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漫谈中国民族音乐与民族舞蹈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昱璇来源:《尚舞》日期:2025-09-20人气:7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一体同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民族歌舞鉴赏、传承、发扬提供更多的助力。文章从分析民族歌舞关系的必要性入手,说明了中国民族歌舞的特点,进而阐述了中国民族歌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民族音乐及民族舞蹈研究、传承、发扬、鉴赏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相互关系;民族文化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为传承好、发展好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提供更多助力,而在分析中国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相互关系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民族音乐及民族舞蹈的特征,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1.分析中国民族音乐及民族舞蹈关系的必要性

了解和分析中国民族音乐及民族舞蹈的关系是必要的,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讨论。首先,学会鉴赏是接触、学习、了解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重要基础,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其呈现形式虽然较为直观,但很难感受音乐或舞蹈作品想要传递的情感,明确艺术表演的风格和特点,这就导致人们在鉴赏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较多的问题,而了解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之间的相互关系则可以帮助观赏者更好地感受民族音乐和舞蹈的魅力,通过相互借鉴的方式汲取更多的参考元素,以舞蹈的肢体表现甚至服饰道具直观化感受民族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故事,以民族音乐的旋律变化及词曲内容感受舞蹈想要传递的情感,了解不同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特色和风格,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其次,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作为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借助舞台表演提高其艺术价值,为人们的生活娱乐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了解民族音乐及民族舞蹈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艺术演出效果,可以为相关艺术表演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通过民族音乐与民族舞蹈相互融合来提高演出效果,提升民族音乐及舞蹈的共情能力,让舞台表演质量和效果再上一个台阶。

最后,了解民族音乐及民族舞蹈的关系可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更多助力,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上,了解两者的相互关系可以更好的在舞蹈及音乐的交相辉映下传播民族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明确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相互关系,实现音乐和舞蹈的深度融合也可以推动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创新性发展,为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增添生机和活力。

 

2.中国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的特点

2.1广泛性和自娱性

中国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都具有广泛性和自娱性的特点,这是由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来源决定的,很多民族音乐和舞蹈都是人们日常娱乐的形式,是人们为了更好的消遣生活、娱乐身心的产物,因此可以发现中国众多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都具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是由群众自发发展创造创新的,正因为群众广泛,人们基于娱乐需求会不断增添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中的元素,对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进行创新和优化,这也是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经久不衰持续迸发生机和活力的主要原因。

以朝鲜民族农乐舞为例,该舞蹈源于朝鲜人民在工作休息时的即兴表演,目的为了更好的缓解工作时的疲惫,而舞蹈的演绎既可以提高娱乐效果,还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农乐舞属于耕作间隙休闲娱乐的方式,因此在农乐舞表演的过程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倾向选择不同的乐器并调节节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表演风格,让农乐舞的演奏形式、舞蹈节奏出现了多元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再例如山东秧歌起源于在秋收以后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进行的娱乐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烘托氛围,为更好的凸显人们丰收时的喜悦,其多选择锣鼓等相应的打击乐器烘托氛围,且曲调多以热烈、欢快为主。

由此可见,中国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作为人们日常消遣形式,具有受众广泛、表演形式广泛、表演风格广泛等相应的特色,而作为群众的娱乐形式和消遣活动,这些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最大的特色则是能够给表演者自身带来较高的情绪价值,因此具有自娱性的特点,也正因如此,中国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才可以传承久远且底蕴深厚。

2.2民族性和地域性

舞蹈和音乐是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其根源在于文化,而文化又来源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践经验,但不同地区受地理位置、劳作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所形成的民族文化是有鲜明差异的,这些差异性都会体现在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上,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我国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广阔且拥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发展以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中蕴含着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信仰、精神追求,而这些民族文化特质又会反馈于艺术表现领域,呈现出不同的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风格。例如云南地区的花灯舞,花灯舞音乐节奏活泼欢快,舞蹈优美轻盈,在表演的过程中借助胡琴、笛子、琵琶等相应的乐器,婉转悠扬,可以较好地反馈江南地区的区域特色。再例如傣族的孔雀舞与傣族居民的信仰也有着密切关系,且傣族孔雀舞有着严格的程式和表演规范,这也是由地方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观念信仰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因此民族的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相对较强的,想要更好的感受、理解、学习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了解民族文化十分必要,与之相应的,想要更好的传承发扬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输出方式。

 

3.中国民族音乐及民族舞蹈的相互关系

3.1民族舞蹈与民族音乐相通相融

我国作为坐拥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是不容忽视的,而音乐和舞蹈作为自娱性相对较强的观念、情感输出方法,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底蕴上,两者特质相通,且从历史角度来看,音乐和舞蹈出现的目的都是宣泄情感和表达观念、娱乐生活,因此民族音乐与民族舞蹈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从承载介质来看,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重要承载介质都是人体,人的思想给舞蹈和音乐赋予了灵魂和情感,人的器官则成为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重要呈现基础,民族音乐借助的是人体喉咙,而舞蹈借助的是肢体,两者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都是相同的。

此外,音乐和舞蹈都有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和表演标准,即节奏。节奏是音乐和舞蹈的骨架,还是音乐舞蹈之所以能够具备较高共情能力的重要基石,音乐节奏和舞蹈节奏往往从一定程度上决定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想要宣泄的情感、表达的情绪以及传递的文化和观念,而节奏的谱写也是源于人们的表达需求和文化传播需求,因此两者相通相融。

最后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同根同源,音乐和舞蹈最早可以追溯到祭祀。而在古人祭祀中,当时人们对于祭祀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不仅需要通过舞蹈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还需要配合适当的打击乐器或吟唱来烘托氛围,传达祈愿,因此在祭祀时音乐和舞蹈就是融合在一起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逐渐独立发展,原因较多,其一,音乐和舞蹈两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物质媒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音乐的物质媒介是相对而言较为丰富的,例如扬琴、古笛、古筝、二胡等等,这些都可以更好地融入到音乐演奏当中,烘托音乐想要传递的情感和观念,提高音乐的共情能力。但是舞蹈始终是以人为基础,通过肢体表现来提高舞蹈的情感张力和共情能力,达到较好的艺术渲染效果。其二,音乐和舞蹈对于空间的要求存在着鲜明差异,音乐仅仅只需要一个独立空间,其对于空间的要求是相对较低的,但是舞蹈表演则需要一个较为宽敞的空间,甚至为了更好地保障舞蹈表演效果还需要做好服装道具等相应方面的调整,因此音乐和舞蹈逐渐分裂,但是这种分类并非是完全割裂,两者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这种分裂也更好地促进了音乐和舞蹈的发展。

3.2民族音乐影响舞蹈的风格与结构

民族音乐对于民族舞蹈的风格和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对较大的,在上文中也有所提及民族音乐和民族为舞蹈最大的特点则是跟随着节奏律动,而在融合表演中,音乐就可以当作节奏的代名词,这就意味着如果民族音乐的风格、速度、旋律发生变化,想要保障舞台表现效果,就必须对舞蹈形式、律动作出适当调整,提高艺术表演的共情能力,例如山东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则是秧歌,而在演奏的过程中所选用的多为打击乐器且节奏较为强烈,感情较为热烈,这可以较好的反映山东地区人民热情好客、豪迈粗犷的特点,而在这样的节奏下,秧歌的舞蹈表演也是充满力量的。此外,蒙古族民歌曲调绵远悠长,因此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其舞蹈风格更为优美、稳健,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障观看者的情感体验,因此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相互影响,尤其是民族音乐对于民族舞蹈的风格节奏和结构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将民族音乐作为民族舞蹈的主导性元素。

当然在民族舞蹈发展的过程中,其具有自身的独立性,民族音乐并非是绝对和必要因素,但民族音乐对民族舞蹈所产生的影响仍旧不可小觑,它可以更好地拉动舞蹈发展。就现阶段来看,很多具有时代特色或备受人们喜爱的音乐作品在发行以后,从事舞蹈行业的工作人员和舞蹈研究的学者们也会根据音乐作品编排相应的舞蹈,这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舞蹈的创新性发展。此外,从舞蹈表演效果来看,民族音乐也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民族音乐可以通过旋律、节奏、乐器的调整来更好地烘托舞蹈氛围,进而提高舞蹈的情感表现力和共鸣能力,为舞蹈增添色彩。同时,在舞蹈动作转换、协调的过程中,音乐节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借助音乐节奏作为润滑,让舞蹈的艺术表现看起来更加流畅、自然。

3.3民族音乐和舞蹈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因为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联系较为紧密且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各有所长能够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艺术表演的情感共情能力和表现的效果,达到娱乐大众、表达情感的表演目的,因此即便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逐渐分立,各自发展,但是一个完整且高质量的演出往往都是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相互融合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民歌的歌唱性和旋律性以及舞蹈的节奏性与动作性特色,宣扬民族文化表现情绪情感,也正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歌舞的相互融合、有机统一,我国才积累了如此多的名作。因此在艺术表演中想要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融合是十分关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成为国家发展中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宣传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思想,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不一样的思路。因此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的融合符合现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需求,想要达到更好的融合效果,实现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共同发展,就需抓住如下几个关键要点。

首先,在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必须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汲取地方民族的特色和风骨,这就需要做好调查,对于地方民族习俗、精神特点以及构成习俗、文化信仰的原因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将这些因素融入到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当中,形成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的共同基调,为两者的相互融合嵌套提供更多助力,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扬提供更多保障。此外,在信息调查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客观环境对地方居民生活习惯、民族信仰产生的影响,这也可以更好地抓住民族特色,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让民族特色成为民族音乐与民族舞蹈的万金油,例如在音乐旋律、在舞蹈动作、在乐器选择、在服饰道具配置等各个方面强化民族色彩,提高融合效果[7]。

其次,在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融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承过去文化,继承优秀传统和优秀精神,同时也需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融合的初衷是在宣传民族文化的同时娱乐生活,若无法立足当下做出调整则意味着受众群体大幅缩减,尤其是在生活节奏相对较快的现今时代,缺乏受众则意味着民族音乐与民族舞蹈的融合影响力大幅下降,因此在融合时需充分考虑当今时代的时代特点、发展需求,突出时代特色,将时代文化、时代精神融入到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当中。例如现阶段较具代表性的则是在很多民族音乐甚至传统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融合西方乐器,这可以更好地提高其共情能力和共情效果,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确保其受众面,进而提高其影响面,发挥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在传承发扬民族文化上的积极作用。

再次,在民族舞蹈与民族音乐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需充分发挥我国的多民族优势和文化底蕴优势,相互借鉴融合,在突出民族风格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学习其他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的情感表现方法和表达技巧,增添更多点睛之笔,使其情绪感染能力再上一个台阶,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这时则可以立足表演的立意和需求,调查其他民族的民族文化及民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在融合的过程中选择风格近似的素材,并做好细节处理,保障融合衔接效果,避免融合过于生硬、刻板形象表演效果。

为推动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的深度融合,实现共同发展,传播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就需要做好文化宣传和文化教育,尤其是各教育阶段院校可以将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带进课堂,助力民族文化的传承,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同时也为民族文化、民族舞蹈、民族音乐的创新性创造性发展培养接班人和传承者。此外还需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为资料收集提供更多助力,进而为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创新性融合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在此基础上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进行宣传,提高影响力和受众面]。

 

4.结语

民族音乐与民族舞蹈都具有广泛性、自娱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民族音乐会影响民族舞蹈的结构形式和风格,两者之间关系紧密,共融共通共发展。因此,明确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关系,有助于推动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以期为民族音乐及民族舞蹈研究、传承、发扬、鉴赏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





文章来源:《尚舞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