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课堂上要探究的猜想
作者:黄冠来源:原创日期:2013-07-01人气:838
在探究过程中,由于部分已有知识、体验的干扰,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无关甚至是错误的猜想。对于这些猜想,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验去排除,也可以通过分析来排除,既要让学生明白这种猜想是不正确的,又不能花费太多的时间,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巧。
1.分析、合并同类猜想
学生提出的猜想,有些与教学要求差不多,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或表达不够科学,教师应该抓住这类猜想的本质,加以分析,最终保留合理、科学的猜想,以保证后续探究活动顺利实施。
一次,听某位教师上《压强》的公开课,在讲“压力的大小是否一定等于重力大小”时,这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将一个磅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物体平放在磅秤上,然后请一位学生读出磅秤的示数;再将磅秤倾斜(磅秤上放着同一物体)放置,请这位学生观察该磅秤的示数是否发生了变化;然后师生一起分析示数变化的原因;最终总结出“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否则,压力不等于重力”。但恰是这个亮点给后面的探究带来了小麻烦。在探究“压力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有的学生就猜想:“我觉得压力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我一下子也愣住了,于是我就想:如果我上这节课,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后来发现,其实在前面的体验中大家已经知道了:“当接触面的倾斜程度发生改变时,同一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只要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了,学生的疑惑自然也就消除了。
2.巧用转化法
有的猜想似是而非,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可能无法讲清这类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这时,教师可适当将这类猜想作些转化,变成某个可以用实验验证的猜想,最终确定要探究的猜想。
在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有学生认为“与电阻的大小”有关,这个问题很难和学生说清楚,在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中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当课上有学生提出这种猜想时,可拿一个家用电热器(有两个发热管的那种),问学生“这两根电热管是怎么连接的?”(并联),“当从一根电热管工作变成两根电热管工作时,总电阻将如何变化?”(变小),“电压不变时,总电阻变小,哪个物理量会发生变化?”(总电流会变大)。分析到这里可以得出:“在这个电路中,电阻的变化会引起电流的变化。”本节课我们就探究电功与电流的关系吧。这样就比较自然地确定了要探究的猜想。
3.留待以后研究
课堂上,教师也会碰到一些超出意料之外的猜想,为了避免尴尬或是浪费时间,这时教师可以说:“由于时间原因,这个猜想本节课我们就不验证了,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究。”但我觉得这是下策,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因为教师常这样说而又无法兑现的话,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给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在平时应该多听、多学、多想,光靠课上临场发挥是不现实的,教师需要在开展探究活动之前,就把课堂上可能碰到的各种情况都预计到,然后将各种问题的对策先想好,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通过十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同年级的学生总体认知水平差不大,对于同一问题能提出的猜想也基本类似,所以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平时多学习、多积累,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可以处理好的,即使当堂课不行,课后也能处理得好。
1.分析、合并同类猜想
学生提出的猜想,有些与教学要求差不多,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或表达不够科学,教师应该抓住这类猜想的本质,加以分析,最终保留合理、科学的猜想,以保证后续探究活动顺利实施。
一次,听某位教师上《压强》的公开课,在讲“压力的大小是否一定等于重力大小”时,这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将一个磅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物体平放在磅秤上,然后请一位学生读出磅秤的示数;再将磅秤倾斜(磅秤上放着同一物体)放置,请这位学生观察该磅秤的示数是否发生了变化;然后师生一起分析示数变化的原因;最终总结出“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否则,压力不等于重力”。但恰是这个亮点给后面的探究带来了小麻烦。在探究“压力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有的学生就猜想:“我觉得压力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我一下子也愣住了,于是我就想:如果我上这节课,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后来发现,其实在前面的体验中大家已经知道了:“当接触面的倾斜程度发生改变时,同一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只要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了,学生的疑惑自然也就消除了。
2.巧用转化法
有的猜想似是而非,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可能无法讲清这类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这时,教师可适当将这类猜想作些转化,变成某个可以用实验验证的猜想,最终确定要探究的猜想。
在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有学生认为“与电阻的大小”有关,这个问题很难和学生说清楚,在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中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当课上有学生提出这种猜想时,可拿一个家用电热器(有两个发热管的那种),问学生“这两根电热管是怎么连接的?”(并联),“当从一根电热管工作变成两根电热管工作时,总电阻将如何变化?”(变小),“电压不变时,总电阻变小,哪个物理量会发生变化?”(总电流会变大)。分析到这里可以得出:“在这个电路中,电阻的变化会引起电流的变化。”本节课我们就探究电功与电流的关系吧。这样就比较自然地确定了要探究的猜想。
3.留待以后研究
课堂上,教师也会碰到一些超出意料之外的猜想,为了避免尴尬或是浪费时间,这时教师可以说:“由于时间原因,这个猜想本节课我们就不验证了,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究。”但我觉得这是下策,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因为教师常这样说而又无法兑现的话,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给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在平时应该多听、多学、多想,光靠课上临场发挥是不现实的,教师需要在开展探究活动之前,就把课堂上可能碰到的各种情况都预计到,然后将各种问题的对策先想好,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通过十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同年级的学生总体认知水平差不大,对于同一问题能提出的猜想也基本类似,所以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平时多学习、多积累,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可以处理好的,即使当堂课不行,课后也能处理得好。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