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基于“格物致知”下的工笔花鸟画创新探索

作者:夏夕红,崔文学来源:《新美域》日期:2025-11-24人气:12

摘要:格物致知应是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核心所在,对传承传统绘画精髓、提升作品艺术价值、激发创作灵感意义重大。文章围绕“格物致知”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体现展开研究,结合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实践,探讨在观察体验、求真写实、意境营造等诸多环节的实践表现,来加以探讨格物致知的作用与意义。格物致知的存在与作用不仅推动了工笔花鸟画技法发展与审美观念形成,更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为工笔花鸟画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关键词:格物致知,工笔花鸟画,创新探索

“格物致知”源自《礼记·大学》,强调通过探究事物获得认知,贯穿艺术家创作始终,从观察自然、求真写实到意境营造,均体现对事物本质的追求与情感表达。“格物致知”作为一种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作用于艺术领域,是中国画艺术家们探索世界、表达情感创作路上的明灯。“格物致知”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核心应用,凭借精细入微的艺术手法,生动而淋漓尽致地呈现了的独特魅力。从宋代院体花鸟画对自然物象的细致描绘,到当代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表达,“格物致知”贯穿其中,不仅引导艺术家们对花鸟形态、习性进行深入观察,更推动艺术家们通过艺术创作探寻生命的本质与精神内涵。

1.艺术创作中的“格物致知”内涵与范畴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格物致知”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礼记·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孟德鸿,崔庭浩业.郭熙山水画中的荒寒之境探析[J].美术文献,2024,(09):72-75.]。强调通过对事物的深入剖析来掌握真知,展现古人对认识世界、洞悉万物本质的不懈探索。在艺术创作领域,尤其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中,“格物致知”不单是一种哲学思考的方式,更是一条指导创作实践的关键原则。艺术家们凭借对自然万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体悟,把“格物致知”融入到每一幅作品当中,使得作品呈现出高超的技艺,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以及哲学智慧方面的思考。

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格物致知”并不仅仅是艺术家对于物体的客观呈现,其中还蕴藏着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哲学思考。艺术家通过“格物”,即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获得对自然万物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而“致知”则是在“格物”的基础上,把所获取的认知与感悟转变成艺术创作中的灵感与表现力。艺术家凭借精准细腻的笔触,将观察到的自然之美转化为艺术作品中的永恒瞬间,让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家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

2.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格物致知”体现

在工笔花鸟画中,“格物致知”体现了整体创作的始终,是画家深入自然、提炼艺术语言的艺术创作准则。在“格物”实践中,艺术家通过观察花鸟形态色彩,感受自然生命节奏与季节更迭,将自然之美内化为创作养分。在 “致知” 过程中,追求形神兼备,以精准笔触处理色彩、构图与细节,既呈现写实质感,又融入主观情感与审美。“格物致知”不仅形成宋代工笔花鸟画工巧细腻、清新古雅的审美风致,甚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世人观察客观事物、体察外部世界、表现自然物象的普遍方式[杜月超.从笔墨构成的角度再谈崔白《双喜图》[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19):6-9.]。即使在现代工笔画鸟画的创作实践中亦然如此。

2.1 观察与体验:深入生活的格物之举

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根基是观察与体验,亦是格物致知精神的具象化表达[杨亚楠.论“格物”理念在当代工笔画中的演译与赋新[D].东华大学,2024.]。艺术家应当深深扎根于生活之中,在细微处用心捕捉灵感,积累丰富素材,为艺术创作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写生是艺术创作里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帮助艺术家以较为亲近的距离去感知绘画对象所蕴含的生命律动以及精神内核,并且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作品成为情感得以宣泄的载体以及精神有所寄托的港湾,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以及充满情感的温度。

宋代画家赵昌通过长时间对花鸟的细致观察,也因此使得画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赵昌的《写生蛱蝶图》里,艺术家运用精微笔触描绘出蛱蝶翅膀的纹理走向、色彩渐变与飞舞姿态,以及蚱蜢的身体结构、腿部肌肉张力与跳跃瞬间,画面栩栩如生。

2.2 求真与写实:精准描绘的致知追求

求真与写实是“格物致知”的关键体现,要求艺术家精准描绘花鸟外在形态,从而深入探寻其内在本质,以此达到“致知”之境。艺术家借助在创作中对真实和写实的追求,可更深刻地领会事物本质,在作品中呈现对“格物致知”的理解。

宋代崔白创作的《双喜图》是工笔花鸟画领域的典范之作,画面中,对野兔和喜鹊骨骼结构的精准把握,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野兔的惊恐神态与喜鹊的警觉神情。从细节上来看,野兔的腿部肌肉紧绷,关节弯曲,充分展现了在奔跑时所蕴含的力量感;而喜鹊的爪子紧紧抓住树枝,翅膀微微张开,身体前倾,仿佛随时准备振翅高飞。艺术家凭借具象写实手法的细腻描绘,实现对客观世界的真实记录,也是对“求真”理念在视觉层面的具体诠释。

宋代工笔花鸟画追求色彩的真实自然,画家们仔细地观察花鸟在不同环境之下所呈现出的色彩变化,并且借助丰富多样的色彩层次以及渲染技法,让画面拥有鲜艳的色泽又有和谐的美感,这种精准的表现并非仅仅是对自然的模仿,实际上是对于事物本质的一种追求。艺术家们把自身对自然的理解以及感悟融入到作品之中,以此来呈现花鸟所蕴含的生命力与精神内涵。在进行写实创作的艺术家们也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使得作品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这种求真与写实的精神,为后世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创作过程中一项关键的品质。

2.3 意境与情怀:借物抒情的精神升华

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表达是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灵魂所在,也是“格物致知”在创作中的高层次体现。艺术家针对花鸟展开描绘,目的不仅是为了呈现自然之美,更为关键的是借助所描绘之物来抒发自身情感,传达出对自然、生命以及生活的感悟,使得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在宋代林椿的《果熟来禽图》中,画面描绘了一枝斜向延伸的果枝,枝头挂满了果实,粉红与翠绿的颜色形成的十分鲜明的色彩对比。一只小鸟静卧枝头,姿态优雅,头部微微偏,似乎在沉思或聆听。画家以简洁的构图和大面积留白手法,突出了主体,留给了观者无限想象。并且凭借细腻的笔法与柔和的色彩,生动地描绘出秋天果实成熟以及小鸟到来的情景,画作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如同真实般存在,好像可让人们闻到果实散发出来的香气,感受到小鸟所有的生机。这幅作品反映出画家对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以及对自然怀有热爱之情,也触动着观者内心深处引发共鸣。

在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实践中,意境与情感的传达持续成为艺术家们追求的核心目标[吴至新.工笔花鸟画创作中主题立意表达与技法传承[D].山东艺术学院,2023.]。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技艺时,持续展开创新,把现代人的生活情感以及审美理念融入到自身艺术作品里。使得花鸟题材的作品超越自然界原本的符号意义,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与人们情感诉求的承载媒介。

3.“格物致知”对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影响

在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领域,“格物致知”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推动着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持续创新,把现代人们的生活情感以及审美理念融入艺术作品里,让工笔花鸟画在当代社会呈现出新的活力。“格物致知”还引导艺术家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工笔花鸟画的未来发展开拓出更为广阔的思路与空间。

3.1 对绘画技法的推动

“格物致知”推动工笔花鸟画技法革新。艺术家通过对于格物致知的研究,知晓掌握事物本身运行的道理,但又不只拘泥于此,以期获得超越艺术本身的真实,格物致知,但不止于理,更要做到“超理”[魏傅平,张先京.探析范宽作品中的理学精神[J].艺术研究,2025,(02):46-49.]。“格物致知”鼓舞着艺术家持续探索创新绘画技法,精准地捕捉物象的形态、质感与神韵,推动技法向前发展。

艺术创作实践实际上就是艺术家把对事物的感受转化为具体形式的过程。在创作构思阶段,艺术家对于作品最终呈现的样子有着清晰的设想,涉及色彩、氛围以及技法运用等多个方面。这些构想驱使艺术家持续深入地自我审视,通过反复的思考和探索,发现并弥补自身的缺陷。艺术家在吸取精华的同时,结合创作实践,逐渐形成独特的表现技巧,以此达成创新。这种创新推动了工笔花鸟画技法变得更加丰富,还为传统技法体系增添了新的活力。

3.2 对审美观念形成的塑造

“格物致知”这一哲学理念,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与欣赏中影响了审美观念,塑造了独特审美标准和追求。具体体现在对“真”、“精”、“雅”的追求上。这一审美标准提升了工笔花鸟画艺术价值,影响着观赏者审美体验。

在工笔花鸟画范畴内,“真”意味着对描绘物象给予真实呈现,包含形态方面的准确无误,又涉及精神层面的生动传神,艺术家借助技法让作品呈现出自然的真实之美。“精”表现为技法的精密且严谨,是工笔画的标志性特征。“真”与“精”均反映出对事物本质以及细节的剖析。“雅”指的是作品的格调以及意境,是工笔画的审美升华,工笔花鸟画追求一种高雅的艺术境界,借由对花鸟的描绘,传达出画家的情感、思想以及审美情趣,使作品传递出宁静、高洁、含蓄的意境。

“格物致知”对于工笔花鸟画审美观念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马焯文.宋人“格物致知”思想观照下的当代工笔花鸟画[D].沈阳师范大学,2019.]。“格物致知”的存在和作用使得工笔花鸟画形成了以“真”、“精”、“雅”作为核心的审美标准,体现出工笔花鸟画对自然的敬重以及对艺术的追寻,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对真、善、美的推崇。在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中,继承并发扬“格物致知”所塑造的审美观念,对维持工笔花鸟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在新时代的发展有着意义。

3.3 工笔花鸟画创作的价值意义

当代艺术的发展不再只是局限于艺术的单一领域,而是积极地同其他社会文化领域相互交织、融合发展,中国画的发展亦然如此。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工笔花鸟画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格物致知”。为了给工笔花鸟画的创新注入灵感,艺术家们需深入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场景,以及由人类活动重塑的自然空间。通过这种方式,艺术家可以拓展艺术视野、探索新题材,使作品真正扎根于现代社会的肌理之中。

“格物致知”充当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纽带,对于提升工笔花鸟画的水平以及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工笔花鸟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继承“格物致知”这一思想,有利于维持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底蕴。艺术家借助对传统作品展开研究,领会古人的理念以及技法,把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相互融合,以此推动画作的传承与发展。艺术家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将自身的感悟融入到创作之中,表达出对于自然、生命以及社会的见解,赋予作品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4.基于“格物致知”的工笔花鸟画创作实践与探索

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格物致知” 既是技法锤炼的路径,也是对自然生命的深度观照。贯穿于艺术家观察体验、技法创新与意境表达的全过程,并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深入观察与体验生活是创作的根基。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了解体验生活,才能有所感受,创作出来的东西才会有意境、有情怀。笔者创作的《记忆织景》系列作品选取的素材均来自笔者的生活成长经历和外出学习写生,每一幅作品都记录着笔者通过工笔画技法把对记忆中有深厚情意的景致编织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技法层面的求真写实体现的创新与探索。在材料运用上,《记忆织景》系列二(见图2)突破传统局限,以生宣纸替代熟宣纸,通过精准控水实现理想效果;勾线时,融合中锋勾勒与侧锋皴擦,增强物体质感;色彩方面,《记忆织景》系列一(见图1)和二(见图2)参考现代审美,运用对比色与互补色,既提升视觉表现力,又传递了情感内涵。同时,《记忆织景》系列二(见图2)借助电子产品绘制底稿,实现创作过程的高效便捷与即时沟通。构图上,《记忆织景》系列一和二打破传统,引入平面构成与现代艺术理念,以自由开放的构图赋予作品时代气息与视觉张力。

意境与情怀的营造是创作的一种升华表现。在《记忆织景》系列二(见图1)中,笔者从日常所呈现出的“美”里提取了部分田园生活的景象,将其转化成为一个画面,借助画面里对饱满状态的蔬果以及正在进行休憩的番鸭的描绘,以此寄托对乡土生活的喜爱之情,对日常生活中平凡价值的肯定之意。笔者所创作的这两张工笔花鸟画作品,期望可在继承传统借物抒情艺术精神的呈现出时代特征以及创新活力。

5结论

“格物致知”在工笔花鸟画中的实践,不仅丰富了的技法表现,更在审美观念和价值意义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经过在观察与体验、求真与写实以及意境与情怀等多个层面实践探索,“格物致知”为笔者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艺术家在创作时应继续以“格物致知”为指引,在继承传统“真”、“精”、“雅”审美标准的基础上,突破固有表现形式,把现代审美观念、多元艺术技法和科技手段融入创作。依靠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赋予作品时代气息与个性表达。在未来的创作中,会继续秉持格物致知的精神,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创作出更多富有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为传承和发展中国工笔花鸟画艺术贡献自身力量。





文章来源:《新美域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