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甲基苯磺酸预处理玉米秸秆动力学及酶解特性研究
玉米秸秆等非木质纤维素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来源广、年产量大。开发利用非木质纤维素资源不仅可以缓解能源短缺,还可以减少因化石燃料使用带来的环境问
对甲基苯磺酸(p-TsOH)预处理是一种新的有机酸预处理方
本研究采用p-TsOH预处理玉米秸秆,研究了3个预处理因素(p-TsOH质量分数、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对玉米秸秆中三大组分分离的影响;通过SIMCA软件分析3个因素对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脱除的影响,拟合得到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回归方程。进一步使用两相模型,引入CDF和CHF,对预处理过程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脱除动力学进行研究,并探究了预处理后残渣的酶解特性。本研究旨在实现温和的预处理条件下玉米秸秆组分的快速、高效分离,为非木质纤维素高效转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1 实验
1.1 材料
玉米秸秆(全秆)产地为陕西省定边县。对甲基苯磺酸一水合物(p-TsOH∙H2O,质量分数99.0%)、四环素、柠檬酸、柠檬酸钠均购于阿拉丁试剂公司。纤维素酶(C2730)购于诺维信公司,采用滤纸酶活
1.2 p-TsOH预处理玉米秸秆组分分离
p-TsOH预处理玉米秸秆工艺中的3个预处理因素具体实验条件为:p-TsOH质量分数10%~70%,水解温度35~95℃,水解时间20~100 min。具体的预处理条件按照
注 表中P表示p-TsOH质量分数,%; T表示水解温度,℃; t表示水解时间,min。()中数据表示相比于玉米秸秆中各组分的保留率,%。
预处理实验:将200 mL 质量分数10%的p-TsOH溶液加入500 mL锥形瓶后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待溶液温度达到预定值后,搅拌速率设定为300 r/min,将研磨后10 g(绝干)玉米秸秆粉末加入锥形瓶中,并开始计时。到达预定水解时间后,趁热使用G2砂芯滤器进行真空抽滤,收集滤出水解液,使用大量蒸馏水洗涤预处理后残渣至洗涤液为中性。取少量预处理后残渣分别进行冷冻干燥(-50℃,48 h)和真空干燥(45℃,24 h)。水解液中溶解的木质素通过稀释沉淀法回收利用、p-TsOH通过减压蒸馏结晶后回用,而水解液中的半纤维素降解产物(如戊糖和糠醛等)通过膜过滤分离法回
1.3 预处理后玉米秸秆残渣的酶解可及性
预处理后玉米秸秆三大组分含量发生了变化,进一步研究了预处理后不同组分含量的玉米秸秆残渣的酶解可及性,具体酶解工
(1) |
1.4 分析与检测
1.4.1 玉米秸秆三大组分含量分析
玉米秸秆和p-TsOH预处理后残渣的纤维素(以聚葡萄糖含量计)、半纤维素(以聚木糖、聚阿拉伯糖等聚糖含量之和计)和木质素含量采用美国能源部NREL方法测
(2) |
(3) |
(4) |
1.4.2 结晶特性分析
预处理前后玉米秸秆的结晶特性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D8-ADVANCE,德国布鲁克公司)测量。结晶指数(Crystallinity Index,CrI)由
(5) |
式中,CrI为结晶指数,%;I200为2θ=22.5°处的衍射信号强度;Iam为2θ=18°处的衍射信号强度。
1.4.3 微观形貌观察
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SU500,日本日立公司)观察预处理前后玉米秸秆的表面微观形貌:取少量冷冻干燥后样品贴在导电胶上,经过高真空离子溅射仪(Q150T ES,英国Quorum Technologies Ltd)喷涂铂金后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p-TsOH预处理玉米秸秆残渣组分含量分析
不同预处理工艺后玉米秸秆残渣的三大组分含量见
随着p-TsOH质量分数的增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保留率逐渐降低,在p-TsOH质量分数为70%时,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保留率分别为7.7%和18.0%,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
随着水解时间从20 min增加至100 min,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保留率变化均不大,分别在82%、23%和14%左右波动。这可能是因为p-TsOH对非木质纤维素的水解反应速率较快,在较短的处理时间内即可完成主要水解反应。
水解温度对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保留率的影响较大,而对纤维素保留率的影响较小。当水解温度从35℃升至95℃时,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保留率分别降低至10.0%和13.0%,纤维素保留率为81.0%,这说明水解温度对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脱除作用较明显,而对纤维素的降解作用较为有限。尽管升高温度会降解部分纤维素,但可以较大程度脱除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然而,若将水解温度提高至100℃以上,则会超过溶液的沸点,需要使用压力容器,同时能耗更高。因此,综合考虑预处理效率、成本及安全性,采用最高水解温度95℃较为适宜。
进一步通过SIMCA软
(7) |
(8) |
式中,Lresidue为预处理后残渣中木质素的含量,%;Hresidue为预处理后半纤维素的含量,%;P为p-TsOH质量分数,%;T为水解温度,℃;t为水解时间,min。
综合分析可知,p-TsOH预处理可以同时脱除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而对纤维素组分的水解作用较弱(纤维素保留率大于80%)(见
2.2 p-TsOH预处理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脱除动力学
为了研究预处理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脱除过程,基于前人研究结果,采用CDF和CHF来表述3个预处理因素对木质素脱除和半纤维素脱除过程的影响。
(9) |
(10) |
(11) |
(12) |
式中,LR为木质素保留率,HR为半纤维素保留率;θ和θ′分别为预处理过程中容易脱除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占比;θR和θ′R分别为预处理中不易脱除的木质素占比和半纤维素占比;f为木质素脱除快反应与慢反应的速率常数之比,f′为半纤维素脱除快反应与慢反应的速率常数之比;C为p-TsOH的摩尔浓度,mol/L;t为水解时间,min;R为气体常数,8.314 J/(mol∙K);T为水解温度,K;α、α′、β和β′为可调参数;E和E′分别为木质素脱除反应和半纤维素脱除反应的表观活化能,J/mol。
将
最终拟合得到预处理后残渣中木质素脱除的动力学方程见
(13) |
(14) |
预处理后残渣中半纤维素脱除的动力学方程见
(15) |
(16) |
玉米秸秆预处理后残渣中木质素保留率的实测值与理论值随CDF的变化一致,说明拟合得到的p-TsOH预处理玉米秸秆的木质素脱除模型较好(
图1 p-TsOH预处理玉米秸秆的CDF和CHF曲线
Fig. 1 CDF and CHF curves of cornstalk pretreated by p-TsOH
玉米秸秆预处理后残渣中半纤维素保留率的实测值与理论值CHF的变化一致,说明拟合得到的p-TsOH预处理玉米秸秆的半纤维素脱除模型较好(
2.3 预处理后玉米秸秆表面微观形貌和结晶性能分析
为了考察p-TsOH预处理对玉米秸秆表面破坏情况,通过SEM观察了玉米秸秆和两种p-TsOH水解工艺(P50T65t40、P50T95t40)处理后残渣的表面微观形貌(见
图2 玉米秸秆经不同预处理工艺的FESEM图
Fig. 2 FESEM images of cornstalk by different pretreatment conditions
注 (a)、(d)玉米秸秆;(b)、(e) P50T65t40预处理后玉米秸秆残渣;(c)、(f) P50T95t40预处理后玉米秸秆残渣。
生物质的结晶指数对酶解有重要的影
图3 玉米秸秆经不同预处理工艺的XRD图
Fig. 3 XRD diagram of cornstalk by different pretreatment conditions
2.4 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表面组成
生物质的表面组成与其酶解可及性有密切联系,其中表面木质素含量影响纤维素酶在物料表面的结合,进而影响酶解性
图4 玉米秸秆经不同预处理工艺的C分峰谱图
Fig. 4 Deconvolution of C spectra of cornstalk by different pretreatment conditions
生物质物料表面的碳化学键可以分为4种类型(C1、C2、C3、C4
经计算玉米秸秆中表面木质素含量为81.87%,经过p-TsOH预处理后表面木质素含量降低,经温和预处理工艺(P50T65t40,CDF=947 min∙mol/L)处理后玉米秸秆残渣表面木质素含量为66.6%,经较为剧烈预处理工艺(P50T95t40,CDF=6513 min∙mol/L)处理后玉米秸秆残渣表面木质素含量为38.6%。随着预处理程度的增加,表面木质素含量迅速减少,这有利于后续酶对纤维素的有效吸附。
2.5 p-TsOH预处理后玉米秸秆残渣的酶解可及性
玉米秸秆水解残渣的酶解糖化是实现木质纤维分级转化高效利用的重要途
图5 p-TsOH质量分数、水解时间和水解温度对预处理后玉米秸秆残渣酶解得率的影响
Fig. 5 Effects of p-TsOH mass fraction, hydrolysis time and hydrolysis temperature on the enzymatic yield of hydrolyzed cornstalk residual
酶解得率随预处理p-TsOH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见
延长预处理水解时间,酶解得率变化不大,保持在63%左右,这与水解时间对木质素脱除效果结果一致(见
3 结 论
本研究利用对甲基苯磺酸(p-TsOH)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研究了3个预处理因素(p-TsOH质量分数(P)、水解温度T和水解时间t)对玉米秸秆三大组分分离的影响以及预处理后残渣的酶解特性,较好地拟合得到了p-TsOH预处理玉米秸秆木质素脱除和半纤维素脱除动力学模型。
3.1 p-TsOH质量分数和水解温度对木质素的脱除有显著影响,水解温度对半纤维素的脱除有显著影响。拟合得到预处理后残渣中木质素含量和预处理后半纤维素的含量的经验公式如下。
3.2 木质素脱除反应和半纤维素脱除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6.5 kJ/mol和50.5 kJ/mol。
3.3 p-TsOH对玉米秸秆较优的预处理工艺为:p-TsOH质量分数50%、水解温度95℃、水解时间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玉米秸秆残渣的表面木质素含量为38.6%,酶解得率为72.9%。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