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医学论文
外伤后脑梗死(post-traumaticcerebralinfarction,PTCI)是颅脑损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一旦发生,则加重脑功能损害,导致病情急剧恶化,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重型颅脑外伤由于病情危急,如临床处理不当更易继发脑梗死。国内有关PTCI的危险因素分析少有报道[1-2],因此,分析颅脑损伤后发生PTCI的危险因素,有利于降低PTCI的发生率,对尽早改善患者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0年8月我院脑外科收治的24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男164例,女81例;年龄均大于18周岁,平均年龄(37.2±20.4)岁。所有患者伤前均无脑梗死病史。致伤原因为车祸伤128例,坠落伤及摔伤72例,打击伤18例,混合伤2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头部CT或MRI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及昏迷评分,诊断为重型颅脑外伤。其中51例患者并发PTCI。
1.2临床表现
患者多于伤后24h入院治疗,其中≤4h153例,>4h9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烦躁不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及意识障碍。受伤部位:伴脑挫裂伤136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64例,硬膜下血肿35例,硬膜外血肿31例,脑内血肿83例,颅骨骨折67例,脑疝33例。伤后患者均经过2次以上颅脑CT检查,73例行头部MRI检查,脑梗塞均为伤后7d内出现,多发于伤后或术后72h内。梗死部位在基底节区20例,余梗死灶分别位于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小脑。梗塞灶单侧单发38例,单侧及双侧多发13例。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51例并发PTCI患者中,23例患者给予常规扩容、抗凝、脱水、抗血管痉挛、脑保护、高压氧等保守治疗,28例行开颅清除血肿、硬膜敞开和大骨瓣减压。
1.3.2分组方法245例患者按照是否并发PTCI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未发生PTCI)194例,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标准为:入院经影像学检查诊断无脑梗死,而在治疗或手术过程中证实出现梗死者。回顾性收集两组患者按性别、年龄、是否颅底骨折、是否手术、手术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否低血压休克、入院时间等18个PTCI相关危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3.0对所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结果
由单因素分析可见,在18个危险因素中,年龄、脑疝、低血压或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糖尿病和手术方式及活血药物的使用等8个危险因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颅脑外伤患者发生PTCI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2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以上单因素分析由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年龄<50=0,≥50=1,手术方式:硬膜敞开=0,硬膜未敞开=1,其余各因素:无=0,有=1,以是否发生PTCI为应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休克或低血压、脑疝、活血药物使用及糖尿病为PTC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是颅脑外伤的一种继发性脑损害,在颅脑损伤患者中为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病情不断反复或出现与颅脑损伤不相符的特征,原发意识障碍及神经缺失症状往往掩盖了脑梗塞的症状和体征,极易出现诊断错误而加重脑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国外尸检报道[3]颅脑外伤死亡的患者中约90%存在脑缺血表现,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PTCI的发生于脑部创伤和血管损伤有直接关系,外伤性脑梗死由于伤情、梗死部位以及患者自身情况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缺乏特异性。本次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临床经验等方面筛选出18个PTCI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旨在早期发现脑梗死发生,并警惕导致外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从本研究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PTCI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并发休克或低血压、出现脑疝、合并糖尿病,保护因素为使用活血药物。高龄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部分老年患者还伴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因此头部外伤可造成血管壁损伤或血管内膜受损,后果可直接形成血栓或引起局部血管痉挛,为血栓形成提供基础[4],与王远传等[5]研究结果一致。颅脑损伤由于大量失血易引起低血压或创伤性休克,此时,脑血液灌注量不足,而治疗后则出现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局部血管痉挛和自由基损伤,诱发梗死灶形成。本次低血压或休克因素OR值最高,提示此因素为PTCI发生最为关键的因素。外伤后颅内血肿和水肿等可使颅内压急剧增高而形成脑疝,而脑疝形成后又可进一步压迫脑组织及周围神经血管,形成恶性循环,尤其颞叶钩回疝使大脑后动脉最易受累。有研究[6-7]认为,脑组织机械性移位和脑疝是PTCI的主要原因。本组33例脑疝患者12例发生PTCI,发生率为36.3%,并有5例为大面积梗死,因此笔者认为脑疝形成是关键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可促使周围血管病变而导致外伤后梗死,38例糖尿病患者中年龄均高于50岁,说明两因素对PTCI发生有协同作用。本次研究显示活血药物使用是保护因素,可改善血液黏稠度,缓解外伤后血管痉挛所造成的局部缺血,有效改善脑部灌注,抢救尚未死亡的脑细胞,但应用活血药物时应密切监测患者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配合使用适量的脱水剂,以改善脑部循环。
因此,及早发现低血压休克、脑疝,注意患者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可指导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降低PTCI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