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美国信用行业的发展及其借鉴作用

作者:杨兴寿、李安渝来源:原创日期:2013-12-24人气:1443
 引言
2011年,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随着“破发”、“造假”等问题频频出现,国内企业赴美上市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国内证券市场上造假事件频频发生,银广厦、张家界和三九医药等违规上市公司集中反映了股市严重的诚信问题。近年来,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等事件,导致了中国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陕西华南虎,云南躲猫猫,贵州俯卧撑,凸现了政府信用出现极大的问题;大学生欠贷、个人信用消费恶意透支等,凸现了个人信用的危机。从个人、企业到政府,都出现了诚信危机,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寻找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来解决目前的困境,是当务之急。
董才生(2008)美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市场主导模式”推动了其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繁荣昌盛,但也因其过分偏重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制取向而曾几度引发了社会信用危机[1]。侯佩全(2008)从整体上剖析了美国的信用系统及其运行机制,分别从宗教,法律,教育,舆论,征信机构五个体系的角色阐述了美国信用体系及运行机制[2]。丁文蕾(2010)美国正在大规模收购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目前已经控制了中国信用评级市场2/3的份额,严重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3]。
1 发达国家的信用行业的发展模式
1.1 以德、法等欧洲国家为代表的中央信贷登记式征信管理体系 德、法等欧洲国家主要采取中央信贷登记模式。征信机构是非营利性的,直接隶属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建立中央信贷登记系统的全国数据库和网络系统,信贷登记系统的内容包括企业信贷信息登记和个人消费信贷信息,主要是供银行内部使用,服务于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和央行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决策。欧洲最著名的企业征信机构是格瑞顿公司(Graydon International Co.),是一家成立于1888年历史悠久的欧洲大型征信服务公司,它有能力提供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信用报告。
1.2 以日本为代表的会员制征信管理体系 日本建立了非营利的银行会员制机构,负责对消费者个人或企业进行征信。该中心在提供信息服务时要收费,以维持中心的运行与发展,但不以营利为目的。银行业建立的会员制征信机构向会员银行提供企业及个人的征信服务,同时会员银行有义务如实提供客户的信用信息。帝国数据银行和东京商工两家占据了日本市场份额的60%~70%。
1.3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模式的企业征信管理体系 美国的征信机构主要由私人和法人投资,以营利为目的,完全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政府通过立法对征信机构进行管理。其最大优点是从业者可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建设数据库和提供服务,同时,市场竞争机制又可以促进服务范围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经过100多年来的激烈竞争,形成了目前由美国信用管理协会、邓白氏等著名公司为主体的美国信用管理系统,全方位向社会提供有偿商业征信服务,包括资信调查、资信评级、资信咨询、商业信用研讨与教育、出版刊物等,这些公司的分支机构遍及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美国征信业对市场作了比较明确的划分,按照主营方向可以分为三大类:消费信用、中小企业信用、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每个市场由两三个巨头瓜分。一是资本市场上的信用中介机构,主要对主权国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债券及上市大公司的信用进行评级,如穆迪(Moody)、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等,二是商业市场上的信用中介机构,主要对各类大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调查评级。邓白氏集团公司(Dun & Bradstreet)是美国最大的全球性征信机构。三是对消费者信用进行评估的机构,主要根据收集的消费者信用记录,如品行、还债能力、资金、客观环境、抵押担保等直接对个人的信用进行评级评分,在美国叫信用局。如环联公司和益百利公司等[4]。
在信用较发达的国家,企业普遍都重视信用,注意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以此保障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经济活动的有序运行。以上几种企业征信发展和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但不能完全照搬。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及征信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自己的征信发展模式。
2 中国信用行业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2.1 中国信用行业的发展 我国征信业,其功效在于阻止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参与这一行业的主体,既有官方色彩实体,更有民间资本的投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对外贸易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我国外贸企业出现大量逾期应收帐款不能收回的问题。为了规避外贸中的信用风险,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决定将国外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服务引入我国,首先由外经贸部计算中心与国外著名企业资信调查公司合作,为我国的外贸企业提供其海外贸易伙伴的资信调查服务。1987年国务院发布《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同年人民银行总行开始下达全国发行债券计划额度。这一阶段人民银行系统组建了20多家评级机构。1992年底,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企业资信调查服务的民营企业,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企业资信调查服务开始由政府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2002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中央政府成立了全国企业与个人信用专题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国家经贸委、工商局、税务局、公安部等10多个部委参加,启动了企业和个人征信立法与实施方案的起草工作。目前,中国国内共有5家获得认可的权威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为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大公国际、上海远东资信、上海新世纪评级等。
2.2 我国信用行业的问题
2.2.1 法律法规配套问题 针对征信方面的相关立法相当滞后。在政府开放必要的企业和个人资信信息和数据等方面也没有明确的制度和规定,从而制约了社会信用数据的开放和联合征信的进程。一些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用于各自系统的数据库建设。但却缺少足够的法律让这些部门与社会分享他们的数据。
2.2.2 机构规模普遍较小、从业人才匮乏 国内几家规模比较大的征信公司,其年营业收入和国际上大型征信公司年营业收入相差上百倍。国外大征信企业如邓白氏在全球拥有375个分公司或办事处,员工八万多人。我国企业征信机构从业人员较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征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2.3 信用中介机构属性和征信市场监管问题 目前我国没有相应的信用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和规定,造成各类信用中介机构性质不清、归属不明,导致无人监管。由于征信数据及其处理结果在某种程度上非常敏感,因此不论哪一国政府对此都要进行监管,但各国的监管框架有很大的区别。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中央银行为监管主体;一类是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多个部门共同监管。建立市场监管机构可以改变征信行业无人监管的局面。
2.2.4 企业信用数据收集困难 信用数据的分割和封闭,数据收集成本较高,征信公司步履维艰。根据我国体制,资信调查报告的信息和数据主要来自于银行、工商、海关、公安、法院、技术监督、税务等政府和业务部门,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信息和数据直接来自于企业。目前我国政府各部门的信息一般都不向社会公开,一方面造成信用信息资源的浪费,影响各类信用中介机构开展信用管理和相关服务[5]。
3 借鉴美国信用行业发展经验调整我国的发展战略
3.1 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化的权威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与国家金融安全》课题组组长吴红如在新华社等机构主办的“中国信用评级高峰论坛”上警告说“美国正在大规模收购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目前已经控制了中国信用评级市场2/3的份额,严重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课题组报告显示,中国国内共有5家获得认可的权威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为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大公国际、上海远东资信、上海新世纪评级。其中,穆迪于2006年收购中诚信49%的股权并接管经营权,并约定7年之后持股51%;同年,美国控制的香港新华财经收购上海远东62%的股权;2007年,惠誉收购联合资信49%的股权;目前,美国标准普尔与上海新世纪已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正在洽谈收购事宜。大公国际在成功发布首份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之后,2010年4月美国政府已将大公资信进入美国市场的申请列入拒绝程序。中国急需建立独立自主的信用评级体系,扶持独立自主的信用评级机构,掌握资本市场的话语权。清楚界定公共征信机构和私营征信公司的业务边界。建立起一个好的信息交换和协作机制,既能够让商业性征信公司通过正规化途径获取公共征信系统的信息资源,同时私营商业性机构又能将市场需求信息反馈到公共征信系统。国家应该大力推动商业性征信公司的发展,促进其做大作强,打破美国对信用评级市场的垄断。
3.2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和完善信用评级关法律法规 明确评级机构的归口管理部和监管部门,扶持中评级机构开展国家信用风险评级,确保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对境外人民币主权债务工具的评级话语权。要尽快制定和完善信用评级关法律法规,在准许外资进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同时,要严格限制其涉足关乎国家安全的领域以及参股中资信用评级机构比例;要求所在国政府承诺对中国评级机的市场准入[6]。
3.3 征信机构资信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 目前国内各征信公司均建立了自己的征信数据库,但由于建立这样的数据库需要可靠的数据来源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征信机构有能力建立一个满足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估的资信数据库。政府应支持这方面的建设,建立统一的数据量大、信息齐的公共基础信用数据库,给征信公司和客户提供基础信用信息服务。
3.4 强化监管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 评级组织要报告内部控制情况,为信用分析师建立职业标准,向公众披露信用评级信息和评级方法。同时,让第三方机构对评级公司就资产抵押证券的评级进行独立调查。在评级机构的市场、销售和评级部门间建立防火墙,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