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体育与艺术的有效融合-体育与艺术论文
摘要: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行业、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体育和艺术看似毫无关联,其本质则是互相渗透。这是一种现象和趋势,同时这种现象趋势也会给我们的实际行为产生影响。本文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探讨体育和艺术融合的课题,思考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将体育和艺术有效融合为我们的教育服务。
关键词:体育; 艺术; 融合; 学校教育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已经到了一个高度细化的程度,几乎每一个细枝末节都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并在这个体系里不断延伸并细化出更多的分枝。除了社会分工高度细化之外,行业和学科的另一个趋势就是融合。通过不同门类的行业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融合,交叉产生出新的行业、新的学科。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体育与艺术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是两个互相独立的学科,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和艺术被清晰地割裂开来,“老死不相往来”,这在行业、学科互相渗透影响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很不合时宜,也不利于教育和研究的开展。
一、体育和艺术同宗同源
其实,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作为人类活动的两种形式,体育和艺术在形成初期是同宗同源,甚至是难以区分的。随着人类社会化的不断发展,体育和艺术才逐渐分离并各自形成独立的体系。从二者的关系来讲,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交织,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体育和艺术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相同,具有同宗同源的特点。应该说,体育和艺术都发源于早期人类的劳动生活。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初期,生产力非常落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通过简单劳动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在劳动过程中,为了驱赶疲劳、为枯燥的劳动增添一点乐趣,人们从劳动的行为动作中总结出一些竞赛性的游戏,或者在劳动过程中通过一些优美的声音、动作形态,产生出具有一定美感的东西,这样就产生出了体育和艺术的最初形态。人们在劳动之余,组织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角力竞赛,最终形成了早期的奥运会;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载歌载舞,唱出劳动的感受,在口耳相传中,最终形成了我国最早的诗歌形式。所以,体育和艺术的都来源人类的早期劳动,产生的原因和背景相同,早期的界限也比较模糊。
(二)体育和艺术既紧密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既然体育和艺术同宗同源,二者之间的联系肯定是相当紧密的。1、体育活动中渗透了艺术之美的元素。体育活动是通过力与速度的较量,从而达到锻炼体质心理、获得竞赛愉快目的的。所以,体育的衡量标准可以用一句形象的宣传词来概括:更高、更快、更强。其实,更高更快更强也是一种体育之美,体现了体育的魅力,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2、艺术中同样渗透了体育的元素。艺术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让人的情感得到美的享受的活动。艺术的核心要素就是审美,艺术是创造美的活动。在艺术表现过程中,需要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完成的。比如,舞蹈就是一种力与美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动作,将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传达给观众。由些可见,体育和艺术是相互渗透,不可绝然分开的。3、体育和艺术又有很大的区别。在审美特性上,体育较弱,而艺术则较强;在表现生活上,体育表现得较弱,而艺术则表现得很强;从表现目的来看,体育主要是竞争,而艺术则主要给人以欣赏。
二、体育与艺术融合的重大意义
我们说,体育与艺术既相互独立,又互相渗透影响,将体育与艺术进行融合,对于我们的认知、学习、教育甚至是体育和艺术本身发展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而实际的意义。
首先,体育中渗透艺术之美,可以让体育具有美感,从而在展示力量和竞技性的同时,也能体现出体育之美。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欣赏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在现代的许多体育项目中,越来越多地加入了艺术的元素。比如,在足球运动里,足球运动员在进球之后,通过一些特殊的庆祝动作,达到让自己内心的兴奋情绪得以发泄并愉悦观众的目的,这些庆祝动作有很多通过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来表现的,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很好地将运动的刺激和艺术的美感结合起来。
其次,艺术中渗透运动之力,让艺术焕发更强的生命力。艺术创造的成果是美的,能给人以愉悦的感受,但艺术创造的过程却是艰苦的,需要艺术家用很多心血、以很长时间进行创造,艺术的价值就在于此。艺术创造者将体育所提倡的拼博和坚持的精神用于艺术创造,可以增强自己的意志力,从而为创造出更美更好的艺术作品提供精神原动力。另外,体育本身直接为艺术创造提供了诸多素材,如世界著名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它的素材本身就取自古代的奥林匹克运动。
另外,体育运动到了极致,就成为艺术。体育和艺术结合,可以创造出一些新的综合性的项目,达到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在体育运动中,有些运动员,将体育运动发挥到了极致,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当今足坛最有名的运动员梅西,他的足球技术已经升华成为一种艺术,他的每一次盘球、每一次射门,都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把竞技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另外,将体育与艺术融合,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项目,比如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这些体育与艺术的结合,在给人以竞技的刺激之外,还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美的意蕴,真正将力与美淋漓尽致地融合展现,浑然天成。
三、相互游离是体育和艺术教育的现状
既然体育和艺术的相互融合是一种趋势,也具有重大而现实意义,那么,将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融合起来, 这应该是学校教育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应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事实上,在教育领域,体育和艺术的融合教育,已经开始了尝试。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被重视程度仍然不是很高,对于二者的相互融合目前做得还很不到位,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的力度。对于体育和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是:
(一)受传统的教育和考核模式影响,体育和艺术教育都不受重视。虽然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培养的素质教育,但是,由于现行的人才选拔制度和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学校教育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对影响学生升学、就业的学科,非常重视,但对于重在提高学生素质和修养的体育或艺术学科,重视力度明显不如前者,导致了体育和艺术的教育发展滞后。
(二)在学校教育中,体育和艺术教育基本处于互相隔离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不会有意识地在体育课程中渗入艺术的元素;而艺术老师则干脆将艺术学科和体育学科对立起来,要将二者进行融合,在意识层面上尚没有这种观念。这就导致了体育课就是单纯而机械的力量训练、动作讲解,对体育之美的内容,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取的少之又少;而艺术老师则片面讲求艺术之美,对学生学习的拼博精神和意志层面的东西涉及得较少。这样,造成了学生群分现象越来越严重,对艺术感兴趣的,却对体育不感兴趣;对体育感兴趣的,却对艺术很漠然,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四、实现体育与艺术有效果融合的途径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上述情况和现状,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和改革的方向,探索体育与艺术融合的一些思路和途径。
首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将体育的精神和艺术的精神进行提炼综合,用这种综合的精神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体育精神的本质是,顽强拼博、努力争先、意志坚强、团结协作。而艺术的精神本质则是,树立美学情趣,加强美学修养,健全道德意识,完善人格品质。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其实就是我们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要有坚忍不拔、创优争先的学习干劲,同时,要全面发展,特别是个性的塑造和道德美感的养成。所以,我们应该运用体育和艺术融合的精神,作为对学生教育教学的一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意志品质和艺术气质、道德修养,促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在具体的教育实施当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关联,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促进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入艺术的因子,既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常识、训练常识,让学生有一副强健的体魄和养成勇于拼博、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质;另外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体育之美的鉴赏能力,要让学生明白,体育也尽现了艺术之美,它和艺术不是绝然对立的,而是联系紧密的。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顶级体育明星的比赛画面,让他们对这些明星所展现的竞技艺术有深入的认识,从内心深深感受体育的竞技技术带来的美的震憾力;在运动要领讲解中,除了要讲授具体的技巧之外,要有意识地将这些动作与艺术结合起来。而在艺术教育当中,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要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创造是以巨大的劳动和心血代价换来的。古今中外许多不朽的艺术作品,表现上光鲜亮丽,给人以巨大的艺术享受,但其背后的创作经历却是十分艰苦的,需要艺术家付出巨大的体力和智力、通过自己的灵感才能创造出来。
再者,可开设一些将体育与艺术融合在一起的科目,让学生了解这些科目和形式未来的发展趋势,真正直观地向学生展现力与美有机结合的魅力,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从而达到让学生特长得以发挥并全面发展的目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体育艺术类的课程,如花样游泳、健美操、艺术体操、武术等,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选拔一些在这些方面有所专长的学生重点培养,使他们的特点能够得以充分发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髓;另外,可以让他们体会这些由体育和艺术融合而产生出来的项目所挥发出来的震憾和魅力,让他们从体操的整齐划一中,看到动作的美感;从游泳的速度中,体会姿态的优雅;从博击的刺激中,看到套路的哲学和艺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观看在这些项目上具有顶尖实力的明星或者运动员的风采,比如,让他们陶醉在娜塔莉亚将体育和艺术结合的精湛表演中,折服于孙雪、赵宏博冰上高难的动作和翩翩的舞姿下。通过这些力与美的项目展示,让他们感叹体育与艺术融合所产生的惊人的张力,从而加深他们对体育的理解和对艺术鉴赏。
最后说明一点,优秀的教育教学其实也是一种力与美的结合。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让自己的课体现力与美的特点,就可以使教育教学更加直观而艺术,能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这一点,不仅针对体育和艺术学科而言,对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有借鉴意义。
结语:
总之,体育和艺术看似关联性不大,实则水乳交融,互相渗透。体育和艺术的融合,不管从二者自身的发展,还是更实际的学校教育来讲,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背景下,重视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将二者融合,进而探讨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对每一个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全新而极具诱惑力的课题。只要我们在路上,我们就有机会走到目的地。
参考文献:
[1] 田林,吴光远.体育与艺术融合的自然禀赋和历史选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4)
[2] 董策.谈学科融合理念对高职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启示[J].大家.2010(24)
[3] 赵娟.我国部分地区“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状况的分析[J].运动.2011(03)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