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不良的影响
作者:孙春成来源:原创日期:2013-06-09人气:1110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业上的困难,这就是所谓的“学业不良”。我们可以把学业不良学生描述为:学业不良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即智商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困难,在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学习中有特殊的困难。这些学生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及格水平),或达到教育大纲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教育。
学业不良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学生的内部原因造成的,如生理、心理因素等,有的则是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教育环境和生活条件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环境条件与学业成绩极度相关,也就是说,当学生具有学习动机时,学习环境的影响便不容忽视。而学习环境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极大。所谓家庭环境,除亲子关系与兄弟或姐妹关系之外,也包括诸如桌椅、课外读物、视听教育器材等。当然人际环境比物质环境更重要。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为孩子最初体验生活的场所就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既可能产生良好影响,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不和睦与不完整
生活在有缺陷的家庭中的学生,如父母亲亡故;父母健在,但与孩子长期分居,无法悉心照顾孩子;父母感情不和,动辄争吵,打骂,对孩子撒手不管;父母离异,子女由单亲照顾;离异的父母再婚,出现情感不融洽的继父或继母,使孩子因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自卑,出现情感忧伤、苦闷、孤僻等异常心理;父母工作非常忙,或一方长期在外地,或父母都早出晚归,或是家中经商、人来人往、杂乱无章,以致家庭生活呈现不规则状态。以上这些家庭环境都会使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使其无法安心学习,更无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的学业。另外,家庭中的突发事件,比如家庭成员的疾病或其他变故,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精神刺激,造成心理发展失衡,在学习上也可能走下坡路。
二、父母教养方式不当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实践中,我们发现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主要有三种:放任型、专制型和溺爱型。
1.放任型教养方式
即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的行为表现不管不问,使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往往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2.专制型教养方式
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进行粗暴打骂、恫吓。实施高压政策,采取不正确的管教原则,使孩子对家庭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孩子有脾气狂躁、粗暴无礼或懦弱、说谎、欺软怕硬、缺乏同情心和恐惧等个性特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对父母的批评教育表面上顺从服从,一到学校就原形毕露。有研究表明:家长对子女采取专制型教养方式,往往会让孩子形成双重人格,使家长失去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机会,而逐步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3.溺爱型教养方式
即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和袒护,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以产生和发展。家长对子女百依百顺,易使孩子形成骄横、自私、任性、懦弱、好逸恶劳、追求享受、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行。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也肆无忌惮,养成无视任何法律法规、组织纪律及道德准则的坏习惯,进而形成与优秀生背道而驰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种学生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因而在学习和交往中遇到困难很难克服。
此外,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父母对子女要求不一,使孩子往往不知所从,但又谁也不能得罪;长辈对孩子无理干涉;父母对子女情感厚薄不一,男女性别偏好不一,都会使孩子在行为上无所适从,孤单、自卑,乃至厌世、抑郁、多愁善感,造成学习上的障碍,甚至会离家出走,逃离这个难以忍受的家庭环境。
学业不良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学生的内部原因造成的,如生理、心理因素等,有的则是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教育环境和生活条件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环境条件与学业成绩极度相关,也就是说,当学生具有学习动机时,学习环境的影响便不容忽视。而学习环境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极大。所谓家庭环境,除亲子关系与兄弟或姐妹关系之外,也包括诸如桌椅、课外读物、视听教育器材等。当然人际环境比物质环境更重要。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为孩子最初体验生活的场所就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既可能产生良好影响,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不和睦与不完整
生活在有缺陷的家庭中的学生,如父母亲亡故;父母健在,但与孩子长期分居,无法悉心照顾孩子;父母感情不和,动辄争吵,打骂,对孩子撒手不管;父母离异,子女由单亲照顾;离异的父母再婚,出现情感不融洽的继父或继母,使孩子因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自卑,出现情感忧伤、苦闷、孤僻等异常心理;父母工作非常忙,或一方长期在外地,或父母都早出晚归,或是家中经商、人来人往、杂乱无章,以致家庭生活呈现不规则状态。以上这些家庭环境都会使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使其无法安心学习,更无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的学业。另外,家庭中的突发事件,比如家庭成员的疾病或其他变故,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精神刺激,造成心理发展失衡,在学习上也可能走下坡路。
二、父母教养方式不当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实践中,我们发现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主要有三种:放任型、专制型和溺爱型。
1.放任型教养方式
即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的行为表现不管不问,使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往往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2.专制型教养方式
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进行粗暴打骂、恫吓。实施高压政策,采取不正确的管教原则,使孩子对家庭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孩子有脾气狂躁、粗暴无礼或懦弱、说谎、欺软怕硬、缺乏同情心和恐惧等个性特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对父母的批评教育表面上顺从服从,一到学校就原形毕露。有研究表明:家长对子女采取专制型教养方式,往往会让孩子形成双重人格,使家长失去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机会,而逐步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3.溺爱型教养方式
即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和袒护,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以产生和发展。家长对子女百依百顺,易使孩子形成骄横、自私、任性、懦弱、好逸恶劳、追求享受、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行。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也肆无忌惮,养成无视任何法律法规、组织纪律及道德准则的坏习惯,进而形成与优秀生背道而驰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种学生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因而在学习和交往中遇到困难很难克服。
此外,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父母对子女要求不一,使孩子往往不知所从,但又谁也不能得罪;长辈对孩子无理干涉;父母对子女情感厚薄不一,男女性别偏好不一,都会使孩子在行为上无所适从,孤单、自卑,乃至厌世、抑郁、多愁善感,造成学习上的障碍,甚至会离家出走,逃离这个难以忍受的家庭环境。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