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广播碎片化节目发展创意探讨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高速移动网络、无线网络的普及,促使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到全民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已成为新的热词,近几年,从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以来,受众的日常生活被各类社交媒体占据,同时,受众的注意力、浏览信息的单位时长又被不断“碎片化”。大数据显示,移动手机用户每个小时平均切换应用程序36次,每天浏览40个网站,互联网媒体有一种说法是“吸引用户最多只有15秒”,这种理念对广播媒体的节目革新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对现阶段国内各层次、各年龄段广播受众收听习惯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连续收听广播节目1小时以上的听众以老年群体为主,占听众总数的21.7%;而每次收听广播节目15-30分钟的各层次、各年龄段人群占听众总数70%以上,“碎片化”收听已经成为当前广播收听的主要模式。
一、广播碎片化节目的新类型
(一)线性类“滚动小资讯”
滚动新闻作为融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的一种主要播出方式,主要包括整(半)点线性新闻、整(半)点线性资讯,主要是针对某个或某几个新闻事件,采用定期时间循环播出的方式来实现,这样不仅促进了新闻信息的快速传播,还能够满足不同收听时段移动收听人群对新闻信息的获取需求。
(二)精品化“微型广播剧”
当前,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将广播剧与情景剧相结合,并缩减单元播出时长(每档 3-5 分钟),转型成为“微播剧”,打散后分散在多个时段碎片化播出[3]。这类节目内容简练,制作精良,且具有本地化、喜剧性、贴近性的特点,如浙江城市之声的碎片化广播情景短剧《阿亮的烦恼生活》,内容选材更贴近生活、关注热点,以幽默辛辣的手法针砭时弊,通过主持人每期5分钟的演绎,节目短小精干、可听性强,深受听众喜爱。
(三)知识型“迷你小插件”
这类型的碎片化插件式节目内容覆盖广,如历史人文典故、节庆民俗、科普知识、流行文化等。这些内容通过精心制作后,特别适合碎片化播出,如福州电台左海之声的民俗类插件节目《记忆老福州》,从人文角度出发,探寻福州老建筑、追忆福州老风俗,知识性强,节目分普通话版和福州话版,两个版本全天逢半点交替播出,单元时长都控制在2分钟内,保证碎片时间内听众能完整收听。
二、广播碎片化节目的新特点
(一)内容精短化
融媒体时代下,移动收听成为主流。广播碎片化节目应具备简明扼要、制作精良的特点,主持人每次语言开口时间都不应超过3分钟,并要采用多频次滚动播出方式传播。时间精短满足了广大受众快速了解新闻事件内容的目的。如央广中国之声就要求主持人,在播报滚动新闻时,内容要精短,每次开口的时间不可超过3分钟,一旦超过将做罚款处理。事实显示,时间短、内容精的碎片化广播节目,对吸引碎片化收听的移动人群,确保节目内容的产品化具有重要作用。
(二)形式多样化
广播节目的板块化与各个小单元间的衔接有直接关系,板块与板块直接的结合,使广播节目有了更多的延续性内容,进而形成系列化、多元化的节目。例如,央广娱乐广播就要求将平时零散播出的碎片化节目组合起来,“凑零为整”,通过重新编排,将组合后的节目在同一时段进行整合播出,这样既使广播节目传播更具针对性,又满足了当前人们快节奏生活状态及现阶段的收听市场的发展需求。
(三)传播多元化
笔者通过对现阶段国内广播碎片化节目的内容进行分析得知,众多优秀的碎片化节目有着多种传播方式,不仅是广播电台的播出成品,更是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的产品。如杭州西湖之声的少儿类碎片化节目《闪闪的童星》,就将节目搬上了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多次曝光、多向传播,福州电台左海之声的方言幽默笑话《虾油弟&橄榄妹》将播出后的节目搬上“喜马拉雅”并集结播出,专辑获得了高点播量;除了网络传播,不少优秀的广播碎片化节目还通过落地活动,举办推介会、分享会等,进一步扩大节目品牌知名度提高公众关注度。
三、融媒体时代广播碎片化节目的生产创意
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节目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如何制作出富有创意且便于传播、形成品牌IP的碎片化广播节目,应广泛借鉴、汲取并迸发灵感来源,从而制作出极具创意的广播碎片化节目。
(一)从热度入手
对于当前广播电台而言,如何能够结合时下热点吸引受众是关键。2017年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在电视剧播出后,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私家车广播就根据频率节目碎片化编排特性,引进并播出了正版的《人民的名义》广播版,单集20分钟左右,特别适合移动人群碎片化收听,一经播出听友热烈反响。
(二)从深度入手
正如一些广播人提出的观点:“广播可以没有独家新闻,但不能没有独家观点。”近年来,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纷纷创办碎片化的评论类节目,涌现了如江苏新闻广播的《大林评论》、南京新闻广播的《今日论语》等多档优秀碎片化评论节目。纵观全国,这类型的评论,内容涵盖本台评论、精英评论、网络评论、草根评论、专业评论等,通过传递观点信息,激发听众的思维,引导听众辨析。
(三)从广度入手
碎片式的广播节目,因为单元篇幅短,为保证在不同时段呈现不同定位的编排特点,还应从广度入手,以扩大传播内容的领域。福州电台左海之声逢整点播出的碎片化线性节目《幸福生活指南》,内容涵盖了及时新闻、生活提示、爱车服务、影音快讯、路况播报等各方面内容,采用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形式,将各类资讯进行串联编排,通过每次2分钟以内的播报,弥补了节目单里在整半点广告时段资讯不足的缺点,以广覆盖、高密度、高频次锁定移动收听人群。
四、融媒体时代广播碎片化节目的传播创意
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碎片化节目要想取得积极的发展效果,必须要促使这类型节目转型升级,有“集体触网”意识,变听众为网友、化收听率为点播量、使广播节目成为音频产品。
首先,需要普及对音频聚合平台的应用,推举名主持及名栏目,以此来提升广播音频的传播力与影响力。现阶段,国内如蜻蜓fm、喜马拉雅、优听、荔枝fm等多家音频聚合平台成为了网络时代的“声音工厂”,一些资深的广播人士也主动在相关的网络平台上,开设了属于自己的音频产品矩阵,例如,央广中国之声的主持人青音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开办了“青音社区”,收获了大量的粉丝,粉丝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增加了与节目间的粘性,从而通过碎片化音频的点播收听实现了二次引流,提高了电台节目的收听率。
其次,打造专业的网络广播音频平台。例如郑州电台运用移动互联网思维定义音频产品,巧借河南特色“烩面”概念,与中华网合作开发“会面”客户端,打造了大型本台碎片化节目的点播矩阵,实现了声音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的传播,影响力大增。
第三,打造大型声音产品传播网,实现广域传播。湖南电台的“芒果声音工厂”就是这样一个集合湖南电台本台优秀碎片化广播节目的“云”,将精选的如《八颗牙齿晒太阳》、《天天喜洋洋》、《快乐串流行》等优秀节目上载“云端”,通过付费的形式,授权提供给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并根据各地电台的实际需求,提供专门订制的碎片化节目制作,实现品牌节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五、结语
融媒体时代到来之后,促使广播电台信息接收方式碎片化、节目内容精品化、传播方式多元化,使广播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在碎片化的传播时代,广播电台的发展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将碎片化的节目思维与制播形式应用到日常广播节目制作中,从而提升广播节目的整体竞争力。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