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有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机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蔡继明来源:原创日期:2013-09-13人气:845
(一)建立保护基本农田的机制
我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全国划分为4个功能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其中限制开发区就是粮食主产区。但由于目前主要是采用行政手段来保证粮食安全,把粮食指标当作政治任务层层分解,以至于种粮大省往往都是经济弱省,财政穷省。靠种粮为主的农民不能脱贫,从而导致地方政府会把基本农田变成非基本农田,把非基本农田变成非农业用地,而农民也缺乏种粮和保护农田的积极性。既然农业这么重要,民以食为天,为什么种粮反而不能脱贫致富呢?为什么农地价值又那么低呢?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对农业保护力度不够,粮价太低,必然导致农业用地价值太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太慢,进城务工的农民还不能斩断与农地的联系。如果我们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建立一种机制,一方面给农民工建立起社会保障,另一方面使他们从农地上有偿退出,这样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地经营规模才能成倍扩大,逐步达到6.67公顷(100亩)以上,农业现代化才有望实现。而如果粮价提高到一定程度,给农民的直补达到一定程度,农民就会安心种田;如果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足够大,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加上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足够多,地方政府保证粮食安全的责任就会变成自觉的行为。
(二)建立土地开源节流机制
我国未利用土地面积总计超过2.67亿公顷(40亿亩),其中至少0.6亿~0.8亿公顷(9亿~12亿亩)适宜改造。目前我国盐碱地数量在0.33~1亿公顷(5亿亩~15亿亩)之间;滩涂地约为0.02亿公顷(0.3亿亩);沙化土地1.7397亿公顷(26.095 5亿亩)。只要改造其中的10%~20%,至少可以新增可利用土地0.2亿~0.4亿公顷(3亿~6亿亩)左右。全国的低丘缓坡土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0%,与全国耕地保有量基本相当。那么,假设开发低丘缓坡土地中的5%,也有将近0.4亿公顷(6亿亩)土地,可以用于建设、生态或者农业。全国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废弃的土地约0.04亿公顷(0.6亿亩),复垦可补充耕地的潜力为0.0153亿公顷(0.23亿亩)。只要允许开发后的未利用土地按照一定比例用于建设用地、生态保护用地和农业用地,就会调动社会的资本和技术力量加大未利用土地开发力度,缓解我国人地矛盾。
此外,目前农村正在进行土地整治,如果我们设立一种机制,使通过土地整治多出来的土地部分留给农民作为建设用地,可以直接搞房地产开发,这样村民、村委会和乡政府、县政府才有积极性。有了这样的机制,土地整治和土地的整片开发才能有效推进。另外,工业用地浪费太大,为了招商引资往往是零地价。要使工业用地更有效地利用,可以设立一种机制,允许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通过集约使用土地而节省出来的部分工业用地转变成商业用地。比如,原来66.67公顷(1 000亩)工业园区有效利用只有33.33公顷(500亩),节省的33.33公顷(500亩),政府拿走50%补充城市建设用地,另外50%留给园区变成商业用地,从而使其价值一下子提高几倍、十几倍。有了这样机制,开发商和工业园区就会主动提高土地的节约和集约使用。
(三)建立加快人口城市化的机制
中央政府可将地方政府将外来务工人员转变为本地市民的数量与下拨的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挂钩,与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挂钩,与官员的政绩考核及升迁挂钩,从而使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城市化成为地方政府官员的自觉行为。
我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全国划分为4个功能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其中限制开发区就是粮食主产区。但由于目前主要是采用行政手段来保证粮食安全,把粮食指标当作政治任务层层分解,以至于种粮大省往往都是经济弱省,财政穷省。靠种粮为主的农民不能脱贫,从而导致地方政府会把基本农田变成非基本农田,把非基本农田变成非农业用地,而农民也缺乏种粮和保护农田的积极性。既然农业这么重要,民以食为天,为什么种粮反而不能脱贫致富呢?为什么农地价值又那么低呢?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对农业保护力度不够,粮价太低,必然导致农业用地价值太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太慢,进城务工的农民还不能斩断与农地的联系。如果我们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建立一种机制,一方面给农民工建立起社会保障,另一方面使他们从农地上有偿退出,这样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地经营规模才能成倍扩大,逐步达到6.67公顷(100亩)以上,农业现代化才有望实现。而如果粮价提高到一定程度,给农民的直补达到一定程度,农民就会安心种田;如果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足够大,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加上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足够多,地方政府保证粮食安全的责任就会变成自觉的行为。
(二)建立土地开源节流机制
我国未利用土地面积总计超过2.67亿公顷(40亿亩),其中至少0.6亿~0.8亿公顷(9亿~12亿亩)适宜改造。目前我国盐碱地数量在0.33~1亿公顷(5亿亩~15亿亩)之间;滩涂地约为0.02亿公顷(0.3亿亩);沙化土地1.7397亿公顷(26.095 5亿亩)。只要改造其中的10%~20%,至少可以新增可利用土地0.2亿~0.4亿公顷(3亿~6亿亩)左右。全国的低丘缓坡土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0%,与全国耕地保有量基本相当。那么,假设开发低丘缓坡土地中的5%,也有将近0.4亿公顷(6亿亩)土地,可以用于建设、生态或者农业。全国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废弃的土地约0.04亿公顷(0.6亿亩),复垦可补充耕地的潜力为0.0153亿公顷(0.23亿亩)。只要允许开发后的未利用土地按照一定比例用于建设用地、生态保护用地和农业用地,就会调动社会的资本和技术力量加大未利用土地开发力度,缓解我国人地矛盾。
此外,目前农村正在进行土地整治,如果我们设立一种机制,使通过土地整治多出来的土地部分留给农民作为建设用地,可以直接搞房地产开发,这样村民、村委会和乡政府、县政府才有积极性。有了这样的机制,土地整治和土地的整片开发才能有效推进。另外,工业用地浪费太大,为了招商引资往往是零地价。要使工业用地更有效地利用,可以设立一种机制,允许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通过集约使用土地而节省出来的部分工业用地转变成商业用地。比如,原来66.67公顷(1 000亩)工业园区有效利用只有33.33公顷(500亩),节省的33.33公顷(500亩),政府拿走50%补充城市建设用地,另外50%留给园区变成商业用地,从而使其价值一下子提高几倍、十几倍。有了这样机制,开发商和工业园区就会主动提高土地的节约和集约使用。
(三)建立加快人口城市化的机制
中央政府可将地方政府将外来务工人员转变为本地市民的数量与下拨的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挂钩,与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挂钩,与官员的政绩考核及升迁挂钩,从而使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城市化成为地方政府官员的自觉行为。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