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旅游文化内涵深度开发问题的对策——改革与战略
作者:方旭来源:原创日期:2013-09-04人气:1315
我国温泉旅游发展在经历了以疗养为目的、以保养为目的、以休闲为目的的三个阶段之后,已经进入第四个阶段——以体验文化为目的。以体验文化为目的的温泉旅游是随着21世纪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我国出现的更高层次的温泉旅游。它以温泉为载体,将各种时尚休闲的理念融入旅游中,通过对温泉旅游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赋予温泉旅游产品、服务更多的内涵和价值,使游客在享受服务的同时,能更多地享受精神的愉悦和文化的熏陶。
咸宁地处鄂南,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生态环境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县县有温泉,处处涌沸波”,成宁早在1400年前就以“沸潭”而闻名,是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的全国六个“中国温泉之乡”中唯一的地级市。连续三届的“中国·咸宁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的召开,成功地塑造了咸宁“中国温泉之都”的旅游城市形象。温泉旅游不但丰富了旅游产业内涵,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成为咸宁新的经济增长极。可以预见,成宁温泉旅游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粗放型同质化开发的初级阶段,进入到温泉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与文化品牌推介的深度开发阶段。
一、温泉旅游资源分布特点
咸宁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按照《咸宁市旅游规划》编制组的调查,在全国六大类的86个旅游资源类型中,咸宁就有46类。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三者并存,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一)自然资源丰富
咸宁的特色之一在于绿色生态,森林覆盖率达54.2%,造就成宁这个“天然氧吧”。清新的空气,青翠的竹林,天然的地下洞穴;盛开的鲜花点缀青山,清清的泉水从天而降,九宫山缕缕白雾,如同仙境一般。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中国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温泉之乡的美誉,素以“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的旅游风光享誉盛名。咸宁被植物学界誉为“中国亚热带森林自然生态平衡之典型代表”,是全国最适宜人居的200个城市之一。
(二)人文资源富集
咸宁文化底蕴深厚,九宫一山藏两教,三苗故园置幕阜,商代铜鼓今犹在,茶马古道起盛唐,温泉旅游文化、赤壁三国文化、桂花嫦娥文化、九宫山道佛文化、闯王陵警示文化、湘鄂赣边区红色文化、向阳湖名人文化、瑶族发祥探源文化、古民居建筑文化等特色文化交相辉映。另外,采茶戏、提琴戏、花鼓戏、巴陵戏、高腔戏等地方戏曲精彩纷呈。
二、温泉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咸宁旅游特色资源是其旅游发展的源泉,为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但作为旅游资源大市的咸宁在温泉旅游发展中却处于尴尬之境——“抱着金娃娃守穷”。
(一)温泉特色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以沐浴养生为主题的传统温泉旅游转变成为集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美容美体、旅游于一体的现代休闲方式,项目单一的温泉旅游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目前,大部分游客来咸宁主要是“泡温泉”,游客重游率比较低。除了温泉资源,咸宁其他特色旅游资源利用率不高,并且这些资源之间缺乏有效整合,温泉旅游产品单调。
(二)温泉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南京大学张兆干教授在进行SWOT分析后指出,温泉产品开发中要牢记“文化是品牌,是特色”的理念,文化决定温泉产品的生存,应该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提炼文化经典,做足文化挖掘与建设工作。以文化灵魂赋予旅游产品不同的个体性、差异性,才能创造出别人无法复制的产品价值和吸引力。除了记住成宁是“中国温泉之乡”,游客对咸宁其他文化没有更深体验。因此,咸宁温泉特色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使得温泉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够浓郁,缺乏灵性,无法形成自身特色。
咸宁地处鄂南,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生态环境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县县有温泉,处处涌沸波”,成宁早在1400年前就以“沸潭”而闻名,是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的全国六个“中国温泉之乡”中唯一的地级市。连续三届的“中国·咸宁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的召开,成功地塑造了咸宁“中国温泉之都”的旅游城市形象。温泉旅游不但丰富了旅游产业内涵,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成为咸宁新的经济增长极。可以预见,成宁温泉旅游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粗放型同质化开发的初级阶段,进入到温泉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与文化品牌推介的深度开发阶段。
一、温泉旅游资源分布特点
咸宁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按照《咸宁市旅游规划》编制组的调查,在全国六大类的86个旅游资源类型中,咸宁就有46类。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三者并存,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一)自然资源丰富
咸宁的特色之一在于绿色生态,森林覆盖率达54.2%,造就成宁这个“天然氧吧”。清新的空气,青翠的竹林,天然的地下洞穴;盛开的鲜花点缀青山,清清的泉水从天而降,九宫山缕缕白雾,如同仙境一般。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中国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温泉之乡的美誉,素以“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的旅游风光享誉盛名。咸宁被植物学界誉为“中国亚热带森林自然生态平衡之典型代表”,是全国最适宜人居的200个城市之一。
(二)人文资源富集
咸宁文化底蕴深厚,九宫一山藏两教,三苗故园置幕阜,商代铜鼓今犹在,茶马古道起盛唐,温泉旅游文化、赤壁三国文化、桂花嫦娥文化、九宫山道佛文化、闯王陵警示文化、湘鄂赣边区红色文化、向阳湖名人文化、瑶族发祥探源文化、古民居建筑文化等特色文化交相辉映。另外,采茶戏、提琴戏、花鼓戏、巴陵戏、高腔戏等地方戏曲精彩纷呈。
二、温泉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咸宁旅游特色资源是其旅游发展的源泉,为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但作为旅游资源大市的咸宁在温泉旅游发展中却处于尴尬之境——“抱着金娃娃守穷”。
(一)温泉特色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以沐浴养生为主题的传统温泉旅游转变成为集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美容美体、旅游于一体的现代休闲方式,项目单一的温泉旅游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目前,大部分游客来咸宁主要是“泡温泉”,游客重游率比较低。除了温泉资源,咸宁其他特色旅游资源利用率不高,并且这些资源之间缺乏有效整合,温泉旅游产品单调。
(二)温泉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南京大学张兆干教授在进行SWOT分析后指出,温泉产品开发中要牢记“文化是品牌,是特色”的理念,文化决定温泉产品的生存,应该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提炼文化经典,做足文化挖掘与建设工作。以文化灵魂赋予旅游产品不同的个体性、差异性,才能创造出别人无法复制的产品价值和吸引力。除了记住成宁是“中国温泉之乡”,游客对咸宁其他文化没有更深体验。因此,咸宁温泉特色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使得温泉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够浓郁,缺乏灵性,无法形成自身特色。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