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谈小学生的孝心教育

作者:贾茹来源:http://www.zzqkw.com/日期:2013-01-18人气:1140
 现实生活中子女不孝的事屡见不鲜,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很难去理解“孝顺”两个字。自我意识太强,从来都是父母为他服务,没有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想法。当然,古代的孝道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如何在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工作:
让学生了解“孝心”
要对父母尽“孝心”,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如何让孩子懂得这样的道理呢?
(一)听故事
1、古代孝子的故事
我经常给学生讲古代孝子的故事。如:黄香,东汉时人,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还有: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孩子身边的故事
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故事更能激起孩子的愿望,我就将身边发生故事讲给他们听,如:我以前教过的学生邬同学,他的父母是摆地摊卖菜的,刚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经常抽烟、打架,二年级的孩子就像个社会小混混,更别说帮父母做什么事了!现在已经小学毕业,进入中学就读了,那天我看到他了,他抱着一大包的菜朝着我走过来,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爸爸妈妈各摆了一个菜摊,爸爸这边城管来抓无证摊贩了,他要把爸爸这边的菜抱到妈妈那边去卖!我又问他如果妈妈那边有城管来,怎么办呢?他说:“当然是把妈妈这边的菜搬到爸爸那儿去喽!”十二三岁的孩子就已经担负起家庭的重担……
二、怎样做到有“孝心”
(一)利用课堂
1、晨会课
从日常小事中,提出孝敬父母的要求,如:在父母忙碌的时候,不吵不闹,不打扰父母,如果有什么事,要等到父母空下来,再去找父母;在父母休息的时候,走路要轻,说话要低,不妨碍父母的休息;在父母教育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听从父母教育;在吃东西的时候,要把好的东西先给父母吃,让爸爸妈妈高兴。
2、班会课
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当中,孩子们体会了什么样的举动是对父母的孝顺,并且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二)从课余时间入手
1、为父母洗脚
我布置了回家为爸爸妈妈洗脚的作业,第二天全班小朋友都完成了这一作业,并且得到了父母的表扬后心里美滋滋的,家长的话更是让人感动,有个家长说:“孩子今天把水端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很感动,不仅觉得一天的劳累消失了,还让我们有了更亲密的交流。她能懂事,我们很欣慰!”还有的家长说:“女儿第一次为我洗脚,是在我疲惫的时候,我的心里暖暖的。”……
2、为父母送祝福
我让孩子亲手做贺卡,上面写上一些祝福的话,在父母的生日那一天,悄悄放在父母经常看的书里或者常用的物品下面,给父母一个惊喜。
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父亲节、母亲节……提醒孩子为父母送上一份祝福,哪怕就一句:“祝妈妈节日愉快!”
3、对父母说“谢谢”
在父母帮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要真心的说一声谢谢,谢谢父母的关心,谢谢父母的照顾,谢谢父母的辛苦……话语虽然不多,但要让孩子心中有父母,时刻不要忘记父母的辛劳。
(三)利用家庭
让家长明确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
1、改变家教观念,尽量杜绝家长随意打骂训斥孩子和宠得过分、爱得过浓的行为。
首先,让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消除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优越感,把孩子放在与家庭成员平等的地位。
其次,让家长在处理部分家庭事情中,可以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让孩子也融入家庭之中,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我说的话爸爸妈妈也在认真考虑,这样孩子就学会思考问题,学着解决问题,让孩子知道我要为家庭考虑,我要为父母考虑。
2、家长还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
配合学校开展孝敬父母道德教育,家长不仅应做好“父母”本身应做的教育工作,而且平时应该经常到学校去,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让孩子不要在学校里一个样,在家里又是一个样,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形成最大的合力,产生最好的效果。
总之,让学生从小就懂得父母、长辈的辛劳,懂得做儿女的责任,自觉为父母分担家务。孩子们在家有一份孝心,在社会上也就会把爱心给予别人,整个社会也就更加美好、和谐。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