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的本质内涵、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路径
摘要:随着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发展是一种系统的结构转型,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状态下,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理念、主客体关系、内容供给等层面上达到的一种整体性飞跃,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升级化、活力化的价值意蕴。重视价值赋能与数智赋能的双向融通、构建平等对话的新型主客体关系、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的新型内容供给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能力螺旋提升的关键。
关键词: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内涵;实践路径
目前,以元宇宙、物联网、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跃迁,正在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地塑造人类的思维、行为与价值观,推动科技突破性地发展,并引发连锁反应。就教育领域而言,数智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教师和教学方式、学生和学习方式以及学校和教育的管理机制,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等各方面都出现了波浪式的变化,驱动着它在思维、内容、方法等方面提供新质供给,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渐入“强人工智能”阶段,因而,深刻阐释数智思政的本质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无疑具有十分突出的价值与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的本质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是指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在动态环境中实现精准决策、精准推送、精准反馈,为下一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自动精准生成内容和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结合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优势,尤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价值驱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不再只是单纯的数据积累,而是呈现出一定的主体性特征,通过深度学习和自主分析,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提供更多具有分众化、精准化和高效的学习机会。
二、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的价值意蕴
(一)顺应深度数智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数智化生产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数智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加快了其与社会各个领域的结合,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交往模式、行为方式。面对空前的数智化浪潮,推动数智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活力、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实践活动,它的生存形态和实现条件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其本质力量的发挥更多地依赖于对对象的多样化需求的全面满足。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对不断变化的育人环境、其对教育对象知行模式的多维度作用进行审视,以此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走向科学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更好地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
(二)升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服务的新动能
数智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领域的多情景开发和应用,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资源配置向智能推送的转变,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服务水平。一是资源呈现的虚拟化和多样性。对于教育者来说,通过研发云计算虚拟教育资源等,能够为各种情景下的教学活动营造灵活多样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提供交流协作、反馈评估等多种功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利用数智技术建构的多种教学资源,能使受教育者在身心上都得到充分的享受。二是智能化的资源配置。在数智技术的支持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可视化的数据分析,进而全周期、多尺度地靶向追踪教育教学全流程,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私人订制”式的精准服务体验。
(三)释放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鲜活力
数智技术的出现为破解数据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创造了条件,实现了对师资队伍、课程资源与育人资源的最优整合,改革了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上,采用VR、AR、MR等设备,与嗅觉、触觉等感官设备相结合,实现具有真实感、沉浸感和全方位的互动体验。在数智时代,通过对受教育者的学情进行精确地分析,从思政课的资源库中捕捉时事热点、创新理论,把鲜活素材有效地转化为符合受教育者“口味”的语言文本,并以多种教育形式回应现实问题。在这一数字化学习平台上,受教育者可以“畅游”于此,与教育者进行即时互动,针对性地回答疑难困惑,从而达到科学化、标准化、精准化地接受理念培育和价值建构的目标。
三、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的实践路径
(一)以价值赋能与数智赋能的双向融通为指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质效
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的正确方向。数智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新途径,离不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其次,在数据驱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内涵,推动文化的塑造作用在新技术平台上实现。最后,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用数智技术“化”出产教融合的新型教学方式,让广大青年学子更好地感受到自身的责任重担。总之,价值赋能为数智赋能提供了方向和目标,数智赋能为价值赋能提供了手段和方式,数智赋能与价值赋能共同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的革新。
(二)以平等对话为形式,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的新型主客体关系
在这一全新的时空环境里,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和目的,就须在数智技术视域下,建立一种新型的、基于数智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数智技术的介入与渗透,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转化成了数字虚体,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进行了颠覆。在数智技术所创造的教育情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应该是一种以数智技术为媒介,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构建的双方共同学习、互相启发的对话式师生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根据数智化的虚拟环境的特点,通过虚拟空间开展多元化、多向度的交流讨论活动,让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表达自身的立场和看法,在学习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与此同时,还要对数智化虚拟空间中的教学与学习之间的角色定位、责任义务进行清晰的界定,力求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以情境创优为手段,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的新型内容供给
运用数智技术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对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优化,并进行情境设计的创新,以此来唤起教育客体更加强烈的价值认同。首先,强化议题导向,突出中心思想。教育主体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选择时,应遵循“理性内核、感性表达”的原则,在增强其感染力和亲和力的同时,确保教育的延续性和完整性,让受教育者得到系统、全面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熏陶。其次,革新育人情境,使主流价值观的输出具有深度和逻辑性。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主体要综合运用各种科技手段,把教育客体引入到虚拟世界中,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感同身受。最后,在德育工作中,要尽量防止数据中隐藏着碎片零散、过度娱乐的内容,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受到掩盖,从而影响到受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
四、结语
数智技术的深度渗透,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模式向数智化形态系统性转型。其不仅通过价值赋能与数智赋能的双向融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质效,更在主客体平等对话关系建构、情境化内容供给创新中,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活力。因此,需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优化数智技术应用场景,规避技术碎片化、娱乐化风险,方能充分释放数智化的育人效能,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化、时代化升级。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