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媒介融合趋势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作者:王颖荷来源:《视听》日期:2019-01-05人气:1336

媒介融合趋势下, 面对全新的信息传播语态, 传媒市场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如何及时转变理念,打造学生个性化特征,制定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在简要阐述媒介融合背景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希望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思考与启迪。

一、媒介融合引发变革

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随着信息传播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传统的传播方法和手段正在被彻底改变,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相互糅合,媒介越来越向多样化演进。 如此的形态直接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单一性格局,传播者与受众合二为一,受众对信息的接收不仅具有选择性,也更加及时快捷,使得传播效能更加优化。

在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这代表着从国家层面上提出媒介融合发展的设计思路, 也意味着我国媒体行业将会面临一次整体格局的变化。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作为培养传媒人才的基地,教育理念也必须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而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个性化特征教学培养的问题成为当前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二、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立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多所高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专业培养特色。近年来,增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急剧增多,其中大部分院校都效仿“中传模式”,既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台、电视台培养具有专业的播音员与主持人。目的性导向强。而在如今的发展环境下,多元媒介推陈出新,单一面向传统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培养格局显然无法满足发展需要,直接导致播音主持人才教育的水土不服现象,无法将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加以体现。

(二)课程设置较单一

大部分院校围绕“中国播音学”的理论体系展开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包括必修专业课有“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广播节目播音与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与主持”等,选修专业课一般有演讲与口才、文艺作品演播等,专业课程大同小异。课程设置上也普遍存在基础课较少,专业课偏多;通识型课程,传统的业务课程多。而传播领域发展方向的研究性课程则更少了。

 (三)学生实践能力弱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大多运用“大课讲授+小课训练”的教学方法。首先采用“传授型+欣赏型”的教学方法,以大课形式讲授理论知识和相关技巧。当学生对基本的理论和技巧通熟后,运用“感知型+训练型”的教学方法,配合小课模式 “一对一”或“一对几”实践训练。这样的教学展开方式,是在传统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方式的基础上建立继承发展来的一套模式,受传统电台、电视台人才业务培训模式影响较大。但长期的“演播室”模拟教学依旧成了培养“温室里的花朵”。学生对于教师、演播室设施配置、教学环节设置有强烈的依赖,在文本稿件处理、节目栏目编排、环境融入设置等方面缺乏独立处理、创造能力。特别是在媒体环境多样化的今天,学生走出“温室”会有强烈的不适应感,很难高效的进入社会角色。

三、面向媒介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

(一)转变人才培养思路

媒介融合既是不同传播媒介之间的纵向联合,又是不同媒体之间的横向整合。近年来,我校为了适应媒介融合人才培养发展需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从单纯注重培养学生播音与主持业务能力,转变为不仅在语言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更注重专长, 掌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统筹编排、节目策划、组织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多层次、专业化发展。同时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思路,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来检验课堂教学成果。近两年,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先后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拔得头筹,获得一致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也屡创新高。我们相信,通过系统理论的研究总结,深化课程改革建设,才能不断完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才能使播音主持人才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

(二)完善创新课程设置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以培养传统的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与主持人为目标,而当下传播环境急速变化、媒体转型汹涌倒逼、受众接受方式更新换代,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角色就要向全媒体播报一线工作者角色转型,以能够适应融媒体环境所需。

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围绕语言学、传播学、艺术学三大学科,借鉴河海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的办学经验,充分考量自身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学生素质,利用和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设置具有个性特点的课程,打造富于个性特点具有创新精神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认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具有特色的、跨学科的、应用型较强、人文素养水平高的专业特性,故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遵循专业发展特性,让学生掌握新闻与传播规范、教习艺术展示特长、鼓励全面培养人文素养,引导掌握多种媒体的传播规律。

除专业主干课程外,我们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本科生还开设了声乐、舞蹈、表演、曲艺表演等课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最优化,旨在全方位培养主持人的综合艺术能力;高年级分方向授课,开设体育解说,摄影摄像基础,电视节目剪辑制作等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找准定位,还能形成特色课程体系。另在选修课中增加涉及传媒文化、传媒经营等拓宽学生视野的媒介素养课程,在培养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自身对媒介素养的重视程度。

(三)拓宽增强实践环节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培养出的人才要能够较快的融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行业中去,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近两年的教学研究改革中,我们除了日常利用演播厅、录音间等校内实践教学场地开展小课训练外,还通过作品展播、学年汇报演出、毕业生专场毕业晚会等培养训练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激情;从前期的创意策划,演出宣传到现场执行等,全部由学生组织完成。让学生通过各个岗位、环节的实践,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专业技能, 提升专业水平和自身竞争力。鼓励学生多参与开放式实践,推出自己的专属电台、专属订阅号专属个人电视台,在开放式实践中培养开发个性,锤炼特有的个人风格,同时培养打造媒体品牌与个人品牌相统一的品牌传播推广能力。我们整合了校内团委指导的学生媒体平台、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的院系新闻媒体平台、在专业教师引导支持下自发创办的网络自媒体除此之外,我们还与两所传媒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协议,把实践基地建设与基地实践活动开展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就能捕捉到社会需求的信息,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根据个人的业务能力、职业规划、各项素养水平调整、增强各专业领域的学习动力。

(四)均衡师资分配方式

在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作为培养环节重点的教师队伍,将需要进一步调整,向均衡化方向发展,逐渐将专业基础性课程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深入,专业核心课教师的业务技能传授能力加强巩固,通识选修课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拉升。特别可以借用“双师双能型”的建设与发展的契机,将骨干教师送入优秀高校进修、送入优秀企事业挂职,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长远发展。

并进一步打破人力资源配置掣肘,请行业专家、学者走近课堂,请新闻与传播、艺术、文学、历史等学科专家、学者走近课堂,以技能传承、人文素质提高、行业前沿推广、学术研究讨论等方式参与教学中来,以讲座、学术讨论会、课堂指导等方式为本校本专业提意见、想点子。

四、结语

数字时代格局变幻莫测,人民生活方式亦精彩纷呈,传播领域的发展借助时代脉搏持续前进。传统与现代的对撞于这个时代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亦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动力。对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而言,转变人才培养思路、完善创新课程设置、拓宽增强实践环节、均衡师资分配方式是一个新思维。而作为当下时代风云中的见证者与继承者,把握好科学技术的先进方向,识别行业人才的迫切所需,是教育者所需要主动接下的责任担当。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