实验次数也多,一册《科学》有30至50次观察或实验,每周排2课时,除放假外,一学期按16周正课,很难完成好40至50个观察实验,也难补。一般农村小学老师都是上一门数学或语文(观念中当主科)等课之后,兼职上科学课,有的老师勉强上过一个班的科学课,有的老师从未上过这门课,更是感到生疏和无耐,这样老师没有“教”的兴趣支撑。要上好课必须置身学生当中,一方面是学生角色,当一名学生对待,共同探讨问题的结果,情感、兴趣融入其中,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老师感到烦、难、重而无趣,不愿担任这一门学科的教学,这究竟根源是什么,从本人浅显的看法,首先,学习目的观念没有改变,没有把“科学”这一门重要学科提高到与语文、数学同等地位,即使讲也只是口头上,没有实际上的行动表现,老师任为是烦、难、杂活不愿上科学而无趣;其次课时多,任务重,想准备上好一节科学课,可没时间准备,心有余力不足而无趣;还有学校对这一学科的业务也没有要求,没有对业务考核,做好做坏考核为零;再则评职、评优没有考虑上这一门学科的老师,有劳无功;最后刚建立的绩效思想和观念,绩、效与工资挂钩,不像以前那样轻重多点不要紧,互相帮忙点不要紧,年轻多点年老少点不要紧,而现在谁都不愿去做有劳无功的活。
要激发老师教《科学》的兴趣,老师自身要牢记选择这个职业的目的,以教书育人为天职,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这样就不会怕麻烦,也不会去计较得失,认真去上好科学课,从教与学的师生互动中获取“教”的乐趣。考试高分,操作、实践能力差的学生逐渐被淘汰,《科学》学科教学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到与语文、数学同等的地位上,引起学校领导、老师的重视,激起任《科学》课的老师教学热情和兴趣。适当减少课时量,让老师充分备课,还要制定《科学》教学业务考核,补助或待遇与语文、数学相同或略高,激发老师的积极性和兴趣。
年终评优、评职要考虑上《科学》课的老师,特别是不辞劳苦,勤恳教学的老师,激励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增加硬件投入,如多媒体,改善实验室,减少实验室冲突;仪器室仪器和材料尽可能充足,从而减轻任课老师的备课时间,通过以上的改革会提高任《科学》课的老师的教学兴趣。
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没有兴趣,要么他或许会放弃,不再想,也不再去做这件事情;或许他由于某种原因免强去做,但他不会认真思考、探究寻求最完善的方案来做完美的事。
一些专家、学者和老师们苦心思索、研究如何上好科学课,写出了许多好的论文和案例,探索出许多种好教学方法,他们推荐的探究发现式教学法,被大家供认为好的教学方法;许多积极、热爱《科学》教学的老师,不辞劳苦,采取探究式教学法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完成了教学任务,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而现在我要提的是“教而无趣或无耐”心态的老师们,特别是广大农村小学上《科学》课的教而无趣或无耐的老师。包括本人也是其中之一,本人还参加过多次的《科学》教学方面的培训,也获过自制教具‘鼓励性’设计奖和实验教学先进个人‘推荐式’表彰,现在处于有趣而无耐的心态,说来惭愧;无耐之下还得当任《科学》教研组组长,好像是雪上加霜;有人可能会大骂是懒人,甚至不配为人之师,或许更难听些。但只能默默地忍耐和承受,至少能代表广大农村上《科学》课的老师的心声,那么为什么他们对上科学课如此没兴趣或由于无耐而无趣?没有对上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就没有教好《科学》的动力,怎能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去上好课,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有再好再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他也不会去研究和运用,孤负了苦心研究的人们,《科学》教学这一块变得瘫痪状态。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操作、实验手段为主的学科,要以探究式学习法上好一节科学课并非易事,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首先和语文、数学一样备课,一般备一节课要1—2课时的时间才备好、写好一节科学课教案;但不是备好课,写好教案就能上好课,不像语文、数学那样拿一两样工具、两本书就可以驾驭一堂课。而科学还需准备观察或实验材料和仪器,这可不那么轻松,一般仪器保管室现有的仪器是不够的,如需要大自然的材料,如萝卜、冰块、树根等仪器室也不可能有;仪器室没有,找不到的仪器还要找替代的来做;需要老师在备课时提前准备,准备齐了还要试一次观察或实验一次,一般用一课时的时间,试验成功了还要恢复,摆放整齐等待学生上课,让学生来做,以免上课时观察或实验,由于材料、仪器原因不成功,不仅一课时的时间泡汤了,还影响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后要激化他们的学习兴趣难上加难;最后才是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学习,施展教法的时候,时间安排恰当,教法有方才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课中或课后还要指导学生写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一般农村的孩子都写不好或不会写,要上好完整一节《科学》课老师要花3—4课时的时间;而且老师普遍认为课多,教学内容多,每一册的观察或实验次数也多,一册《科学》有30至50次观察或实验,每周排2课时,除放假外,一学期按16周正课,很难完成好40至50个观察实验,也难补。一般农村小学老师都是上一门数学或语文(观念中当主科)等课之后,兼职上科学课,有的老师勉强上过一个班的科学课,有的老师从未上过这门课,更是感到生疏和无耐,这样老师没有“教”的兴趣支撑。要上好课必须置身学生当中,一方面是学生角色,当一名学生对待,共同探讨问题的结果,情感、兴趣融入其中,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老师感到烦、难、重而无趣,不愿担任这一门学科的教学,这究竟根源是什么,从本人浅显的看法,首先,学习目的观念没有改变,没有把“科学”这一门重要学科提高到与语文、数学同等地位,即使讲也只是口头上,没有实际上的行动表现,老师任为是烦、难、杂活不愿上科学而无趣;其次课时多,任务重,想准备上好一节科学课,可没时间准备,心有余力不足而无趣;还有学校对这一学科的业务也没有要求,没有对业务考核,做好做坏考核为零;再则评职、评优没有考虑上这一门学科的老师,有劳无功;最后刚建立的绩效思想和观念,绩、效与工资挂钩,不像以前那样轻重多点不要紧,互相帮忙点不要紧,年轻多点年老少点不要紧,而现在谁都不愿去做有劳无功的活。
要激发老师教《科学》的兴趣,老师自身要牢记选择这个职业的目的,以教书育人为天职,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这样就不会怕麻烦,也不会去计较得失,认真去上好科学课,从教与学的师生互动中获取“教”的乐趣。考试高分,操作、实践能力差的学生逐渐被淘汰,《科学》学科教学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到与语文、数学同等的地位上,引起学校领导、老师的重视,激起任《科学》课的老师教学热情和兴趣。适当减少课时量,让老师充分备课,还要制定《科学》教学业务考核,补助或待遇与语文、数学相同或略高,激发老师的积极性和兴趣。
年终评优、评职要考虑上《科学》课的老师,特别是不辞劳苦,勤恳教学的老师,激励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增加硬件投入,如多媒体,改善实验室,减少实验室冲突;仪器室仪器和材料尽可能充足,从而减轻任课老师的备课时间,通过以上的改革会提高任《科学》课的老师的教学兴趣。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