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重庆市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策略研究-经济论文
一、私募股权基金概述
私募股权基金是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更准确的说是针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投资实施的开始就考虑到了未来的退出机制,即可以通过上市、管理层收购或并购的方式出售持有股份获利。私募股权基金作为私募基金的一种,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对吸收的资金的市场配置,为企业融资开辟了新途径,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效率,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尤其是优质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瓶颈,从而推动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尤其是伴随中国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私募股权基金的重要目标市场,且本土私募股权基金也显示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一种企业的投融资工具,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机制,推进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迅速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重庆市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现状
重庆市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以2009年5月第一家外资私募基金的成立为起点,随后,本土私募股权基金也迅速跟进,经过两年的发展已具雏形,具体情况如下:
(一)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整体状况
重庆以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为目标,近年来大力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除推动银行、保险、证券,融资租赁、私募基金、担保等市场发展外,更是把建设私募基金聚集高地作为重庆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措施之一。
2009年5月,西部第一家私募基金——美国忆泰落户重庆,随后,德柏金、鑫根资本、圆基环保等7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继跟进。伴随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2011年1月份,在重庆市“两会”上,首次将“开展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结汇投资便利化试点”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标志着重庆市在引进外资私募股权基金上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2011年5月份,英飞尼迪资本管理公司等七家私募股权外资机构与市金融办签订合作协议,在重庆发起设立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标志着重庆市在引进外资私募股权基金上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为以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重庆的步伐大大加快,2011的6月,瀚曦股权投资基金启动1亿美元的投资基金与重庆市旅游局进行战略合作,为重庆丰富旅游资源的开发拓宽了融资渠道。2011年8月,华威开创基金中心设立,作为重庆首只纯外资的IT私募基金,规模达4亿美元。其后,重庆市金融办为鼓励外资私募基金的发展,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跨境人民币设立外资基金管理办法的操作流程,引进了全国首家跨境人民币私募基金,大美、华威等5家国内外知名基金落户重庆,认缴规模达6亿美元。
此外,重庆两江新区的设立,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房产投资、服务贸易以及企业重组投资机会,这些都为私募股权基金进入重庆发展提供了机会。其中美国德太私募基金募集资金50亿元,与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强强联手,也为外资基金进入重庆的国企提供了捷径,助推更多的国有企业上市融资,预计德太中国西部成长基金在5年后可以达到500亿元的规模。
在重庆市出台大量金融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背景下,重庆市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增长迅速,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之后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参与试点最多的城市。截止到2012年1月份,外资私募股权基金规模已达500亿元。
(二)重庆市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现状
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相比外资私募基金来说,更能调动民间资本,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且不需要担心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产业被外资所控制,尤其引起重视的是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能够更便利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因此相比外资私募基金,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因其特性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间财富迅速集聚,出现了很多富有阶层,伴随中国创业板的设立,私募基金被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了解并接受,同时加上目前地产业的紧缩调控,股市的持续疲软以及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开始涌向私募基金领域,私募基金的数量开始呈现急剧膨胀之势。从政策来看,2008年10月《重庆市关于鼓励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的意见》以及2011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关于重庆市开展股权投资企业备案管理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函》明确将重庆纳入股权投资企业备案管理试点地区等鼓励私募基金发展的政策文件的出台,重庆市成为继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之后的第七个,同时也是西部第一个可以开展股权投资企业备案管理的试点地区。
2009年,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与亿泰资本集团共同设立重庆亿泰渝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为中国西部首家中外合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其后,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共同设立华融渝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该基金是中国4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地方投融资平台联合成立的首家私募股权基金。另外,新华基金管理公司、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易立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都参与了私募股权投资,重庆基金管理公司数量位居西部第一。截止2010年6月30日,新华信托成立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共有2项,发行规模为8000万元;重庆国际信托目前存续的有10项,发行规模为35813万元。
总体而言,重庆市本土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业自2009年起开始逐渐发展成长,据资料显示,截止2011年12月,除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外,在重庆注册并完成备案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企业达78家,较上一年增长近3倍,基金目标募集规模为380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的200亿元新增长180亿元,增长1.9倍。注册资本超过100亿。可以说,当前重庆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雏形已基本形成。然而,由于重庆市私募股权投资业起步较晚,相对于国内其他该行业发达省市,重庆市私募股权投资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重庆市政府相关统计数据,2010年,重庆市私募股权投资业地区投资总额不足50亿元人民币,远低于当前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地区投资金额位于国内前10名省市。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中国各地对私募股权基金基本上采取的宽松监管政策,加上重庆市近些年大力鼓励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政策的推动下,本土私募基金的数量急剧膨胀,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地区存在着几十家地下私募基金的踪迹。条件的限制及私募基金的快速发展,给准备统计出重庆市私募股权基金的数量带来困难,其资金投资总量更加难以计算。
三、重庆市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重庆的优势产业从传统到先进、从制造到消费,分布较广,其中也孕育着相当多的投资机会,但就目前的发展来说,相对于金融资本更为发达的地区和城市,重庆的私募基金发展还处处流露出稚嫩与青涩。
(一)企业家不擅利用资本工具
重庆实体经济的发展有一定基础,当地企业家也擅长运用业务技巧去发展企业,但对于借力于资本运作的手段,就显得比较陌生了。创投、私募股权、资本运作、公司上市,这些在北上广深已经是很普遍,但在重庆可能很多企业家不太合作,主要是他们对这些概念不太理解,需要有一个思想灌输的过程。投资人可能需要先对经营者进行一轮或多轮说教,才有可能往下进展。因此西部地区相对比较闭塞,企业家对股权资本的认可度不高,不知道机构投进来以后会怎么样,但随着基金的发展,群体参与性的提高,企业家对这个市场也会慢慢熟悉起来。从现实层面,在重庆这个市场中,上市企业数量不多,整体对资本的运作度比较低。尤其是一些体量中等的民营企业,通过引入外部股东、继而通过上市实现资本放大、价值增长的示范效应不够。既缺乏理论基础,又缺乏现实案例的示范,现阶段,当地企业家对股权投资及资本化在认识和接受度上存在局限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PE人才稀缺
投资就是投入,目前有些投资机构在重庆当地发现项目的能力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既理解投资,又了解当地实况的团队扎根在重庆。由于重庆整体金融业的发展较晚,投资、金融、资本运作相关人才的供给较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是一个短板,而专注于股权投资的人才更是有限。另外,目前来看,重庆这座城市对于高端金融、投资类人才的吸引力还很欠缺。
(三)企业活力不及沿海
中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在内,企业的活力还是不及东部沿海,除个别优势产业外,当地企业所掌握的核心技术、运行的商业模式、品牌的宣传推广与沿海地区相比,整体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使像乡村基这样优质的连锁企业,其扩张的步子也并不大,至今仍主要以重庆市场为核心,仅仅往外扩散到一些二线城市。此外在重庆很多企业家倾向于做内销,接政府标案的事情也还挺多,缺乏可持续订单,商业模式较差。但对私募基金来讲,这也是机会,因为企业家可能之前视角比较狭窄,但是产品不错,私募基金进入后可以修正它的商业模式,甚至帮它拓展新的市场,对企业后面的成长会有很大帮助。
(四)内外资私募企业发展不均衡
从上文重庆市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来看,目前重庆市本土的私募基金数量要远大于外资私募基金数量,但是从投资规模来看,本土78家私募股权基金的总投资规模要小于20多家外资私募基金的规模。并且本土的私募基金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不少问题,尤其在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中相比国外大型私募基金还有很大的差距。
四、重庆市私募基金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世界范围来看,私募股权基金是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据统计,重庆市目前的企业融资渠道超过95%来自银行贷款,不到5%的资金来自资本市场,而来自私募投资基金的占比还不到1%。要想推进私募股权基金迅速发展,充分发挥其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重庆市必须从多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开放思想,做好私募股权基金的引导与宣传工作
由于地处西南,思想意识不够开放,重庆的很多企业家对私募股权基金等资本工具的了解不透彻,导致投资积极度不高。政府部门应该做好私募股权基金的引导与宣传工作,只有在思想上正确认识私募股权基金,才能培育一个良好的发展PE的基础氛围。首先,企业家应开放思想,放眼世界,不拘泥于眼前的利益;另外,政府应建立私募股权基金的交流学习平台,使各企业能够从这一平台中获取更多信息和丰富经验,促进对私募基金的正确认识;最后,政府的引导对企业的认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当组织各类企业学习私募知识,邀请专业人士对企业管理层进行授课教育,提升企业家的认识水平,推动私募股权基金的健康发展。
(二)提升企业活力,培育优秀的PE人才
近几年,重庆市特别重视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鼓励其健康运作,尤其是对科技型企业从培育、创立、税收等方面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对于提升企业活力意义重大。但是,人才稀缺已成为制约私募机构在重庆发展的主要原因。私募股权基金中有两类合伙人,一类是投资人,另一类是作为管理者的合伙人,其中核心在于私募股权基金的管理团队。重庆市目前就是缺乏专业的投资人,基金管理人员尤为稀少。因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一不足。首先,借鉴国外经验,让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养老基金等更多地参与私募股权投资,一些富有的个人也可以作为合格的投资者。其次,提高私募股权基金人才水平,适当引进国内外PE优秀人才,培育适合重庆本土资本市场的管理人才。再次,信誉是资本市场的保障,应该建立PE人才的信用档案,构建完善的私募基金人才市场信用体系。
(三)加快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集聚和发展
从《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的意见》来看,对PE的注册资本要求偏高,可能会导致一些暂时缺乏资金的投资类企业被拒之门外。而重庆本土的一些私募企业起步较晚,在资金规模上与国际投资巨头有较大的差距,设立较高的注册门槛必然不利于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因此重庆市应该降低私募股权基金的注册资本门槛,设立合理的股权基金注册要求,让其与当地经济、企业发展水平持平,能够吸引更多的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设立与发展。此外,在对PE的主体资格、类型、经营范围、注册备案程序等方面也应做出具体的规定。
(四)规范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加强对民间私募的监管
目前,重庆私募基金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法规政策规范其有序发展并加强监管,在信息披露方面更要严格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进行资产业务的申请与运营中必须向监管部门提交资产质量、运营能力及经营业绩等方面的信息,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另外,对于重庆市民间私募的发展,政府应出台相关的管理规范,对其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对其监管,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文章来源于《时代金融》杂志2012年第23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