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编导作品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摘要:舞蹈编导作品作为舞蹈艺术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舞蹈艺术的发展水平。为了更科学、公正地评价舞蹈编导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创作水平,构建和完善系统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构建舞蹈编导作品评价体系的背景出发,阐述了该体系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兼顾传统与创新、注重艺术性等;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对策,如建立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指标、引入专家评审、强化观众反馈等,以期提升评价的权威性与实用性,促进编导创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舞蹈编导作品;舞蹈艺术创作;评价体系
舞蹈编导作品评价是对舞蹈编导在舞蹈作品创作中体现出的艺术构思、编排结构、动作语言、音乐运用、舞美灯光、整体艺术效果等方面的全面分析和判断,它既考察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又考察舞蹈编导在主题把握、创新审美及对舞蹈作品的艺术处理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通过科学的评价标准,对编导作品的创作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价,客观地衡量编导作品的价值及其对舞蹈教育与创作的重要意义。此外,对舞蹈编导作品的评价也可促进编导作品的繁荣与发展,从而使编导作品的创作和教育得到长足的进步。
舞蹈艺术不断发展,新的舞蹈形式、理念和技术不断涌现,社会对舞蹈艺术的要求逐渐提高,舞蹈编导作品创作的质量逐渐成为评价性客体的出发点。现阶段,舞蹈作品评价往往缺乏科学标准,往往表现出主体主观评价较强、体系不规范等问题,难以更加全面准确地展现编导作品的科学评价。因此,建立科学化与合理化的舞蹈编导作品评价体系,有助于舞蹈创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舞蹈教学、舞蹈评比活动及舞蹈文化传播,进而促进舞蹈艺术的健康发展。
1.舞蹈编导作品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1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原则,是指舞蹈编导作品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科学性”要求舞蹈编导作品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能反映出作品艺术质量的优劣或作品的创编水平,评价内容应当包括编导构思创意、艺术编排、肢体动作、配乐舞蹈元素,以及艺术造型舞蹈元素构成形式、音乐类型、舞美等因素,运用科学的结构将各要素科学归类量化,以实现评价的可预见性、可调控性和可操作性,并规避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评价手段的科学性,要求评价手段能够遵循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逻辑结构,具备操作性与可比性。“合理性”,指的是一种艺术评价标准的现实适应性和动态可调整性。在舞蹈艺术类型、个体、风格的多样、个性化发展时态下,评价标准必须随着各类舞蹈、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编导与创作目的而弹性调整、科学适应,并非一成不变,也不能采用“一刀切”“一个模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注重人性化、宽容性、包容性,尊重艺术创作与表达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既鼓励和容纳创新与个体表达自由,又能随时代发展,观众审美的发展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使其具备现实针对性与生命力。“科学合理”原则,是技术性、结构性严谨基础上的人文关怀、艺术兼容与宽容,也是构建科学、公正、全面的舞蹈编导作品评价体系的根本保障。
1.2客观公正
在评价标准的设计中,“客观公正”是舞蹈编导作品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原则,也是舞蹈作品评价结果重要性的直接决定因素。所谓“客观”,是指评价行为不能受到个人情绪、态度和主观好恶因素的影响,评价是客观事实和标准本身,而不是受人的意志左右的主观判断。为此,应当设计评价结果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如评定标准打分表、专家打分、观众投票等,制定多种途径、角度的综合评价体系,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评价,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事实说话,使结论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如此评价体系才能更客观真实地评价作品。“公正”则是评价整个过程和结果不厚此薄彼,也不偏袒任何一个创作者,保证作品有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并且得到同一水平的评价。为此,评价体系不仅要形成权威机构主导、专业素质过硬的专业性评价体系,更应在评价过程引入透明机制,如评委评审过程公开、评审过程结果公开、提出异议和申诉机制等,增强评价体系的公开与可信度,同时应使评价体系所衡量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统一的标准,尊重和容忍舞蹈作品的风格差异、民族差异,在“客观公正”性的前提下尽量不丢掉弹性。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赢得舞蹈编导作品评价体系在应用实践中的信任和支撑,更好地促使舞蹈艺术的创作发展更加规范与良性。
2.3兼顾传统与创新
“传承与创新”是一个很好的舞蹈编导作品评价体系建构原则,它反映了对舞蹈艺术传承和发展规律的尊重,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把握。舞蹈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艺术,其间有着厚重的文化、审美积累,传统舞蹈中既包含着民族的记忆与精神文化,又给当下的舞蹈编创提供了宝贵资源与素材,尊重传统舞蹈的舞姿、道具、音乐、服饰、舞台呈现中体现出来的美学风格,给传统舞蹈恰当的位置与应有的尊重,对成功运用于舞蹈、体现民族特色、传承民族文化、给予作品民族文化积淀的编创给与适当的鼓励。其次,评价标准中要有一些鉴别作品中的传统舞蹈语言、音乐、服饰、美学风格等的标准与规则,要能通过作品中的某些特征鉴赏和识别出传统舞蹈的语言、音乐、服饰、美学风格等,进而能把握传统舞蹈语言在作品中的作用,能识别传统舞蹈在舞蹈编创中的地位和价值,这是在评价标准中加入对传统舞蹈的鉴别和分析的前提。最后,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生命力强且现代化很明显的艺术,也必须要求其与时俱进的创新,创新绝不仅是形式上的舞动动作的创新,有时甚至可以表现在主题立意上的创新、结构编排上的创新、文化元素的突破,以及跨界融合上、甚至还有着舞台技术的应用等。在评价标准中要有相应的能考察一个作品在哪些方面突破、在哪些方面进行舞蹈创新的规则,有相关的创新度的评价标准,比如创意的独一无二度、创新形式的突破性、突破文化的统一性和跨文化能力等,在评价标准中考察作品是否有突破的思维、创新的语言,能体现多元化、个性化和现代化的特性。此外,在评价标准中也不能出现相对单一化或者保守化的倾向,要对富有个性、敢于尝试表达、勇于艺术实验和探索的舞蹈编导给予评价激励和鼓励,这样的评价标准才会给予编导创作者守住民族之“根”、敢走开拓创新之“路”。编导作品的评价要做到传统与创新相协调才能打造一个既具文化底蕴又富时代特点的舞蹈编导作品评价体系,才能真正起到促进舞蹈艺术繁荣发展的效果。
2.4注重艺术性
“强调作品的艺术性”是舞蹈编导作品评价体系构建中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因为舞蹈本身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它以人的肢体来表现情感和思想,阐释特定的情感诉求与审美意境和人文关怀,所以其评价体系中应以艺术性为维度之一,综合考虑舞蹈作品的编导理念、情感表现、肢体动作的美感特征、节奏,以及作品的整体舞台呈现效果。艺术性不能仅仅以强烈的视觉效果为特点,应该表现在舞蹈作品的思想高度、情感真挚与表现手法完美统一的高度方面,有艺术性的舞蹈作品应做到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使观众产生相应的审美效应与情感共鸣。
其次,强调艺术性还要体现的是评价标准对各种艺术表现以及编导独特创作风格的鼓励,防止某一种审美观念制约创作主体的自主发挥。为此,要具体体现在评价指标上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多样性标准上,对不同文化和艺术传统的舞蹈及编导不同风格要给予更多的包容性标准,比如对现代舞、民族舞、古典舞或实验舞等不同的舞蹈体裁所作的评价是应该有所区别的,将不同舞蹈种类的审美特点都要充分考虑到。同时还需加强对舞蹈艺术效果的主观感觉评定,比如情绪感染力、审美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等方面的主观评价,结合观众反应与专家认定的意见来强化对舞蹈作品评价的综合艺术判断能力。真正做到对艺术性的重视,才能保证舞蹈编导在作品中不断提高审美意趣和精神格调,进而促进舞蹈艺术本身持续向更高层次递进发展。
3.舞蹈编导作品评价体系完善的对策
3.1建立评价标准
首先,应该对舞蹈编导作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目前,舞蹈编导作品的评价存在标准不统一、评价难以精确的现象,造成评价的不科学及成效不高。这就要求对整个编导作品有统一明确的评价标准,作为整个评价的基本依据。标准体系应由编导策划、结构、动作、音乐、调度、视觉、内涵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组成,同时应涵盖定量指标,如节奏、空间等方面可量化的元素;定性指标,如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创意等元素,把整个评价体系组成一整套系统。在具体的编制过程中,应该广泛听取舞蹈、舞蹈编导、表演、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及舞美等人员的意见,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案例和其他相关行业所积累的实际经验进行标准设置。评价标准可以适时调整,开放的标准可以逐渐形成比较客观和权威性的标准评价体系,不能一成不变。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舞蹈作品,如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等及跨界融合舞等不同类型编导作品,适当细化评价标准或是分类评定标准。建立一个规范化、精确化、弹性化的评价体系,不仅提高了舞剧剧本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更能够以此标准来促使创作人员追求舞蹈剧本更加高质,有利于促进舞蹈创作和研究工作的良性开展。
3.2完善评价指标
完善评价指标是构建与优化舞蹈编导作品评价体系的科学评价对策。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的核心构成内容,是衡量舞蹈编导作品整体水平的重要内容。应从舞蹈编导作品的编导创作角度出发,构建一种层层的体系,一个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有机合理、系统全面、环环相扣的评价体系指标。首先应建立一套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应包括创意构思、结构编排、动作设计、音乐及节奏、舞台调度、艺术感染力等核心、重点内容、再通过二级、三级细化指标,对每一项核心内容进行具体的细化与量化描述,为更好地提高评价的针对性与可行性奠定基础。例如对“创意构思”即可进一步细化为“主题鲜明性”“表现独特性”等具体、细致的指标,提高评价的精确性与客观性。同时,舞蹈编导作品的评价指标体系还要兼顾艺术与技术这两个方面,注重作品整体效果与内在的价值。在艺术的方面侧重作品的美感、情感与思想、文化与意境,技术的方面则侧重对编排技法、创新动作、空间的利用等方面的表现。其次,在舞蹈作品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还需兼顾一定的反馈和修正机制,即定期搜集专家、观众及舞蹈从业人士的意见,并加以评价和更新,不断优化指标内容与指标结构。
3.3引入专家评审
为了能够在评价过程中确保评价工作结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进一步健全完善舞蹈编导类作品评价体系工作中,要采取设置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舞蹈编导类作品本身是一种具有创新性、技术性特点的表演艺术作品,仅仅通过大众特别是单一类型的评价人士对编导类作品做出的评价不能够实现科学且准确的判断,缺乏充分性。在实现专家对舞蹈编导类作品进行鉴赏的基础上,设立舞者舞蹈编导类作品的表演类专家、理论评论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评审团队进行舞蹈编导类作品的评审工作,并邀请专家结合自己舞者表演类、理论评论类,以及技术类的丰富经验和相关素养,对编导类作品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内在结构、技术手段、文化表现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与分析,体现其深度与权威性,为科学、有效、公正的舞蹈评价体系构建奠定基础。在采取专家评审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制度性设计和设置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其公正性与公信力。例如,在评审标准、方式上进行科学、有效的设置,制定编导类作品专家评审的相关细则以及工作人员与评审专家的职能界限和范畴,做到不偏不倚地为具体的编导类作品的评审工作提供客观、公正、客观的意见;同时在采取专家评审方式时还要在制度基础上对专家的评审工作进行科学的动态化管理,具体可采取专家轮岗与监督的形式对评审工作进行常规性、系统性、连续性的动态化管理,杜绝在专家评审工作中出现利益关系甚至感情因素等干扰因素,扰乱舞蹈类作品的公平与公正性;除了对舞蹈编导类作品采取专家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外,也可广泛吸纳不同地域背景、不同舞种特点,以及舞蹈之外领域的不同领域专家的参与和意见建议,使舞蹈专家的评审工作更加全面化,多角度了解对作品评价中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减少盲目的猜测和表面的评判。在具体的评审环节中可采取不同方式,充分发挥专家定性分析与定量数据的作用,结合专家在评价过程中体现的专业定性分析及分析与综合评分的情况得出科学、合理的最终评价意见与结论。建立严肃、有序、开放的专家评论机制不仅能够促进舞蹈编导类作品评论质量与专业性的提升,而且对舞蹈评论引导创作、促进人才发展亦具备积极意义,从而为舞蹈艺术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4强化观众反馈
在舞蹈编导作品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的道路上,增强观众意见也是实现评价多样性化和社会性的一个解决出路。舞蹈作为表演艺术,它的最终呈现是面对观众进行表演,而观众对其的意见和感受正是作品的审美意义及其社会性的证明。因此,评价体系也可以适当添加观众意见的环节,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考察作品的影响力以及艺术感染力。运用调查问卷、点击评分、互动评论、网络舆情等方式对观众意见的收集、归类、整理,并系统参考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情景体验、内容解读和美学感受,从而给专业的评价意见提供重要的参考。观众意见可以保证评价体系在更大的层面上实现“自下而上”的动态化和多元化发展。当然,在技术、制度保障下,“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才有意义,要避免形成对观众评价的简单化和“一锅烩”。其次,也要赋予评价体系一定的技术性。因此,应根据演出对象的不同、演出方式不同以及所呈现舞蹈类别的不同,合理设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观众意见反馈,比如可以分别区分专业观众与普通观众,设置不同量级的反馈等级,实现观众的分层与分类,从而使不同群体的意见反馈发挥更强大的作用。最后,要及时并且有效地整理、借鉴与研究观众的意见与看法,将其真正地纳入评价体系中来加以思考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辅助,用于引导编导创作思想的积极改变,用于推动舞蹈作品的正确传播。让观众参与并反馈也是对社会负责的做法,不仅能够使观众产生积极的参与性和归属感,也能够促使舞台上的舞蹈艺术创作与社会接轨、与观众的审美接轨,这样才能对促进舞蹈在社会中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4.结语
舞蹈编导作品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对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科学、合理、全面的舞蹈编导作品评价体系不仅能为舞蹈编导创作指明方向,规范舞蹈编导创作,使之健康发展,走上更高层次;而且能加强编导作品的社会化宣传,增大社会传播效果。所以在确立评价体系的时候要以科学性、客观性、多元性、传统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出发,并处理好艺术性与观众需求的内在一致的关系;同时完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引入专家学者评价机制,加大对观众反馈渠道等建立一套科学、权威、开放的舞蹈编导作品评价体系,以便于发现舞蹈编导人才及发掘优秀编导、发展繁荣舞蹈艺术事业的持续活力。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