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作者:孟月红来源:原创日期:2013-10-22人气:809
德育一直是我们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新课标中更是明确了德育的地位。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学校应该举行一些德育方面的活动,每个学科也要发挥各个学科的特点,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物理表面上和德育教育没有联系,可是实际上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接下来笔者就来谈谈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掌握科学知识,去除迷信思想,维护民族团结
“法轮功”这个邪教组织曾经发动了多起妨碍民族团结的事件,更是残害了很多人的思想、身体,甚至是生命。人们之所以会被邪教组织引诱、利用和迫害,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的无知。如果我们无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所看到的或是听到的事情时,就会很容易相信别人。这种无知信任,其结果常常是被人所欺骗。而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知识这一有力武器,那么就不会被这种歪理邪说所蒙蔽。所以,科学知识还担负着去除迷信,保持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在这个过程中物理学科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从始至今物理知识一直是人们认识自然,解开谜团的重要工具。我们要在课堂上把物理的这一作用发挥出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迷信思想,这些思想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有些甚至危及我们的民族团结。我们的学生一是要能够看清这些迷信的本质,不被其蒙骗,二是利用我们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去帮助周围的人,让他们相信科学,重视科学。总之,掌握科学知识,去除迷信思想,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
二、了解科学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在科学技术上我们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只有造纸、印刷术、火药和罗盘对整个历史的进程影响最大。”可是除了这些我们还有很多的成就是值得我们骄傲的,而这些成就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为此我们有义务让我们的学生了解那些科学成就,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磁学方面,我国早有对磁石应用的故事。《晋书·马隆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镗,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溜碍。”说的是马隆在一次战役中,命士兵将大批磁石堆垒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身穿铁甲的敌军个个都被磁石吸住,而马隆的兵将身穿犀甲,行动如常。敌军以为马隆的兵是神兵,故而大败。还有秦始皇利用磁石修建了阿房宫的北阙门,以此检查有没有人携带兵器。
在电学方面,避雷针是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发明,它的发明者是美国学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其实,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利用各种措施来防雷了。如古塔的尖顶多涂金属膜或鎏金,高大建筑物的瓦饰制成动物形状且冲天装设,都起到了避雷作用。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武当山主峰峰顶矗立着的金殿,它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虽高耸于峰巅却从没有受过雷击。该金殿是一座全铜建筑,顶部设计十分精巧。每当雷雨时节,云层与金殿之间存在巨大电势差,通过脊饰放电产生电弧,电弧使空气急剧膨胀,电弧变形如硕大火球。其时雷声惊天动地,闪电激绕如金蛇狂舞,硕大火球在金殿顶部激跃翻滚,蔚为壮观。雷雨过后,金殿经过水与火的洗炼,变得更为金光灿灿。如此巧妙的避雷措施,令人叹为观止。
三、了解科学家的事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们要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事迹来感动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例如,在讲动量这一章的火箭时,可以说一说我们的“火箭之父”钱学森。被誉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专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在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火箭研究的工作。钱学森的成就是非常显著的,36岁时就被美国麻省工学院聘请为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一心要回国,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可是美国方面却从中进行阻挠,甚至是对钱学森进行诬陷和监禁。虽然美国方面百般威逼利诱,可是并不能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决心。经过5年的努力,并且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钱学森终于回国了;并且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像这样的事迹我们还有“两弹”元勋邓稼先,“核弹之父”钱三强的故事。
物理中并不缺乏德育教育的素材,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素材挖掘出来,在我们的课堂上,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把这些素材收纳进去,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做好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和科学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当我们德育工作做得好的同时,我相信我们的科学教育也会取得好的成绩。
一、掌握科学知识,去除迷信思想,维护民族团结
“法轮功”这个邪教组织曾经发动了多起妨碍民族团结的事件,更是残害了很多人的思想、身体,甚至是生命。人们之所以会被邪教组织引诱、利用和迫害,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的无知。如果我们无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所看到的或是听到的事情时,就会很容易相信别人。这种无知信任,其结果常常是被人所欺骗。而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知识这一有力武器,那么就不会被这种歪理邪说所蒙蔽。所以,科学知识还担负着去除迷信,保持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在这个过程中物理学科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从始至今物理知识一直是人们认识自然,解开谜团的重要工具。我们要在课堂上把物理的这一作用发挥出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迷信思想,这些思想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有些甚至危及我们的民族团结。我们的学生一是要能够看清这些迷信的本质,不被其蒙骗,二是利用我们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去帮助周围的人,让他们相信科学,重视科学。总之,掌握科学知识,去除迷信思想,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
二、了解科学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在科学技术上我们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只有造纸、印刷术、火药和罗盘对整个历史的进程影响最大。”可是除了这些我们还有很多的成就是值得我们骄傲的,而这些成就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为此我们有义务让我们的学生了解那些科学成就,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磁学方面,我国早有对磁石应用的故事。《晋书·马隆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镗,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溜碍。”说的是马隆在一次战役中,命士兵将大批磁石堆垒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身穿铁甲的敌军个个都被磁石吸住,而马隆的兵将身穿犀甲,行动如常。敌军以为马隆的兵是神兵,故而大败。还有秦始皇利用磁石修建了阿房宫的北阙门,以此检查有没有人携带兵器。
在电学方面,避雷针是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发明,它的发明者是美国学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其实,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利用各种措施来防雷了。如古塔的尖顶多涂金属膜或鎏金,高大建筑物的瓦饰制成动物形状且冲天装设,都起到了避雷作用。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武当山主峰峰顶矗立着的金殿,它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虽高耸于峰巅却从没有受过雷击。该金殿是一座全铜建筑,顶部设计十分精巧。每当雷雨时节,云层与金殿之间存在巨大电势差,通过脊饰放电产生电弧,电弧使空气急剧膨胀,电弧变形如硕大火球。其时雷声惊天动地,闪电激绕如金蛇狂舞,硕大火球在金殿顶部激跃翻滚,蔚为壮观。雷雨过后,金殿经过水与火的洗炼,变得更为金光灿灿。如此巧妙的避雷措施,令人叹为观止。
三、了解科学家的事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们要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事迹来感动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例如,在讲动量这一章的火箭时,可以说一说我们的“火箭之父”钱学森。被誉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专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在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火箭研究的工作。钱学森的成就是非常显著的,36岁时就被美国麻省工学院聘请为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一心要回国,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可是美国方面却从中进行阻挠,甚至是对钱学森进行诬陷和监禁。虽然美国方面百般威逼利诱,可是并不能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决心。经过5年的努力,并且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钱学森终于回国了;并且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像这样的事迹我们还有“两弹”元勋邓稼先,“核弹之父”钱三强的故事。
物理中并不缺乏德育教育的素材,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素材挖掘出来,在我们的课堂上,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把这些素材收纳进去,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做好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和科学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当我们德育工作做得好的同时,我相信我们的科学教育也会取得好的成绩。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