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之刍议
作者:王美清来源:原创日期:2013-05-15人气:610
一、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广大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说的能力培养也日益引起重视。而学生的听力训练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英语学习者发现听力理解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尤其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更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职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状况
高职院校的学生总体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而且,他们的自学能力也较差,学习劲头不足,动机不明确。英语听力水平自然是降了又降,现在的高职生已或多或少地学习了几年英语,但他们几乎没有受到过专门的听力训练,再加上词汇量有限,知识面不够广,听力基础较差,如此一来,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英语听力过程中经常会觉得无所适从,从而产生挫败感,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是学生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语言学习,听力技能仍得不到提高。
2.高职教师英语听力教学状况
当前,在我国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师缺乏听力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运用。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把听力录音播放一下,然后核对答案,听力教学通常是被当作听力测试来进行,教师们很少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指导。教师缺乏听力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运用,不能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2)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听力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侧重于做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记,是教学活动中的被动体。这种“一言堂”模式,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或者根本没有机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从而直接影响了英语听力教学效果。(3)高职英语听力教材影响听力教学。高职英语听力教材相对陈旧,缺乏趣味性真实性与时代性,各个专业教材内容及难度划一,这都不利于英语听力教学的开展。
二、图式理论的概念及运用意义
图式理论最早由著名哲学家康德于1781年提出。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是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大量的认知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图式才能起作用,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把围式理论应用于语言学习中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从而利于新知识的接受与吸收。
三、图式理论适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
听力理解是一个将头脑中的图式与接收信息联系起来的过程,将图式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听力教学适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特点。
1.图式有助于间接降低听力材料的难度。高职学生大部分听力差,不会运用听力技巧。运用图式理论有助于听者对上下文的预测,预测能力是听力理解的重要技巧,是听者根据背景知识预知和上下文推测说者意图的活动。学生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找出微观背景知识,建立信息框架,弄清所听文章的类型、结构和大意,就能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当听者的图式被具体的听力材料激活时,就可以有效的预测出所听材料接下来的内容,由此可以提高听力效果。
2.图式有助于学生克服心理焦虑。有些高职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一遇到生词或不理解的句子就烦躁不安,有些学生甚至还没开始听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种焦虑情绪无形中阻碍了信息的输入,降低了信息加工的有效性,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而图式为学生理解听力材料提供了心理框架,使其处于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中。这是因为学生所具备的相关图式越多。越能专注于重要的信息,就越能在听力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从整体上把握语言传达的信息,不会因未听懂个别生词而感到紧张、焦虑。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