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措施研究
作者:黄余锋、李丽宵来源:原创日期:2013-01-18人气:646
1、网络信息不安全因素
网络的不安全因素从总体上看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因素;另一方面是网络体系本身存在的安全缺陷。
人为因素是指人为入侵和攻击、破坏网路系统正常运行。一些“黑客”利用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中可以传播的便利条件,入侵和攻击、破坏单位或者个人的计算机系统、窃取秘密资料和账户密码,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自然灾害因素主要是指火灾、水灾、风暴、雷电、地震等破坏,以及坏境(温度、湿度、震动、冲击、污染)的影响。据有关方面调查,我国不少大型计算机机房,没有抗震、防水、避雷、防电磁泄露或干扰等措施,接地系统疏于周到考虑,因而抵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能力较差,事故不断,使得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可靠地正常运行,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等现象屡见不鲜。
2、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及特点
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规模已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3.2%,亚洲网民总数的55.4%。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了1.61亿人,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学习中各个领域,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且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网络安全的防患意识薄弱
目前,企事业在其内部不断推行网络办公数据一体化,从上到下建立起了数据采集系统,网上办公系统等,对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相比较网络建设的投入网络安全维护的投入网络安全维护的投入远远跟不上。许多人对本单位的网络安全现状没有客观清醒的认识,存在不少认知盲区,没有形成主动防范、积极应对的意识,更谈不上从根本上提高网络监测、防护、响应、恢复和抗击能了。
2.2病毒泛滥防不胜防
据公安部发布的《第九次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与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报告》。在已发生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件中,感染计算机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的情况占全部类型的70.5%。当前,计算机病毒木马本土化趋势加剧,变种速度更快、变化更多,潜伏性和隐蔽性增强、识别更难,与防病毒软件的对抗能力更强,攻击目标明确,趋利目的明显。因此,计算机用户账号密码被盗现象日益增多。病毒木马传播的主要渠道是网页挂马和移动存储介质,其中网页挂马和移动存储介质,其中网页挂马出现复合化趋势。病毒、木马、蠕动泛滥将长期影响网络和信息安全整体情况。
2.3黑客的威胁
黑客利用单位的安全漏洞,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非法访问单位内部网络,任意纂改各种数据、非法获取相关信息,扰乱了网络秩序
3、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
加强相应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1)利用虚拟网络技术,防止基于网络监听的入侵手段。(2)利用防火墙技术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3)利用病毒防护技术可以防毒、查毒和杀毒。(4)利用应用系统的安全技术以保证电子邮件和操作系统等应用平台的安全。网络安全教育及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除了以上所提及的技术性手段之外,大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人为防范措施也不容忽视。近年来,网络安全威胁之一的网络欺骗就是因为当事人的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和相关的调查取证困难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做出改善措施,与技术手段相结合对网络安全发挥行之有效的影响。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