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现——现代城市景观审美浅析
景观审美是对集体记忆的复现。比较而言,景观审美同文学艺术对人类心灵的表现方式是一致的:“书写、建筑,也都是用再魅的方式,重新去看、重新解读已然变得古老的东西,以期创造出从未存在的东西。”“从未存在”仅仅说明现代城市景观的在形式上的特征,“再魅”反映其精神实质。
一个最能表达这种精神实质的例证便是美国的“9.11事件”。在这个事件中,象征美国精神、西方现代精神的双子塔楼遭受了灭顶之灾,这对整个西方世界来说是一次精神重创。这体现了审美对‘原型’的复归,即使到了21世纪,现代精神审美依旧保持着回退的憧憬与冲动。这种态度也让人联想到数个世纪前的十字军东征的残忍场面,景观的矗立与颠覆的过程将赤裸裸的、血腥的文化冲突再次演绎。如此看来,景观本身即象征了一种历程:现代对传统的回溯。差别只在于这次被撞上的是现代景观中最具代表性的摩天大楼,炮弹换成了整架飞机。
现代景观在某一瞬间实现了从实存向原始的复现。这让人觉得自己似乎回到“原型”形成的时代。如果更进一步来思考这个问题的话,审美主体一定能够赞同这样的规律。实际上,对于人类而言,现代景观并未有将原始记忆驱逐出精神领域,相反,审美的“原型”如影随形。审美本身被追加了深重的心理意义,因此,在《风格的特征》这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无数重复的建筑风格及以此所代表的景观审美在从古希腊、古罗马到现代艺术中的不断显现,人们仿佛痴迷于某种记忆而不断舍弃,这全都指向荣格及其“原型”的复现式的审美意义。
现代景观虽然不遗余力地排挤旧的式样,但是它仍旧不可避免地沾染传统的风格,随着西方现代化深入,改变旧有城市景观成为一种风尚,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但是这种改变总是在不经意间透露出复古的倾向。例如,来自于原始人对宇宙和自然的看法,现代建筑景观秉承了荒诞的理念,它所表现的形式更像是原始人的“岩画”,所谓未来主义或超现实更像是时间倒转之后,原始社会重新降临,伴随而至的是远古的审美追求。
总之,从象征与复现这两个连续的特征来看,景观所阐释的并非如我们所熟悉的外在形式般简单,相反,它勾画了一个混沌的轮廓,在它影影绰绰的边缘,放射着原始祖先对自然的评价和求索,因而,景观不再仅仅代表个人化的风格,它还融汇了大量的集体表象。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