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漆画研究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千百年来,川流不息的黄河滋养和孕育了无数炎黄子孙,也凝聚沉淀出了丰富多彩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深植在中国人的心中,成了歌,成了诗,成了画,成了人们寄托情感的媒介。漆画便是流传下来的黄河文化传统手工艺品。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漆画凭借独特的视觉美感和装饰特点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研究黄河流域的漆画,能使人们对黄河文化的内在意蕴和精神谱系有所认识,具有现实意义。
黄河流域漆画的特点
黄河流域不同地区虽然在历史文脉上一脉相承,但在各自的历史脉络中却衍生出了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分析不同地区漆画艺术的特点能帮助大众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背景,理解不同地区漆画艺术的表达方式和特色。
漆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黄河流域不同地区的漆画艺术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具有典型的民族性特点。例如,甘肃漆画艺术不仅表达出丰富的汉族文化,还表达出了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从当地的漆画艺术作品可以看出,无论是人物呈现还是景观描绘都带有浓厚的异域风情。以《敦煌印象》为例,创作者以雄浑大气为主基调,以传统大漆技法描绘出了缥缈神秘的敦煌莫高窟形象,整体画面色彩丰富,呈现出了强烈的异域民族风格。
黄河流域的漆画艺术融入了黄河文化元素,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特征。例如,山西省的漆画艺术创作讲究对称、简洁,因此漆画作品多以简练的线条、柔和的色彩来呈现;陕西省的漆画艺术则讲究粗中有细、豪迈雄阔,多以饱满的线条、鲜明的色彩、恢宏的风格著称;甘肃由于地形复杂,平川、河谷、戈壁、高原纵横交错,因此吸引了许多漆画艺术家以此为原型设计艺术作品,展现甘肃特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体现黄河流域文化的人文性。
黄河流域的漆画艺术具有装饰性特点,是漆画艺术应用中所体现出的一个典型特点。无论在室内装饰、壁画装饰还是在服饰装饰、器具装饰等领域都可融入不同风格的漆画艺术。创作者还可根据漆画艺术的风格和民俗特色进行灵活变化、创新,以此还原漆画艺术的本质美和艺术美。比如,明朝漆画技法中的雕漆技法是在漆器上进行雕漆,设计师根据漆器的外部形态进行打磨、描漆、描金,最终形成漆器上的漆画作品,极富装饰性特点。
黄河流域漆画种类
中国的漆画具有悠久的发展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朱漆大碗等。后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先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对中国传统漆画艺术进行不断改革,形成了中国古代漆器上的纹饰图案、服饰设计上的纹饰图案以及建筑装饰上的纹饰图案等,类型多样且艺术感强,兼具了审美和实用等多重功能。随着黄河流域文化的不断发展,现代漆画种类不断丰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陕北漆画
2018 年12 月28 日,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陕西省首届漆画展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开幕。此次展览主题为彰显民族精神、凸显漆画艺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和举先生的《老子出关》,这幅作品是王先生到陕西采风,结合陕西故事,以陕北剪纸的形式为骨架进行人物设计的作品,整个作品充满了浓厚的陕北风味,凸显了黄河流域民众的淳朴和热情。此外,还有朱彦虎创作的《黄河在咆哮》,展现了改革开放浪潮中新一代黄河人的精神面貌。
甘肃漆画
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甘肃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资源,给漆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据考证,甘肃出土的漆器文物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甘肃现代漆画是在古代漆画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在历史变革之下,甘肃地区的漆画创作者结合甘肃特有的地域风貌和民俗习惯,不断尝试和创新漆画创作手法,凸显了甘肃现代漆画的艺术价值。同时,甘肃以高原、黄河为主的地形地貌也为漆画艺术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1964 年,漆画创作者何晓峰亲手设计绘制了《群仙祝寿》漆画图,为之后的漆画艺术创作打下了基础,之后其他漆画创作者的《春融》《九色鹿》等设计作品均参加了中国漆画展,呈现出风格迥异的漆画艺术形态。
德州漆画
德州漆画是黄河流域较为闻名的一类漆画。德州漆画匠人姚向东潜心漆画10 余载,利用蛋壳、金银箔片等常见的小物件进行涂漆研磨、刀刻雕琢,创作出栩栩如生、灵动有趣的漆画作品。
姚向东主要绘制的是天然大漆作品。这种作品所用的材料为漆树上的乳白色纯天然液体涂料,接触空气后会变成褐色,最后会凝固成漆膜。这一材料具有耐腐蚀、耐酸、耐热等特性,有“液体黄金”的美誉。姚向东认为,漆画需要融入东方艺术的神韵,体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如此才能赋予作品以灵魂。他创作的《治黄首役》漆画,就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为题材,表现出了黄河的壮观气势及大禹勇敢无畏的精神。
信阳漆画
1957 年,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中出土有彩绘漆瑟,用红、黄、白、蓝、绿、褐等漆色,形象地描绘出狩猎、舞蹈、奏乐、烹调、宴饮等场面,给人以华丽奇异的视觉感受,距今已有2000 余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黄河流域漆画的应用
中国的漆文化、漆画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蕴含着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义理和东方美学的灵韵,展现了寓美于用的生活方式。在现代艺术发展历程中,中国的漆画艺术一方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成为大众生活中密不可分的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又与艺术相融合,成为一种情感表达方式。
在现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大背景下,漆画艺术的传承和应用已势在必行。结合漆画艺术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总结分析漆画艺术在包装、建筑、服装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对于凸显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传统建筑中的漆画应用
漆画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应用,比如传统建筑中便有漆画的身影。建筑设计师借助漆画工艺,在建筑环境空间内部进行装饰设计、界面隔断设计,极大突出了建筑空间所展现出的诗画意境,起到了强化建筑空间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效果。一方面,将漆画应用到室内的墙面和隔断上,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室内设计的美感;另一方面,设计师将漆画应用到家具、陈设品等上,可以装饰、点缀室内空间,给人以美的视觉体验。
产品包装中的漆画应用
漆画作为黄河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是由我国古老的漆艺创新发展而来的,相较于其他画种,其不仅具备美术价值,还具有工艺品的特殊性,“以漆入画”的绘画特色让漆画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材质美感。
当下,漆画在产品包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比如深受女性群体喜爱的花西子芙蓉映雪蜜粉粉扑的包装盒便采用的是有古典艺术美的漆画元素,既表达了国风品牌的文化理念,又凸显了漆画的内涵和基调。又如,在两面针的紫荆花·多效护龈牙膏和青蒿植物素两种新型产品的外包装上,设计师突破原有设计理念和思维习惯,融入了漆画彩绘的创作手法,直观展现出了牙膏的成分,让消费者用得放心、用得安心。
服装设计中的漆画应用
漆画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也较为常见。黄河流域的服装设计偏向展现地方民俗文化和风俗习惯,倾向于将漆画融入服饰中,来体现艺术感和个性化。比如将现代彰髹漆艺应用在服装的图案设计中,以自然的图案、大气的风格引人注目。此外,有的服装图案设计师还将樟脑油、汽油或者稀释酒精等材料均匀地涂抹在漆面上,形成渐变色、对比色等漆面纹理,极具东方美学特点。又如在服装色彩方面,设计师将漆画色彩元素应用到服装表面,能增强服装的光滑度、亮度和整体质感,比如漆皮服装裤、漆质皮夹克等服饰就是用漆画色彩元素制作而成的。
黄河流域漆画应用的意义
黄河流域漆画有着不同的民俗内涵和艺术价值,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审美需求。
有利于传承黄河文化
黄河流域漆画艺术的应用能对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助力。从客观角度来看,漆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民众在生产生活中,运用漆画表达着对生活的祝愿和对未来的憧憬,可以说,漆画蕴含了浓厚的黄河流域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漆画作品中常常会融入一些黄河文化元素,如黄河、龙、凤、鱼等,此类设计的应用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黄河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有利于深化漆画的文化内涵
黄河流域漆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在古代就被运用到宗教信仰、图腾象征、民俗习俗等领域,因此,漆画作品中也蕴含了丰富的道家、佛家、儒家等思想文化,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如今,将这些漆画作品和手工艺技法融入传统建筑装饰、产品包装等领域,将漆画中的抽象化内容以具象化形式展现出来,成为大众摸得着、看得见的产品,彰显了漆画的艺术价值,深化了漆画的文化内涵。
有利于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
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大众对漆画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技法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和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无数漆画艺术创作者创新漆画创作技法,在描金、浅刻、百宝嵌等手法上又融入了拼接、镂空等设计,创新了漆画的装饰性技法。消费者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不同技法制作而成的漆画作品,极大地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
本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https://www.zzqklm.com/w/xf/26540.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