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从日剧《非自然死亡》探究当代日本电视剧中“死亡”审美——影视文学

作者:沈渺潆来源:《视听》日期:2019-08-06人气:3037

人自生下就不断地向生命的终点——死亡靠近,死亡是已知的而通向死亡的路却永远都是未知的,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此时文艺作品则构造了一个虚构的世界让人们的感情在此得到宣泄。丹纳曾说过:“尘世是谪戍,社会是牢狱,人生是苦海,我们要努力修持以求超脱。” [1]现实世界总是充满了各种无奈、痛苦与束缚,使人们更渴望生命的超脱与自由。而艺术作品就提供了一个反观人生的机会,让人们感受生命的意义。日本在有关死亡题材的作品上处理的更为优秀,这也与日本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传统文化中的“物哀”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着日本人对死亡的看法,也映射在文艺作品中。电视剧是更接近于日常生活的存在,更能看出大众对“死亡”这一命题的审美变化。日剧《非自然死亡》更是直接以死亡为落脚点来展开剧情,成为时下最热门的日剧之一,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2分,广受好评。本文试以日剧《非自然死亡》为例,探究日本当代的死亡审美。

一、日本“物哀”文化

“物哀”文化历来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影响了日本几代人,深深的渗透进了日本人的心中,甚至支配者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像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中无不体现着物哀之美。18世纪日本江户时代国学集大成者本居宣长将物哀分为:“物之心”与“事之心”。前者是人心对客观外物(如大自然)的感受,后者是对人际与人情的通达,二者并称“物心人情”,简单的说就是要对万事万物有着共情、甚至是同情的能力,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赋予上“哀”的情绪与感受。物哀倡导追求“须臾之美”“永恒的宁静”,所以“死亡”就成为了“物哀”文化的关键词,尤其是当佛教文化传入日本后,更是加深了这一观点。 

物哀文化最为盛行之时,甚至发展到了美的最高境界就是破碎的美、绝望的美,文坛巨匠在鼎盛时期自杀、影视巨星在最辉煌的时刻隐退,好似都怕走上“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路。随着时代的发展,物哀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日本的影视和文学中死亡的出现无不印证着人们对物哀文化的反思,也可以看出人们对物哀文化中死亡审美的变化。物哀文化融于艺术,在艺术作品中对物哀文化、对死亡作出新的诠释,使他们可以直面死亡,反思死亡,向死而生。

二、日剧《非自然死亡》的死亡审美构建

《非自然死亡》是2018年年初新上的一部日剧,这部剧不仅在日本,在中国也引起了观剧热潮,在豆瓣上更是得到了高达9.2的高分。主要讲述了非自然死亡研究所里一群法医为了探寻真相,而付出努力的故事。该剧以单元剧的形式让非自然死亡成为落脚点,剖析一个个案件背后的故事,对具有时代性的社会问题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了当代日本人对于死亡的看法和认知,以死亡反观当代社会。每一集背后都是当代社会所隐藏着的问题,性别歧视、轻视生命、劳动压榨、校园霸凌等等,但是这些问题在剧中从一开始就已经奠定了最无法挽回的结局——非自然死亡。

颜翔林在《死亡美学》一书中写道:“死亡在现实之中是一个绝对实在的现象,而一旦进入艺术领域,他和生命之间不再存在一度无法逾越的墙。”[2]现实中的死亡是生理上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则,而艺术却将此升华为一个审美符号,是艺术家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置的,此时的死亡将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在此我将从肉体的死亡和精神上的死亡两个方面去探讨《非自然死亡》中“死亡”审美的构建。

(一)肉体的死亡

肉体的死亡即是医学意义上的死亡。《非自然死亡》这部剧探讨的问题在于引发肉体死亡背后的原因,亦或者说是死亡背后更深层的问题以及人们对于死亡的态度。在剧中肉体死亡一般分为两种:自杀和他杀。

《非自然死亡》中设置了一个看似是他杀实则是自杀的案子和一个看似是自杀实则是他杀的案例相互照应。在《以欺凌为名的谋杀》中,讲述了一个因为校园霸凌而导致自杀事件。死者因阻止了霸凌者对同学的欺凌,导致了欺凌转嫁到了自己身上。学校的冷漠、同学的无视,死者只能和原本被欺凌的同学一起抱团取暖,对于霸凌一事却毫无办法。导致了死者心灰意冷,自导自演了一出看似被霸凌者杀死的自杀。这种带着看似“勇敢”“同归于尽”性质的自杀,带来了强烈的悲剧性和崇高感,却因霸凌者在那天因为偷窃被抓有了确实的不在场证明又多了一丝荒诞和无奈。在世人冷眼旁观中走上了自我毁灭的结局。而同被欺凌的同学因为没有救下死者自责不已,妄图用在公众面前自杀来引起世人的关注制裁霸凌者,最后被男主中堂医生劝阻了下来。无独有偶在《死志遗信》这集中,发生了集体自杀死亡事件,大家留下了遗书,基本都是因为社会压力太大,心理承受不了所以在自杀网站上面相约集体烧炭自杀。但尸体经过非自然研究所解剖后有一具年轻女孩的尸体的死因与其他人并不相同,是被冻死的,并在死者的胃里发现了一张求救字条,经过大家不懈努力,最终发现,死者和另一个女孩一起相约自杀,不想二人被杀人狂骗走,囚禁了起来,真到面临死亡的那一刻,两个女孩却燃起了生的欲望,许下了一起看白夜的约定。死者更是在临死前留下了救助同伴的字条,希望同伴可以得救。死者用尽生命最后一点残存的能力与价值为同伴赢得了生的希望。这集片尾借女主三澄医生之口说出了:“人类,其实很顽强。”两集的最后都是一死一生,生者背负着死者的遗愿前行,更能让人感受到死亡的无助,死亡带来的绝望是彻底的,哪怕我们再怎么获得感动和救赎,对于已经逝去的,连改正和挽回的机会都没有。只有见识到了死亡的绝望才更能让人珍惜现在活着的时光。

(二)精神的死亡

剧中的主人公们每天接触的都是尸体,每天都在与死亡打着交道,但是却没有因此变得阴郁悲观,依旧为着他们心中的正义在奋斗。但剧中有两个角色一个是记者宍户和杀人狂高濑,杀人狂高濑因为小时候受到了母亲的打骂而导致了他在母亲死后只想证明自己与众不同,于是他完成了用字母A-Z开头的26个单词的作为杀人手法,杀害女性。而记者宍户则是为了出名,就一直在观察着高濑杀人,并在高濑完成连环杀人案后为他出书立传,宍户在作为从犯被捕时还为自己狡辩开脱,认为自己只是像观察狮子捕猎的摄影师一样记录捕猎的过程。剧中这二人看似活着其实早就死了。这里的死亡不再是指医学上的生死,而是精神意义上,对传统社会曾赋予的价值观的崩盘,是人性上的毁灭。他们的所作所为已非常人可以理解,信仰缺失精神死亡,是比肉体死亡更为令人恐惧的。黑格尔曾说过“精神的消亡指向死亡”,这二人的精神无疑早已灰飞烟灭。

朱光潜曾经 说道:“将意象的概念用特殊的手法从中传递出情趣来,这个过程就是象征或者表现 ,情绪如果恰如其分 ,即为欣赏或者审美。”电视剧作为受众更广的一种形式,并没有过于强调案件的侦破,而是更为关注每个故事背后的问题,“死亡”这一关键词在剧中被反复提出,每次案件真相浮出水面时一个蒙太奇镜头配合着米津玄师的《lemon》已经成为了该剧的象征。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彼岸世界是令人恐惧的,所以连接现世世界和彼岸世界的死亡也令人恐惧,让人无法接受,但《非自然死亡》中借非自然研究所所长之口表达了现在的人们对于死亡看法上的转变:“已逝之人不分好坏,只不过碰巧没了性命而已,而我们只是一时幸运活在这个世上,碰巧活着的我们是不应该忌讳死亡的。” 

三、总结

作为娱乐消遣的方式,日剧承载的是日本的民族文化,传达的是日本国家和民族的地域审美特色与人文关怀。死亡,是生活中所不能避免的话题,日本物哀文化使得日本的文艺作品中总是对死亡这个话题充满执着。随着时代的发展,日剧中出现死亡也不再是单纯的为了美而出现了,死亡的出现是为了教导大家如何更好的面对人生,透过艺术这层纱窗,将死亡变成一个可以直面的事情,甚至可以和剧中的角色感同身受,反思人生。就像《Lemon》的歌词中写道的:“将生活带给你的如柠檬的酸楚,酿成如柠檬汽水味般的甘甜。”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