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赛结合”项目教学落实到具体课程的系统性
以2011年~2012年建筑艺术学院主办的某个竞赛为例,可以看出:“学赛结合”项目教学要想取得良好顺畅的效果,多方之间必然有一个渐进的系统性过程,而这个过程,是落实到具体课程中实现的。
在2011年第一届竞赛开始后,教师团队马上引导三、四年级学生积极参与,当时正在上的专业课程有《秋季实践》《装饰工程概预算》《毕业设计》《建筑设计》《景观庭院设计》《环境艺术项目设计及施工图编制》《装饰材料与构造》《环境雕塑》等。任课教师要求学生从平面功能分区、风格定位的开始推敲和分析,再到完整的天花、内外立面、大样细节设计,一直到软装配饰、装修概预算。整个过程对教师对学生都比较艰难:一方面学生已经按传统教学方式完成大部分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突然以竞赛项目为切入点进行学习,课程的各个知识点的掌握要求更高或者更实际,课程设置难度偏大,像教师在生拉硬拽让学生手足无措地上一个从未登上的台阶。
经过反复总结和探讨之后,师生们都意识到在课程中增加循序渐进过程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照设计专业规律和教学原则提前周密安排,结果此项竞赛的效果完全不同。在第二届竞赛开始大半年之前,以竞赛项目的主题或概念为切入点,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目的,在课堂上只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设计点提出创意,再进行延伸设计和实际优化。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能理解环艺设计的原则和规律、施工图或设计图的要求与规范,以及从设计图纸到工程施工完毕的中间过程。随后在秋季社会实践中,有20余名学生争取到合作企业的实习机会,分别承担设计师助理、材料采购助理和施工员助理等工作任务,再一次有目的地学习工作流程,积累设计和施工经验,初步锻炼出空间设计、工程概预算、材料采购、施工监理等能力。这些实习过的学生成为接下来推动课程的优势选手。最后,在进行三年级下学期的课堂上,由学生主动全面展开的设计工作,把以往的每一个设计点串联起来,在每一门不同的课程中相互印证不同的设计点,融合成优秀的完整的设计成果。相比上一届竞赛,学生参赛时间跨度虽然加长,但是难度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竞赛成果进步了很多。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改革探索,我们意识到:“学赛结合”项目教学模式是一项非常系统性的工作。一方面,课程本身需要系统化的周密规划,应遵循“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师团队应先分解项目模块和任务。模块分解和任务分配要体现“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把课程内容与模块一一对应。起初任务要足够小,小到仅关联1~3个知识点,使学生有能力完成并产生兴趣。然后任务量和难度不断增加,关联知识点不断增加,让学生体会专业难度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学赛结合”项目教学的推进又涉及到整个高年级专业课程体系、教学理念的系统性调整,保持教学特点和优势,必须淘汰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部分。
综上分析,实施“学赛结合”项目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呈现出较明显的周期性进步,既能保持住可贵的原创性设计点,又能把设计点优化到实际工程中去。不仅摆脱了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式学习和缺乏实际设计施工经验的传统教育方式,使专业教学更符合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业界变化,锻造出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还更好地体现艺术院校的教育品牌魅力,达到高校、设计院、企业多赢的良好局面。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